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保留溼地 調節滯洪救環境
2009/08/20 16:10:48瀏覽382|回應0|推薦1

台灣立報【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2009.8.20

莫拉克颱風重創高雄,突顯過去治水工作毫無成效,環保團體表示,濕地是氣候變遷之下,調節滯洪的幫手,他們呼籲政府提昇濕地管理的權責單位,避免不當開發土地。

永安、茄萣溼地滯洪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秘書薛淑文表示,高雄是莫拉克橫掃南台灣中受創最嚴重的縣市,但永安、茄萣濕地在這次風災時發揮了滯洪功能,讓鄰近鄉鎮免於水患之苦,突顯出在全球暖化日益嚴重,海平面上升,濕地保存的價值與重要性。

       
茄萣濕地位於高雄縣茄萣鄉,舊稱竹滬鹽田,和永安鄉的永安濕地,皆被營建署公告為國家重要濕地,其中,永安濕地更於1999年被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及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指定為全國53個重要野鳥棲地之一。

       
高雄市野鳥學會總幹事林昆海說,茄萣濕地共171公頃,卻被高雄縣政府劃設為遊艇產業專區,面臨道路闢建及後續開發破壞的處境;永安濕地有133公頃,屬台電公司所有,面臨台電公司為發展太陽能光電系統,及後續氣化複循環發電系統(IGCC)、煤倉等計畫,遭受自然生態不可回復的威脅。

       
環保團體抨擊,兩處濕地都被營建署公告為國家重要濕地,卻還是無法避免開發隱憂,政府至今未能制定濕地管理相關的法令規範,是土地不當利用情形一再重複上演的重要關鍵。

期盼納入國家公園

       
薛淑文表示,這兩處濕地是日治時期開發6大鹽場中的烏樹林鹽場(高雄鹽場)的屬地,與四草鹽田、七股鹽田同為南台灣重要的曬鹽場,永安濕地遺留日治時期的巴洛克鹽田辦公室,見證鹽業歷史發展。

       
此外,茄萣、湖內、永安鄉境內的台17線,都沿著古代海岸線修築,茄萣大排包括茄萣濕地南方水道,都是古航道殘存的遺跡,見證過去歷史經濟動線。而這處濕地也都有多處重要考古遺址,如「湖內遺址」、「大湖II遺址」、「蚵寮仔遺址」、「漯底遺址」、「烏樹林遺址」出土。

       
環保團體為避免珍貴濕地遭受破壞,發起將茄萣(竹滬)、永安濕地納入台江國家公園計畫的連署行動,希望將兩處濕地的管理層級由地方政府提升到中央。林昆海表示,將兩處濕地納入國家公園,可望保留溼地完整性,讓台江國家公園包含完整的台江內海。

保留海陸的緩衝區

       
此外,因茄萣(竹滬)濕地至四草濕地距離,與四草濕地至七股濕地的距離相當,加上茄萣(竹滬)與永安濕地內有海茄苳、五梨跤與欖李等稀有紅樹林,將兩處濕地納入,可建構完整的濕地棲地鏈與濕地生態,更可串連大台南地區與高雄的海洋遊憩資源。

       
更重要的是,保存大片濕地,可保存防洪功能,薛淑文強調,西部沿海普遍存在海岸線後退,地層下陷、海水倒灌的威脅,若能保留這兩處濕地,不僅可為海陸交界的緩衝區,更能發揮滯洪功能,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為配合台江國家公園籌備處成立時間,連署行動至9月底截止,欲參加連署民眾,可直接上網參與連署,或將連署資料E-Mail寄給發起團體,或來電至各團體洽詢。

洽詢資訊:

高雄縣茄萣鄉生態文化協會鄭和泰理事長 (07) 692-1714e-mailhtaich@yahoo.com.tw
高雄市野鳥學會林昆海總幹事 (07) 236-1086e-mailkwbs.bird@msa.hinet.net
地球公民協會薛淑文執行祕書 (07) 556-1585e-mailmet.kh2007@msa.hinet.net

世界自然基金會:越域引水工程問題多應審慎

·          2009-08-20 

·          新聞速報

·          【中央社】

     正當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是否釀巨災引起關切之際,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今天發表一份報告說,世上大型越域引水工程往往缺乏足夠評估與檢視,造成環境等多方面衝擊。

     這篇今天將在斯德哥爾摩「世界水週」(WorldWater Week)發布的報告包含全球七個案例研究,針對希臘的阿徹魯斯河(Acheloos River)引水工程和中國的「南水北調」西段,都指出工程有破壞脆弱地形造成山崩之虞。這份報告所提到的案例中,並未提及台灣。

     報告說,氣候變遷使得原有水文系統不穩定,許多政府因而更寄望以大型水利建設來儲水或調水;但另一方面因氣候變遷的效應難以預料,這代表大型建設需要更仔細的評估。

     據這份報告,越域引水對環境造成的衝擊還包括擾亂水文、影響動植物生態、導致海岸地帶鹽化和使地下水水位下降等;同時,許多工程不公開透明、缺乏適當治理、須遷移大量居民、未與受影響民眾諮商。

     這份報告並非完全反對跨越流域引水,但強調應該優先實施其他方案,把「高成本、高風險」的越域引水工程當成最後選項。

     這些優先方案在需求面包括:降低用水需求、污水回收再利用、評估調整土地利用和產業發展;在供給面則依序為:「虛擬水」交易、地區性補充供水,以及在缺水海岸地帶進行海水淡化。

     所謂虛擬水交易,是指農工產品在製程中不同階段、不同地點使用到水,因此貨品的進出品可以視為某些水量的進出口,只是這不是真的把水引過來運過去。

     基於這個概念,WWF德國分部淡水計畫主任蓋格(Martin Geiger)表示,「從較溼潤地區進口多餘糧食,比把水引進較乾燥地區種植糧食來得有道理」。

     報告說,任何新的越域引水計畫都必須符合永續的原則,完整評估需求及選項,詳盡分析成本效益和風險,考量所有潛在的環境、社會與經濟影響。

小檔案-曾文水庫越域引水 扁任內拍板

·          2009-08-20 

·          中國時報

·          【本報訊】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計畫,是由經濟部水利署負責,從83年開始規畫,89年時陳水扁擔任總統後,決定不興建美濃水庫,改以越域引水工程為替代方案,以解決水荒。

     同時,環保署則在91年時通過環評,行政院則在944月核定、11月正式拍板動工,總工程費預算213億元,預定民國102年完工。

     越域引水工程,就是在勤和村附近的荖濃溪河床設置攔河堰,開鑿隧道貫穿高雄縣桃源鄉、那瑪夏鄉的阿里山山脈及玉山山脈,再引入嘉義縣大埔鄉的草蘭溪,並匯入曾文水庫,全長15公里以上。

     雖然,當時曾遭高雄縣長楊秋興、桃源鄉、那瑪夏鄉居民一再抗爭,一度聯合台南縣長蘇煥智、屏東縣長曹啟鴻向中央嗆聲,但直至9512月擔任行政院長的蘇貞昌溝通後,楊秋興才痛心同意。

     不過當地原住民仍不放棄抗爭行動,還曾以封路包圍工地,以阻擋工程進行,直至施工團隊告上法院,才順利進行。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3242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