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知識大觀園】中國人的數學智慧─祖沖之與圓的計算
2012/04/11 10:06:57瀏覽957|回應0|推薦2

你是否以為在接觸西方科學前,中國人只懂得「之乎者也」?其實中國人對數學也很有一套!譬如祖沖之的圓周率計算,不僅早了歐洲九百年,他與兒子祖暅之所發現的「祖氏定理」,亦領先西方一千多年以上,想知道中國早期的數學發展與祖沖之父子的數學成就嗎?那你絕不可錯過這篇文章!

BRAVO!隨堂測驗                                                              【答案就在本文中喔】

在閱讀文章前,請讀者不妨自我挑戰一下,試試能否答出下列的問題吧:
1 你知道中國最早的數學著作是哪一本嗎?
2 劉徽、祖沖之究竟是用哪種方法求得圓周率的呢?
撰文/狄更雲

遠古猿人就有數學概念

       中國數學的起源,最早可能得從舊石器時代的「猿人」說起,考古學家在陝西藍田猿人(距今約一百一十萬至一百一十五萬年前)遺跡裡,發現許多不規則的石球,不過到了舊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三十萬年前至一萬年前),猿人就開始懂得分辨「形狀」,例如在山西丁村人(山西省襄汾縣)遺跡中,考古學家發現他們製作石球的形狀逐漸固定,意味著他們已有「幾何圖形」的概念。

       到了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四萬五千年前至一萬年前)的山頂洞人時,他們不僅會在石器上繪製圖案,甚至在骨管上面,還刻有圓形、長形的刻符,考古學家認為,圓形刻符可能表示單位數,而長形的可能代表十位數,因此,中國人可能在幾萬年前,就已經有數字觀念了。

       殷商時期,中國人已會使用十進位制,學者在商代甲骨文中,發現當時的十進位制,比同時代的巴比倫和埃及在觀念上更為先進,商代人還能用九個以內的符號,來代表任意數字,在阿拉伯數字還未普及的年代,這可是跨時代的創舉呢!

中國早期的數學發展

       到了春秋時期,「數」已成六藝註1之一,這意味著「算術」已成讀書人必備的基本知識,中國數學也開始發展。而中國最古老的數學著作,就屬成書於西元前 202 年至前 186 年之間的《算數書》了,它比《九章算術》早三百多年。

       雖然《算數書》的發現改寫了中國的數學史,讓《九章算術》不再是「史上最早的數學著作」,但它總結了中國古代數學,不但記錄了當時中國人已解決的數學問題,也闡述了漢朝時新發現的數學成就,這本書可以說象徵著中國古代數學體系已成形,故而依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般來說,中國人的數學概念與西方人大不同,中國傳統數學強調「實用」與「計算」,這可從《周髀(ㄅㄧˋ)算經》一書看出來,《周髀算經》成書於兩漢之間(也有史家認為更早),嚴格來說它是一本天文著作,以討論天文曆法為主,然而測量天體運行時,必需交待測量方位及大量運算,因此書中也有豐富的數學知識,例如勾股定理、分數四則運算等。



       從上述的中國古代數學著作中,不難發現中國數學的發展不但自成一格,許多運算觀念(如前述的十進位制)也比西方世界早上好幾百年。但進入明、清後,由於考試制度刪減算術內容、八股文限制讀書人思想等因素,中國數學發展停滯不前,不過明、清之際西學傳入,影響中國數學發展甚鉅,如利瑪竇與徐光啟合譯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中譯本,書中絕大部分的名詞都是首創,且沿用至今,例如「直角」、「對角線」、「圓心」、「幾何」等。

中國古代數學大師─祖沖之

家學淵源,數學根基紮實

       談到中國古代的數學家,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劉宋時代的祖沖之(西元 429 年∼ 500 年),他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由於祖沖之的祖父、父親都在朝中任官,且對天文曆法頗有研究,祖沖之從小耳濡目染,學到不少天文、數學的知識。而祖沖之在少年時期,就因博學多才而受到了宋孝武帝賞識,分派到「華林學省」(當時的國家學術機關)做研究的工作。


領先西方一千年的圓周率

       祖沖之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屬數學研究了,在《周髀算經》中,就有「周三徑一」(意即將圓周率視為 3)的觀念,到了三國時代(約西元 250 年左右),劉徽註2以「割圓術」,求得 3.14159 的值,到了劉宋時期,祖沖之再將「割圓術」發揚光大,把圓分割成 12,288 邊形,又用劉徽的多邊形面積公式,求得 24,576 邊形的面積:



       祖沖之不但採用了劉徽的割圓術,也運用了「約率」7分之22 (或稱之為「疏率」)以及「密率」113分之355(在分母為 1,000 以內的所有整分數中,密率的比值最接近圓周率),祖沖之透過這三種數學運算方式,計算出圓周率,使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算到小數點後七位數的數學家,他精準的計算出圓周率介於 3.1415926 和 3.1415927 之間,而這個記錄直到一千年後,才被十五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以小數點後十七位數的數值所打破。



另一成就:祖氏原理

       祖沖之除了計算圓周率有所突破之外,晚年還與兒子祖暅(ㄒㄩㄢˇ)之(生卒年不詳,字景爍)一起解決了球體體積的問題。祖暅之也是一名數學家,父子倆採用了「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的觀念。用現在的話來解釋,就是於兩平行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於這兩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恆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

       祖氏原理簡單來說,就是截線長有定比的兩等高平面區域的面積比,等於該定比。這個原理常應用於幾何計算中,例如等高兩三角形的面積比,等於其底邊比;或半徑為 a 的圓與半長短軸為 a 與 b 的橢圓,兩者面積比為 a:b 等等。

       而此種計算方法在一千多年後,才被義大利的大學教授卡瓦列利發現,故稱為「卡瓦列利原理」,由此可知,祖沖之父子在計算球體體積的觀念,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而為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個原理,數學家也稱此原理為「祖氏原理」。

不只是數學

       除了數學之外,祖沖之在機械發明上也有著輝煌的成就,他曾經製造出指南車,不論車如何的轉彎,車上的銅人總是指著南方;而天文方面,祖沖之著手制定新曆法,在宋孝武帝大明 6 年(西元 462 年)他編製了《大明曆》,不過這套曆法並未在祖沖之生前被採用,直到梁武帝天監 9 年(西元 510 年)才正式頒布施行。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學數學更省力

       相較之下,現在想知道圓周率數字,或求圓面積時,已不需要像祖沖之父子那般花費多年、甚至是一輩子的時間來窮盡這門學問。例如現在計算圓面積時,只要會使用微積分,就可以輕鬆求得:

       因此我們只要在研讀時了解有哪些定理、公式可以運用,並了解它的來龍去脈,就可以運算出來了。從這個角度來看,身為現代人的我們,是不是比古代人更幸運呢?因此同學可別再哀怨「數學好難」了,比起古人從無到有的過程,我們現在學習數學已經輕鬆多了呢!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pmaster17&aid=6319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