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江靜玲專欄-西線戰場的陌生人
2014/08/21 21:39:24瀏覽330|回應0|推薦0

20140821 04:10中國時報 江靜玲

英國《衛報》刊登的一大幅黑白照片,吸引了我的視線。照片中是一群排列整齊,穿著棉襖棉褲布鞋,帶著瓜皮帽,做著健身操的中國壯丁。照片下端,斗大標題寫著:「被歷史塗掉的英國中國盟友」!

一次世界大戰中,有近10萬的中國勞工為英國參戰和戰後重建,付出巨大貢獻,甚至失去生命,但他們幾乎完全被遺忘,人們甚至全然未聽說過這些加入歐洲戰場的中國人。

歐洲戰場被遺忘的華工

今年距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百周年,歐洲擴大紀念。但在英國現有43000多座一戰紀念碑中,卻沒有一座紀念華人勞工的。而在英吉利海峽彼岸,歐洲最大的一戰華工墓地、法國索姆省的諾萊特華工墓園中,埋葬在那裡的884名一戰華工,有的連姓名都沒有,只有工號。這些中國工人到底是誰?他們為什麼在一百年前遠渡重洋,到歐洲前線參與戰爭?有關這些中國的舊記憶,為什麼被遺忘,甚至被摧毀。

1914年的中國,北洋政府宣布中立,但時任臨時大總統的袁世凱又機密遊說讓中國參戰,以期收回被德國殖民的青島。英國拒絕這項提議,袁世凱不死心,1915年派遣顧問梁世詒與俄、英、法再接觸,提出以中國勞工替代軍人參戰方案。當時,大戰已奪去歐洲數十萬男丁的生命,俄國和法國接受中國提議,英國拒絕,但是一年後,在戰事人力不足下,也接受了華工。

19161918年,英、法兩國在中國共招募約14萬華工,包括農民、補鍋匠、洗衣工、學生和沒落貴族,他們或為了報酬、或為看新世界,踏上從中國到歐洲之路。

依照工約,這些華工每周工作7天,每天10小時,每年有3天假日,包括中國農曆新年在內。他們的職責是以工代兵,不參戰。但事實上,這些華工的工作幾乎都在最前線。這些多半來自中國北方的壯丁挖掘戰壕、修築工事、運送補給外,同時擔任野戰救護和清掃地雷的工作,英軍受傷無法戰鬥時,在戰壕中工作的華工甚至拿著手中的工具與德軍搏鬥,戰死前線,有的則因目睹悲慘戰事,精神上受到打擊,被關進瘋人院。

提供一戰主要的勞動力

一戰中到底有多少華工在歐洲戰場上死亡,迄今沒有確切數字。戰後留在歐洲的華工約有3千人,但這些多是前往法國的勞工,為英國工作的勞工都被遣返回國,在戰爭中負傷殘廢的華工,得到相當12月工資的補助,死亡者的親人則獲相當18月工資的賠償,此外,這些返國後的華工,面對四分五裂的中國,再也沒有其他撫恤。但留在法國的3千華工則在異鄉安身立命,有些並娶法國女子為妻,成為早期歐洲華人社會的核心。

這些在一戰期間被協約國稱為「中國勞工旅」的華工們,為協約國在西線戰場上提供了主要勞動力,但不僅西方未紀念這段歷史,華人社會也一樣遺忘了這個片段。美裔德國作家雷馬克名著《西線無戰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無一字語及華工,令人感憾;香港大學歷史學家徐國琦在新著《西線上的陌生人》(Strangers on the Western Front 中,從山東到法國,一路追蹤一戰戰場上中國勞工的足跡,讀來令人感慨。一個落後國家的民眾,是如此容易的被歷史遺棄在後!

(附記:英國「皇家軍事博物館」上個月耗資4千萬英鎊裝修後重新開幕,博物館中一戰展廳仍未提及華工的貢獻。華人組織「英國論壇」努力在倫敦市中心「南華克區」(Southwark)或西敏市建造一個永恆紀念物,預計2017年揭幕,資金由北京駐倫敦大使館與「英國論壇」成員籌集。)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1645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