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聯晚社論-教育政策不可唬弄人
2010/06/07 21:29:07瀏覽289|回應0|推薦0

【聯合晚報社論】2010.6.7

  最近很多家長急得跳腳。教育部先前宣布「公私立高職學費齊一方案」,承諾補貼公私立高職的學費差額,鼓勵學生以免試方式申請進入高職就學,以為十二年國教舖路。但行政院上週核定的版本卻增加了「排富條款」。現在可好,很多家長覺得受騙了,孩子也不知是否仍有重新分發的補救機會。政府政策搖擺,為省小錢而捨棄大方向目標,真是因小失大!

  台灣的教改之路多坎坷,廢除了聯考,學生還是一樣辛苦。政府這些年來規畫逐步邁向實質的十二年國教,一方面推動高中職社區化,也公布「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方案」,鼓勵孩子留在社區就讀,不必非要擠進明星學校。所以,「免試入學」、「私校低學費」等手段,都是必要的誘因,尤其要拉拔一下私立高中職的吸引力。教育部今年三月的補貼學費差額方案,就是為了達成這個目標。

  但如今政院設定「排富條款」,把原先的教育政策目標,弄得像是社會福利政策而已。再說,年收入60萬這個門檻,實在說不上是「富」,比較接近「中低收入戶」的標準。這樣一來,這個方案難道該改名為「補助中低收入戶私立高中職學費方案」?補貼公私校的學費差額,原本是教育目的而非社福目的,如今補貼只做「半套」,卻使十二年國教的政策方向和原意完全走了樣。家長的抱怨和驚愕可想而知!

  推動這個政策之初,教育部有沒有把話說清楚?有沒有想到行政院還會有變數?私立高中職據此大力招生,不少家長和學生也為了爭取這機會而放棄基測,並且已經取得入學資格。現在如果不還給這些學生基測和重新分發的機會,豈不是玩弄了他們?政府的政策威信掃地,以後誰還敢相信政府?

  長期以來,從高中到大學,私校學費高,卻多是家庭社經背景較差的學生去就讀,這是台灣向來學費結構的不正義之處。政府現在規畫十二年國教,齊一公私立高職學費原本是跨出的第一步,沒想到原來是虛晃一招。政策唬弄家長和學生,怎不令人傷心?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4106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