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左右看:高中文言文
2014/02/24 12:36:44瀏覽115|回應0|推薦0

台灣立報2014-2-23 21:42 作者:本報訊

左看:死的課綱

繼歷史課綱之後,高中課綱微調又起風波,民進黨立委陳亭妃批評教育部跳票,12年國教課綱未將本土語文課程列必修,反而提高文言文比例。

雖又是一齣政治意識形態之爭的戲碼,但所謂古文與本土文選長年爭論不休。從漫長教改到12年國教,在語文課程規劃上都多爭論於此。這實為一個假議題,只隔靴搔癢,不見根本之道。

語文教育不僅在於培育下一代基本的語文能力,更在於傳承文化內涵。但正因如此,台灣語文教育實令人寒心。課綱左調右整,卻只不斷翻攪一攤死水。不論本土、古文或近年被教育部拿來虛晃一招的原住民或新住民,都沒有真正源生於「活」的文化。正如自由主義教育者杜威所言:教育即生活。語文教育得讓學生能融合於生活中,不論是母語文學、古文倫理都不能被孤立於生活外,須動態地契合學生的生活經驗。

固然這牽涉諸多教育、文化政策,但在教育層面有一根本:教育自主。必須讓教育第一線工作者充分參與課程的規劃,不僅可避免專業教授閉門造車,更重要的是讓教育回歸對話,以第一線教師與學生雙向教育為首要準據。這不僅須要培力教師課堂教學的革命,更可放眼最根本的教育民主:教師工會。各級教師工會,不是爭權奪利,而是建構公民社會的活水泉源。

林子暉/世新社會發展所碩士生

右看:融合非競爭

本月21日民進黨立委陳亭妃舉行記者會,嚴詞批評教育部長蔣偉寧承諾將國中本土語文課程改為必修,卻在12年國教課綱微調跳票,反而提高文言文比例。

教育部表示並未增加文言文比例,依然維持45%到65%,僅增列荀子、史記、楚辭3本文選。今年高中課綱微調引起不少風波,綜觀始末仍淪為政治意識形態之爭。高中文選長年就維持一定比例的文言文,但若以此論斷高中語文課程迂腐守舊,言過其實。

首先,台灣文化雖已日趨多元,近年既有本土的閩南、客家,原住民文化也日漸抬頭,更有新住民文化正方興未艾,但不可否認以中華文化為底蘊的特殊性,包含風土民情、道德價值都未脫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再者,所選之文言文,諸如孔孟、唐宋古文和先秦文選都有其深刻的哲學、社會倫理等重大意涵。

上述種種與本土語言教育絕非競爭關係,甚至零和關係。若以狹隘的意識形態之爭看待,自然在比例的些微差距爭得頭破血流、貽笑大方。

以傳統中華文化重新理解台灣本土文化,進而與原住民、新住民相互融合,這才是教育的根本精神。其關鍵在於能否回歸教育專業,尊重課綱審定委員會及機制,別再讓政治主導教育!

林泰佐/社會評論人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1132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