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公廣派遣全納編 3個月後再說
2013/12/22 19:00:14瀏覽100|回應0|推薦0

台灣立報2013-12-19 22:17 作者:報訊

  【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第5屆公視董事會19日下午召開第7次董事會議,會中討論公廣集團派遣工爭議。派遣工會上午先行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再次呼籲董事會先行將高達2百多人、佔公廣集團15勞動人力的派遣人員全數納編,還給派遣人員合理的勞動條件、升遷福利,再進行「人力盤點」。

工會:同工不同酬

  公廣集團大量使用派遣人力由來已久,就政大新聞系副教授劉昌德研究訪談資料顯示,包含原台、客台以及公視2百多位派遣員工中,平均資歷達3.19年,10%工作達7年以上,有的員工甚至在公廣集團工作達13年。

  派遣工會成員許純鳳指出,「派遣」顧名思義就是公司應用在臨時、階段、非核心業務的人力,但目前佔公廣集團15人力的派遣員工多是記者、主播、企劃等經常性業務;她指出,連《公視派遣人力管理辦法》也如此定義,顯然公視就是在「假派遣,真雇用」。

  公廣集團的派遣和正職員工在工作內容和進用方式毫無差異,但適用的薪資、福利制度卻大相逕庭。許純鳳表示,目前公廣集團的派遣員工雖然由1111人力銀行管理,但從面試、錄用到考核卻是由公廣主管負責,且工作內容與正職無異,卻「同工不同酬」,派遣人員無法調薪、升遷,就連抽停車位的資格都沒有。擔任公視《有話好說》節目部企劃人員已有半年的儲昭珍指出,該節目企劃職務有一半為派遣、一半為正職,據了解,自從5年前該職位的正職員工離開後,公司就只遞補派遣工來代替,這樣的人力使用導致5年下來不斷有人離職,出現「資源內耗」的情況。

學者:經費來自納稅人 公廣壓迫員工

  劉昌德分析,使用派遣工的理由不是為了彈性使用人力就是節省成本,既然彈性使用標準不符現況,那公廣集團很可能是為了節省成本,不過他發現,公廣集團1年支付給派遣公司的服務費高達派遣薪資總額的15,也就是說1位員工薪水若為3萬,公廣集團其實支付36千元給派遣公司;他強調,公廣集團肩負社會媒體使命,使用經費也來自納稅人,不應帶頭做出壓迫員工勞動條件的行為,也須將公廣人力規劃做整體整頓。

  面對公廣派遣工會提出的全數納編訴求,公視董事長邵玉銘於10月曾承諾將先進行2個月的人力盤查,再做討論。不過派遣成員儲昭珍指出,這2個月來公司僅要求派遣員工填寫「工作說明書」,逐條說明業務內容,沒有詢問其他共事的員工甚至主管,對於該名派遣工工作的觀察,如何盤點?

董事會:需要時間訪談評估

  對此,公視董事會19日下午3點召開會議,直到晚間6點半。邵玉銘會後表示,針對公廣集團派遣工問題將朝「原則納編」處理,董事會將成立「派遣工合理化處理專案」,利用未來3個月時間,直到明年331,對目前公廣集團157位派遣人力(原視派遣工除外)進行訪談,了解其工作情況,再來納編;他強調,派遣員工的納編將會擠壓到公視原本9億元的預算,因此需要時間考量,未來3個月一對一訪談,將正職員工應有的雇用程序全部走一遍。派遣工納編問題處理後,公視董事會將會進行第2階段的「公廣集團人力資源合理化」,訂定具體的人力考核辦法;此外,邵玉銘說,公廣集團不只做人力盤點,同時也要進行節目評估,公視董事將會有4位在節目部、5位在新聞部,把過去公視15年來的人力、節目問題一起深入研究。他強調,公廣派遣的納編必須「合理、合情、合法」,不能立即就地合法化,納編也應考量員工適不適任的問題。

  面對公視董事會的決議,派遣工會成員許純鳳表示遺憾,她指出,董事會自2個月前就已做了人力盤查,現在卻說還要3個月的時間,對於已經工作78年的派遣員工來說,多一個月就是剝削一個月,她無法理解為何不能立即納編?而且董事會對於面談的細節、納編標準都沒有說清楚,顯然是「以拖待變」。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pa285&aid=10077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