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安倍的勞工改革
2014/01/05 19:24:49瀏覽106|回應0|推薦0

2014-01-05 01:53 工商時報 【林國賓】

  安倍政府打算推動勞工制度改革,讓企業易於聘用與解雇員工,但專家警告,此舉可能增加薪資下跌的壓力,反而不利安倍消滅通縮的整體戰略目標。

     ■Japan PM Abe wants to loosen clogged labour system, which may increase "disposable" workers at expense of "salarymen".

     46歲的梶原(Kajiwara)算是個快樂的勞工,因為她兼了好幾份差事,包括在東京一間倉儲擔任服飾、化妝品與手機零件的分類工作。

     然而,她同時代表著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一大挑戰。她是日本愈來愈多臨時、短期與其他非典型勞工族的其中一人,這些龐大的打工族是受到日本有名的終身僱用制度排擠在外的一群。

     梶原年輕時在一家小型電子公司上班,工作原本十分穩定,沒料到這家公司20年前突然倒閉,從此她就經常的換工作,絕大多數都是以打零工為主,最好的差事是擔任約聘勞工。

     上任已一年的安倍,迄今對活絡僵固勞動市場遲遲未見明顯具體作為,不過日本政府已打算先推動法規鬆綁,讓企業易於以臨時約聘勞工來取代典型的正職員工。

     日本企業界與許多經濟學家主張,若是推動勞力流動的自由化,也就是讓企業更容易裁汰與僱用勞工,有助於提升日本經濟的成長力道與續航力,而這正是安倍幾大經濟施政目標之一。

     犧牲正職成隱憂

     不過,在可能促進有些人口中所稱的「拋棄式勞動力」成長的同時,犧牲掉的是一般正職員工,此一趨勢卻與安倍要終結15年的通縮目標背道而馳。安倍經濟學標榜要創造一個薪資、消費者支出與物價上漲的良性循環。

     隨著非典型的勞工人數增加、正職員工人數減少,日本整體薪資水準將不進反退。

     在安倍的直接施壓下,包括豐田汽車與羅森(Lawson)連鎖便利超商等一些大企業已表態不僅會加發分紅獎金,甚至可能調高企業員工底薪。

     但這僅是少數幾家企業的做法,且無法扭轉日本整體薪資水準多年來呈現下滑的長期趨勢,尤其是企業未來更容易以臨時工或約聘勞工取代正職員工,將助長薪資下跌的壓力。

     日本總研首席經濟學家山田久(Hisashi Yamada)表示:「高度依賴低薪與低技能的臨時工將會衝擊企業的競爭力,同時危及安倍達成經濟持久性成長的終極目標。」

     非典型勞工激增

     終身僱用制度是日本走出2次戰後廢墟成為全球經濟強權的核心,但1990年代初期資產泡沫破滅危機後,其支撐社會的效應逐漸瓦解。

     根據政府資料顯示,2012年日本非典型勞工人數已達1,813萬人,較1997年激增57%,占總勞力的比重已逾3分之1,同期間典型勞工的則下滑12%,至3,340萬人。

     在長年通貨緊縮的年代,許多員工有一份薪水就很高興,工會為了讓會員保住飯碗甘願接受減薪,2012年日本勞工平均年薪僅剩408萬日圓(約39,700美元),較1997年高峰縮水13%,其中非典型勞工的平均年薪更只有168萬日圓。

     國際貨幣基金(IMF)日前發布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日本勞動市場二元性(典型與非典型)差距擴大已衝擊經濟,因為非典型勞工努力工作的意願降低,接受職訓的管道也較少,整體生產力跟著下降。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10378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