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朱雲鵬專欄-技職教育改革 學校應自救
2015/01/22 20:13:08瀏覽191|回應0|推薦0

20150122 中時電子報 朱雲鵬

日前有機會和一位動畫界重量級企業的執行總監談話,發現國內人才培育所面臨的問題,比想像的還嚴重。這個企業在台灣擴張迅速,已經在好幾個城市有據點,但是這位總監說,他們聘不到足夠的人才,必須拒絕許多來自國外的訂單。人才的不足,他說,大幅限制了企業在台灣的擴張。

他還說,雖然國內有不少學校有動畫相關科系,但是畢業學生所受到的訓練不夠,而且學生的基本能力如英文能力也不夠好。他們曾經試圖和學校合作,由公司提供業師,開設課程,但是學校能配合的程度也有限,主要原因是不想太過擠壓既有老師的課程。

其實,教育部也在技職體系推動產學合作課程,包含學士和碩士都有。在學士階段,這種課程允許學生在大二或大三時,可以直接在企業實習,然後到了大四再回學校完成學分,獲得學位。據了解,歷經這種課程的學生,通常是畢業即就業,而且薪水遠超過所謂22K的水準。可惜的是,此種課程的舉辦,在多數學校都有名額的限制,其主要的考量,一樣是要顧及既有老師的上課權益。

但既有的老師也有其難言之處。他們從踏入技職體系起,就必須面臨一大串的挑戰和困難。他們多數畢業自國立大學系所,他們老師的研究傾向是以發表可在國外期刊登載的論文為主,對於國內產業的需求可能相當陌生。這些學生畢業後到技職體系任教,一方面面臨升等的壓力,設法發表學術論文,一方面又要被要求滿足教導實用技藝訓練的需求,可說是蠟燭兩頭燒。

非僅如此,由於大學新生人數年年銳減,他們就算兩頭都可以兼顧,也可能遭受到減班、減課甚至被資遣的命運。如果還有許多課被企業來的業師「拿走」,那可以開設的時數就更不足了。

十多年前開始的大學和研究所的巨幅擴張,種下了因。供給的增加,經過很長的時間,到現在看到結果;可是供需關係一時間不容易改變,只會愈來愈嚴峻。當今之計,還是應當自助人助。在老師方面,必須體認到未來的困難,著手培養第二專長,而且是市場所需要技能的第二專長,即使成本自己負擔,也需要做。學習就是投資,有市場價值的學習就是有效的投資;終身學習的時代來臨,任何人皆無法自外於不斷的學習。

一旦老師學會了業界實際需要的技能,他們的人生可能接著改變。他們的學生可以學到好的技能,就有很好的出路;這些學生可以自己創造有希望的人生,也幫助台灣企業擴張,創造經濟的持續成長。萬一因為地區性因素招生不足而影響工作,他們也有多重選擇 或者轉到業界服務,或者轉到其他學校任教。

學生一樣要自助人助。學生在選擇就讀科系的時候,應當自己先想好,未來要朝繼續升學、從事研究,還是朝就業的方向發展。如果是後者,就要仔細打聽哪個學校可以提供比較好的訓練,而後選擇適合的學校就讀。進入學校之後,也應當設法加入產學合作的學程。另外,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基本能力練好,把自己的基本工作和學習態度養好。大多數台灣的企業主都清楚,在用人的時候,基本態度和基本能力是不能取代的必要條件。他們每天都在找敬業、負責、有基本能力的新進人員,可惜的是愈來愈難,愈來愈少。

以動畫業為例,英文就是必要條件之一。由於大部分訂單來自國外,不知如何正確發音,就沒有辦法畫出正確的嘴型動態,也無法有效地和國外客戶商量細節。此外,大部分軟體也來自國外,英文不好便看不懂國外軟體的說明書。

老師在學校教書,學生在學校學習,如果學校的主其事者,能有足夠的遠見和魄力,從事應有的興革,當然就會有更廣泛的效果。學校可以有系統地鼓勵和支助老師從事第二專長的訓練,也可以有系統地開設產學合作課程,讓學生得到適宜的訓練。學校更可以、也更應該培養學生有良好的學習和工作態度,也具有足夠的基本能力。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脫離困境,創造出學校、老師、學生、產業和社會多贏的局面。(作者為大學教授)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203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