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7/02 18:18:51瀏覽261|回應0|推薦0 | |
澎湖出了兩個軍人子弟歌星:潘安邦和張雨生,他們都在青壯年時代去世,這是文化界的大損失。尤其是潘安邦所唱的〈外婆的澎湖灣〉,在大陸比在台灣還流行。歌聲裡的澎湖灣是美麗的、抒情的,但在近代史中的澎湖灣,卻是可怕的、醜陋的!65年前爆發的「澎湖事件」,是國民政府統治台澎地區的兩大血案之一,另一樁血案就是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這兩樁血案使國府的雙手沾滿了人民的鮮血,永遠洗不掉! 1949年的七一三事件 1949年國民政府在大陸兵敗如山倒,8000多個山東煙台聯合中學師生在校長張敏之的率領下渡海到澎湖,準備在兵荒馬亂的歲月中繼續求學。他們的運氣非常不好,那時駐紮在澎湖的39師部隊,官兵不到1000人,都是西北軍(也就是所謂雜牌軍)的散兵游勇,軍紀奇差,這也許是當時在台北掌大權的東南軍政長官陳誠,不要他們駐防台灣的原因。39師師長韓鳳儀少將和澎湖防衛司令李振清中將(跛腳將軍)皆是西北軍(馮玉祥、龐炳勛)出身的大老粗,文化水平極低,國共內戰時期,國府倒戈和被俘將領此起彼落,李振清和韓鳳儀雖亦連吃敗仗,從黃河北岸一直退至「外婆的澎湖灣」,但這兩個大老粗至少沒有投共,而獲得蔣介石和陳誠的歡心。另一個西北軍名將吉星文中將則在1958年金門八二三炮戰中陣亡,是3個殉職的副司令官之一,蔣介石送給他們的輓額是:「氣壯山河」。 由於澎防部和39師兵員短缺,李振清和韓鳳儀就打山東流亡學生的主意,他們想把流亡學生拉進部隊當兵。張敏之提出抗議,而遭軟禁,後來解送到台北與另外6人於 張敏之的夫人王培五(王沛蘭、王培吾)女士,北平師大英語系畢業, 1999年台北文經社出版了由王培五口述、高惠宇與劉台平整理的《十字架上的校長── 山東流亡學生冤案,李振清和韓鳳儀(他們分別在1976年、1986年死亡)當然要負最大責任,但陳誠和管保安的彭孟緝也要負相當責任,他們一定知道李、韓在澎湖胡作非為,但拒絕追究,尤其是陳誠。山東流亡學生日後人才輩出,軍政學界皆有,他們使「山東流亡學生」這塊招牌發光發亮。1997年,立法院通過《戒嚴時期叛亂及匪諜案件和不當審判補償條例》,澎湖事件被害人及其家屬的身分才得平反。2009年,國府在馬公觀音亭海邊為罹難的山東流亡學生建立紀念碑。 忍辱負重亂世顯光芒 王培五的忍辱負重,使人聯想今年已90歲的詞學大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