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VO!隨堂測驗
【答案就在本文中喔】
在閱讀文章前,請讀者不妨自我挑戰一下,試試能否答出下列的問題吧:
1
你知道臺灣開徵奢侈稅的原因為何嗎?
2 開徵奢侈稅,是否真能抑制房價飆漲呢?
撰文/停雲
源自法國的奢侈稅
自 2011 年 6 月 1
日起,臺灣正式開徵「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即奢侈稅),根據財政部表示,開徵此稅的理由有四點:
1
近期房價不合理飆漲,並非不動產市場之正常現象,為民怨之首。
2房屋短期移轉而稅賦低。
3土地短期交易未課徵土地增值稅。
4高消費帶動了物價上揚,引發不當奢侈感受。
雖然臺灣今年才開徵奢侈稅,不過此一稅賦最早可追溯至
1810
年普魯士王國對養狗民眾徵收的「狗牌照費」,由於養狗並不屬於民生必需行為,因此被視為奢侈行為而徵稅。根據財政部的調查資料,目前世界施行奢侈稅的國家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日本及中國等,課徵項目以珠寶、皮草、名錶、高級汽車、船舶及飛機等最為普遍,稅率則是從
1% 至 33% 不等。
奢侈稅,究竟是誰奢侈?
臺灣政府實行奢侈稅政策,以不動產與高額消費項目為主。
1不動產
參照《土地稅法》第 28 條、第 34 條、第 39 條、第 39 條之 2
及《銀行法》第 76
條等規定。
不動產徵稅主要針對持有「非自用住宅」註2的所有者,依照規定,按照實際買賣的價格,持有期限短於一年者課 15%
的稅率,期限短於兩年者,則課 10% 的稅率。
2高額消費
參照《貨物稅》條例第 3 條及《關稅法》第 49
條規定。
高額消費針對某些高價格的商品及勞務,例如三百萬元以上的私人遊艇、汽車、飛機;五十萬元以上的保育類動物製品(包括皮草、珊瑚、玳瑁等等),以及高級俱樂部、高爾夫球會員證等,課徵
10%
的稅率;但運銷國外或從事教育、研究、醫療急救器材、國際比賽等高額消費貨物(如救難直升機)免稅,不屬《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之內的野生動物及其產製品,以及可退還保證金性質的高額會員證,亦不納入課徵範圍。
奢侈稅來襲,「衰」到奢侈品產業?
臺灣徵奢侈稅,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奢侈稅開徵後,第一班汽車載運船鹿比號於 6 月 11 日抵達臺中港,載運賓士八百輛、BMW 一百零六輛、MINI
COOPER
三十一輛、保時捷二十八輛,總價值二十九億九千多萬元,關稅、貨物稅、營業稅加上奢侈稅,可為國庫進帳二十億餘元。
臺中港海關表示,奢侈稅是在汽車到港之後,總累進課徵
17.5% 關稅、30% 貨物稅、5% 營業稅、0.5% 貿易推廣稅之後,再按完稅價格課徵 10%
奢侈稅;因此到港價格超過一百八十七萬元的進口車,完稅價格就會到達三百萬元,其中會被課徵三十萬元的奢侈稅。舉例來說,進口一輛兩百萬元的賓士車,再繳完關稅、貨物稅、營業稅和貿易推廣稅之後,完稅價格為三百二十二萬四千元,需課徵三十二萬二千四百元奢侈稅。
為因應奢侈稅,車商有不同對策,有車商表示,未來同一個車型,會引進一些引擎排氣量較小的車款,讓車價降到不足以到達課奢侈稅的門檻;或將車子降級,提供車主比以往更陽春的車款,以降低基本報價,至於車子的奢華配備,則依車主需求額外購置。
美國課奢侈稅,四年不到就投降
美國曾在
1990~1992
年施行過奢侈稅政策,當時美國國會主要是針對富人消費的昂貴商品課稅,如私人飛機、遊艇、貴重皮草、珠寶和高級轎車等,希望從富人身上籌措國家財政收入,然而市場的供給和需求所產生的預期效果,卻和美國國會預期的大不相同。
以遊艇市場為例,遊艇的需求相當彈性,本來一名美國富翁可以輕鬆買下一艘遊艇作為渡假之用,但當他聽到政府要課奢侈稅時,他可以決定不買遊艇,改搭機到海外渡假;反觀遊艇的製造工廠,不僅無法改為製造飛機,且廠內員工面對市場變化時,也不容易馬上轉換跑道,因此造成美國當時失業人數大增,政府反而須發放失業救濟金,完
全顛覆以徵稅之名增加國庫收入的原意。
由此可見,當需求有彈性而供給無彈性時,大部分的稅收負擔就會落在生產者身上。如上述的例子,當美國政府徵收奢侈稅時,富豪可以隨時打消購買奢侈品的欲望或是轉移至國外購買,如此一來,受影響的反而是國內的製造廠商及其勞工。
美國政府因錯估奢侈稅的負擔人,導致國內奢侈品產業衰退,實在是始料未及!因此為了挽救奢侈品供應商的經濟困境,美國國會隨即在1993
年決議廢除大部分項目的奢侈稅。
奢侈稅影響知多少,三大疑慮誰來管?
