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韓國強化登陸攻勢
2014/09/14 17:24:35瀏覽88|回應0|推薦0

20140914 工商時報 譚淑珍

韓國政府自認對中國大陸市場的「積極度不夠」,進而推出連串積極的政策為韓企助攻。

To ramp up exports of consumer goods to China, the government plans to cooperate with Alibaba, the largest online market in China.

以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紅遍中國大陸的程度,若說中國大陸的消費者並沒有因此對韓國商品的品牌形象有所認識,肯定很難讓人相信,但是,這卻是韓國、特別是韓國政府的「真實」感覺。

為了加深中國大陸對韓國商品的品牌形象以及價值,韓國政府9月初推出了一連串政策,協助韓國企業積極的「搶進中國市場」。

韓國在搶進中國市場上,還不夠積極嗎?這應是國內企業很想問的問題。然而,對韓國上下來講,是不夠。

對陸出口數字下滑

不夠的證據之一,顯示在今年以來韓國對中國大陸出口數字不斷往下掉的事實。依據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的統計,韓國8月對中出口比去年同期衰退了3.8%,是5月以來連續4個月下滑;而且18月,韓國總出口額是成長2.5%,但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卻是減少了4.3%。

不夠的證據之二,顯示在,過去5年來,中國大陸內需消費市場年均增長13.7%,明年可望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市場,市場規模占28%。

但是,消費品在韓國對中國大陸出口的比重只有3.2%,韓國主要是以半成品為主的對中國大陸出口,2013年韓國對中國大陸出口中間加工貿易所占比重為48%,大於日本的35%、香港的36%,超過美國14.5%的3倍,數字證明了韓國對中國大陸市場的「積極度不夠」。

因為不夠積極造成的結果,就要用積極的戰略來改變,於是,9月初,韓國企劃財政部推出了名為「進軍中國內需市場支援方案」的政策;政策目標就是要讓韓國對中國大陸的出口重心,從中間產品和加工貿易轉向消費品和服務投資,並在2020年時韓對中消費品的出口額要達到170億美元。

消費品多管齊下攻陸

而韓國政府採取的「支援措施」,首先是透過電子商務交易擴大出口,韓國政府已與中國大陸的阿里巴巴達成協議,讓韓國貿易協會(KOTRA)的購物網站「K-mall24」與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商城」合作,而韓國中小企業很快就能透過阿里巴巴的網絡將商品賣到中國大陸。

在實體通路上,韓國政府也在中國大陸的零售商包括蘇寧集團、丹尼斯集團、東方CJ等大賣場中設置韓國產品專櫃。

消費商品外,文創也是韓國政府積極要打入中國市場的領域。在文創事業上,韓國政府計劃在2015年上半年將針對中國大陸市場,分別成立規模達2,000億韓元的「韓中基金」及「韓中全球合作基金」,以支持韓國電影等文化商品出口到中國大陸。

在立即促進出口方案外,韓國政府更以韓國中小企業廳出口支援中心與KOTRA駐外貿易館為核心,提供韓國企業進軍中國大陸市場的「單一窗口」式的長期支援的服務體系。

韓國政府更計畫將2013年在「韓中經濟部長會議」上達成協議的「新萬金韓中經濟合作園區」,打造成韓國產品出口中國的前哨基地。總之,韓國政府多管齊下進攻大陸,讓大陸對韓國品牌有更多認識。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1722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