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者:台灣從不重視治山防洪
2009/08/13 00:23:55瀏覽372|回應0|推薦1

學者:台灣從不重視治山防洪

·          2009-08-12 

·          新聞速報

·          【中央社】

     莫拉克颱風重創南台灣,成功大學副校長黃煌煇今天表示,台灣從不重視治山防洪,這次88水災不光是國內損失,也造成台灣的國際形象損失。

     國民黨下午召開中常會,邀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系教授黃煌煇專案報告「88水災之省思及政府因應之道」。

     黃煌煇表示,88水災災情嚴重,是因台灣從來不重視治山防洪。

     他也批評,台灣的橋梁安全檢測,完全沒有一個專責單位來負責,地方政府也嚴重失責,官商勾結,視而不見,影響洩洪安全。

     黃煌煇指出,這次88水災,不只造成國內災害,也讓台灣的國際形象損失。兩位國外科學家看到台東知本金帥飯店倒了下來,問他「台灣這麼先進的國家,是怎麼做防洪治水的」?

     他建議政府應把抗旱、防洪做為施政重點,不要只當口號,不然就會出現上週政府還在講第一階段限水,這週就變成在救災,多麼諷刺。

成大副校長黃煌煇:必須設FEMA防災總署

  • 2009-08-12

  • 新聞速報

  • 【中廣新聞/董媛瑜】

        國民黨中常會今天邀請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黃煌煇以「八八水災的省思」為題,發表專題報告,黃煌煇表示,台灣的防災救災體系薄弱,權責不夠明確,又長期忽略治山防洪的重要性,抗旱防洪都只是口號,黃煌煇甚至表示,要讓台灣脫離旱災水災,最好的方法就是「讓總統府淹水」。

        黃煌煇教授表示,台灣地質軟弱,部分濱海地區地層下陷,河流湍急,降雨集中,雖然中央管河川整治有成,但是地方管河川欠缺維護,缺乏橋樑安全檢測專責單位,防災救災體系薄弱,權責不像美國或日本那樣明確。

        黃煌煇說,台灣長期漠視治山防洪的重要性,又有鴕鳥心態,事情過後就遺忘,不論是抗旱還是防洪都只是口號『你沒有水喝的時候,等下了雨有水喝了就忘掉了;你被水淹了以後,等太陽出來了,你又忘掉被水淹啦,這是台灣的心態。我時常講一句話:為了讓台灣脫離旱災跟水災之難,最好的方法就是讓總統府淹水!』

        黃煌煇認為,抗旱防洪應該是政府施政重點,未來應該提升水利單位的決策位階,建立權責分明專責機構,定期檢視查核防災工程,因為沒有水就沒有經濟發展,水的問題絕對是全國的問題。

王建煊:救災不力 比貪腐還嚴重

·          2009-08-12 

·          工商時報

·          【崔慈悌/台北報導】

     莫拉克颱風造成南台灣慘重災情,監察院11日通過組成委員會進行調查。院長王建煊表示,監察院才針對卡玫基風災糾正行政院等14個單位,但政府沒學到經驗,「讓我氣到想罵人、砍人」,為發揮監察權,未來通過糾正的行政機關若對違失情節不改善,就彈劾首長直到下台或改善為止,「因為這比貪腐的危害還要嚴重」。

     莫拉克颱風挾帶豪雨肆虐,橋斷路毀,災情慘重,南部許多縣市頓成水鄉澤國,景象怵目驚心。監察院指出,政府長期以來治水成效顯然不彰,相關機關權責不明,救援機制失序,加上氣象預報落差,無法發揮預警功能,造成民眾生命財產鉅大損失。

     監察院昨天舉行第4屆第14次全院會議決定由副院長陳進利會同交通及採購委員會、內政及少數民族委員會、財政及經濟委員會、國防及情報委員會等4個委員會召集人,針對莫拉克颱風災情所引發的相關問題進行討論,未來將由45組委員著手調查。

     王建煊表示,去年卡玫基颱風造成中南部地區嚴重水患災情,監委高鳳仙今年85日甫因行政院長期未以流域觀念統合水患治理事權,組織改造也未有效整合,通過糾正行政院等14個機關,第234屆監委也對類似風災提案糾正,不過政府並有沒學到經驗,讓他氣到想罵人、砍人,可是卻不知道要去罵誰、砍誰?「相信這也是台灣人民心中的苦悶與憤怒」。

     他說,此次莫拉克颱風災情,再次凸顯政府多年來治水成效未彰,各有關機關難辭其咎;「如果政府能夠多一分注意,今天就不會是這個樣子」,監察院這次針對莫拉克提出調查案,希望讓監察權的行使能真正發揮功能,不容許行政機關藐視糾正權,未來只要是監察院通過糾正的行政機關,如果違失情節在糾正後仍不改善,就繼續彈劾首長,一直彈劾到首長下台,如果新首長上台後還不改進,就繼續彈劾到改善為止,因為這比貪腐還嚴重。

     王建煊強調,監察院此次的調查預計至少動員20位監委,分成45個組,不過目前行政部門都還在於救災階段,所以一切還是以救災為重,等到救災工作告一段落,再展開調查與約詢動作。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321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