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棒球的史料文化在哪?
2010/08/18 22:57:49瀏覽812|回應0|推薦1

言:本文原刊載於UDN 聯合新聞 2008/12/15,其UDN網址已從原有的「運動大聯盟」頻道邊角專區移至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ART_ID=166584,邊角官網連結如下:http://www.unhittables.com/thread-427-1-39.html,不嫌棄者可自行前往閱讀。

本文猶不曾在此處發表過,特此聲明。

「合約倫理的廣角檢視」系列(一)

大環境不景氣,職棒圈亦備受衝擊,各隊紛紛撙節開支,球員被釋出及教練遭裁撤等人事縮編消息,不再是新聞,且幾達哀鴻遍野,舉目四顧盡皆一片肅殺戾氣的絕境。

粉絲縱或不平,也只能透過網路,發出微弱的鼻息加以聲援,替流離失所的棒壇秀異份子抱屈,卻無力扭轉既成現狀。因為這麼多年來,從本土職棒舞台告退的人,已然車載斗量不可勝數,緣由雖明暗不一褒貶互陳,但他們的去處與下落,亦鮮少獲著墨,則是不爭的事實。

儘管大家統統曉得「職棒並非鐵飯碗,想靠打球維生,若沒兩把刷子,很難混出名堂」,此話也當真不假,可是站在「人」的觀點,凡走過的必留下足跡,場內的征戰既有投打紀錄可供參考,場外的生命歷程何以低調至近乎不堪聞問的地步?

每個人都說,大聯盟是職棒世界最頂級的視聽官能極致饗宴,但MLB除了資本奢華、技術高超等物質性的鬼魅誘惑外,難道在人文領域就全然毫無建樹嗎?其實那倒也未必,只不過弔詭的是,關鍵可能出在球迷身上。

當台灣球迷在為職場生涯面臨重大波折,一家大小生計恐受影響的專業菁英憂慮時,已有美國球迷自行架設誷站,搜羅各種不具商業價值的棒球史料,與眾多同好分享得來不易的珍貴資訊。甚至有人還將歿入鬼籍的前大聯盟選手之訃聞以年份區分,按月逐日詳加登錄]參見:http://www.historicbaseball.com/),如此無償奉獻的忠誠態度,怎不令人汗顏?

百年老店MLB,本來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歷史教材和文物資源,他們亦最擅於透過多元行銷的方式,創造文化議題,把老祖宗傳承下來的家產,反覆不斷拿出來重新包裝販售。這樣子的典藏手法,既能變現獲利,又可收攬人心,久而久之,連球迷也會受到感染,自願化身成推廣大聯盟博物館精神的志工,形形色色的MLB文化資產展覽室,也就櫛次鱗比地在網路上開張了。

反觀台灣呢,好像除了附掛在淡江大學底下,聊備一格的「台灣棒球維基館」(http://twbsball.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9%A6%96%E9%A0%81,光看又臭又長,根本無從記起的網址就知道,其運作效能似受制於某些主客觀條件,而有不少窒礙難行之處。故資料更新速度奇慢無比,幾近於當機停擺狀態,殊為可惜)外,別無其他較大型且更全面的電子資料庫,佇立線上為所有球迷提供無價的泛知識性傳播服務,而其林林總總的彙整內容,自應包括「棒球人脫離專業職涯後的存活概況,甚至他們的生死紀實要聞等」在內,但此時此刻的我們,就是做得還不夠好。

當然,這個困窘的面相也適巧反映出,台灣社會對棒球運動抽象的文化價值,至今猶匐匍在摸索階段。大多數人仍將自己看待棒球的視野侷限在「場內的比賽及其輸贏結果」,對無邊無際無形無味卻更具思考空間的場外脈動,經常提不起勁。若有不識時務者斗膽對此反智行為,略進一二諫言抒發己見,則每每遭低俗的粗暴用語,斥之為「空洞無義,不知所云,嘴砲廢文」。

但與此同時,宛若討論區吱吱喳喳的調性那般,僅止於「針對單一選手或球隊的個別動態,予以平鋪直敘輕描淡寫」的報導性、敘述性等純消耗性文字,卻又被趨之若鶩者力捧上天,視為富涵「實質內容」的山珍海味佳餚名饌,予以迫不及待大塊朵頤,瘋狂食療滋補一番,也不怕囫圇吞棗猛嚥下去後,會營養不良拉肚子!

準此,又怎能期待台灣建立更完備的棒球文化觀呢?

人,無論其所屬種族、膚色、國籍乃至於個人職業專長類別究為何都一樣,一生的歷程就是一部合約史的縮影。因為大家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就註定要從家庭的一份子出發,開啟群我間各式各樣隱含契約性質的人際關係,而其中的權利義務相對內容也會變動不居,出現各種存滅更迭有始有終的替換現象,職是之故,任何合同的簽訂與撤銷,也都是人生的常態,毋須過度解讀,重點應該是,一個契約的解除,並不代表生命意義的完全終結,即使最後的解約指令是來自於「鬼使神差的諭旨」,亦復如此。

其他最新文章:

邊角肅評》李祖杰:遛狗獵鳥難面面俱到,道行再屌仍有死角(20100818)

http://blog.udn.com/unhittables/4331743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ponepen&aid=4333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