疑慮一:「打房」成效,能有多高?
至於臺灣徵收奢侈稅,在國內又引發了哪些社會輿論與看法呢?首當其衝的房地產業者,馬上搶先發聲!
房價不合理飆漲,原是政府徵收奢侈稅的一大主因!以臺北市為例,自
2004 年至 2010 年各行政區的房價最少飆漲 35%,漲幅最高者甚至超過
100%,這樣的數字讓大臺北地區的房價有如天價,許多想成為「有殼族」的民眾都擔心會被沉重的購屋貸款壓得喘不過氣。
有些專家認為政府在三、四年前就應針對房地產價格飆漲的歪風採取對策,因為目前的奢侈稅要在半年至一年後才會看到效果,但臺灣的奢侈稅是針對兩年內轉讓的房屋、土地,兩年一過就會失去管制的效果,屆時房價還可能繼續飆漲。
另外,單靠奢侈稅並不能解決房地產飆漲的問題,必須有其他的配套措施,例如按照市價(隨著地點好壞影響價格高低)課徵房屋稅和地價稅,讓豪宅擁有者的負擔增加,而非按政府公告價格課稅。
疑慮二:消費者轉戰他國,誰能拉回?
在其他商品方面,財政部擬透過開徵奢侈稅達到多重目的,例如對高消費行為課重稅可維護稅制公平、抑制不當浪費;國內高價商品多屬進口,開徵奢侈稅也可引導國人愛用國貨,促進國內產業發展。
但有些專家則持反對意見,認為課奢侈稅絕不等於鼓勵愛用國貨,反而容易讓消費者轉赴鄰近國家購物,降低國內消費力,尤其是珠寶、名牌皮包等輕巧商品會更加明顯;加上各國國情不一,奢侈品定義與稅率勢必不同,像私人飛機、遊艇、高價豪宅、豪華跑車等物品,受限於運送不便或地域性,無法在他地消費購買,可以適用較高稅率;至於體積輕薄短小的珠寶、皮革等,課稅恐造成消費外移現象,因此宜課徵低稅率。
疑慮三:奢侈品被重複課稅,有失公平?
儘管我國以往都沒有正式的奢侈稅目,但在許多其他稅目(如營業稅、使用牌照稅)中,或多或少都有考量奢侈稅的意義。例如牌照稅中,汽車按汽缸排氣量大小課徵的差別稅率以及營業稅中針對特種飲食業的較高稅率規定等。政府若建立奢侈稅目,最好同時還原這些本已含有奢侈稅意義的稅目,否則得有重複課稅的嫌疑。
奢侈稅,影響好壞有待觀察
奢侈稅自 6 月 1
日開徵以來,雖然國內評價兩極,但無可否認,奢侈稅政策在國內房地產市場的確掀起了不小的風波,進而影響許多投資者的選擇至於未來還會有哪些產業即將受到奢侈稅的影響,以及影響結果究竟是好是壞,且讓我們靜觀其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