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九龍公園與文物探知館 - 知性之旅
2012/03/20 23:57:56瀏覽1009|回應1|推薦25

 

 

九龍公園是一個結合自然生態、古蹟、迷你動物園、與健行的多功能遊憩公園。一踏進公園入口,碧草如茵,綠了滿山遍野,百花爭艷,萬紫千紅,古木參天的林蔭步道,山林瀑布、小橋流水,這些美麗景致立即映入眼簾;更令人驚艷的是,在公園的中央水池裡,還棲息著一群紅頂鶴嬌客,令所有的遊客眼睛為之一亮。這裡的寧靜與悠閒,把圍牆外的嘈雜與繁忙,分隔成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讓人頓時忘卻了自己是身在擁擠而忙碌的九龍城區。

我站在公園的中心水池邊遠眺,清澈的池塘水面上,泛著遠方高樓的倒影,波光瀲灩,與湖面上幾隻悠閒的棲息水鳥相映成趣。九龍公園可說是半島的都市之肺,這裡居高臨下的地勢,保有一大片難得的古老樹林與綠地,以及規劃完善的健行步道與階梯,通往公園內的西九龍砲台;園內隨處可見中外人士在此散步、慢跑、賞鳥,以及全家出遊的景象,而在噴水池的另一旁,還可見到幾對新人在此拍婚紗攝影。

 

走著走著,突然發現路旁有一棟典雅的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築,走近一看,原來是香港文物探知館,它的前身是1910年建成的威菲路軍營,古意盎然的圍牆內,是擁有一大片綠油油草地的中庭,以及周圍饒繞著ㄇ字型的前英軍營舍。再轉到正門口一看,一面巨幅的白底黑字的布面看板,頓時吸引著我的目光,上頭斗大的寫著「TAIPEI UNB」,看到故鄉 Taipei 的字眼,心裡頓時感到無比的親切。我於是邁著大步走向看板,原來這裡正在展出 「深圳‧香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它是香港年度的國際城市展,參展的城市包括香港、深圳、台北、紐約、阿姆斯特丹、東京等國際大城市,而由母校交大建築所師生所規畫的台北市的參展區就在中庭的正中央。在異鄉看到來自家鄉的展覽,是很讓人興奮的。

這次台北參展的特色,在於向國際展示台北城鄉及老街的規劃再造,例如萬華老社區的社區總體營造,四四南村的規劃再生....等,使原本已隨時光遠逝的古老街道建築,重新與周邊社區結合,配合深富人文底蘊的社區活動,而成為一部活的歷史,不僅使得市民的集體記憶得以保存,更使這些老社區重新被賦予新的生命。

 

接著走進室內展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巨大的照片,它是一整棟香港常見的老大樓,家家戶戶的窗戶都懸掛著晾曬的衣物,形成一大片壯觀的「萬國旗海」,看了著實令人有點怵目驚心。這幅創作,不僅反映了人口稠密的香港,也反映了空間狹小的香港,更反映了因人口稠密壅擠、空間狹小所造成的人與人關係緊張而壓迫的香港。看了這幅香港作品,不由得心有戚戚焉,香港人的步調快速而忙碌、香港人的生活緊張、香港人的人際疏離與不耐煩,不正是這些時間、空間的資源匱乏所造成的;而這也正是創作者所希望表達,以及呼籲大家反思的主題。

 

而走上二樓的展區,則是香港百年來的城鄉演進歷史展,以及香港地區所挖掘出來的古蹟展。由於香港自古隸屬於秦帝國的南海郡番禹縣,因此除了挖掘出遠古石器時代的遺跡及石器外,也發掘了不少自秦漢以來,歷朝歷代的陶器與瓷器,甚至還有秦帝國軍所使用的青銅箭簇。儘管展覽品並不像故宮那樣的華美與保存完善,骨瓷與陶器也多有破損修補的痕跡,但是這些大都是港人所捐贈的家藏品,格外富有鄉土的親切。

我正沉浸於與古人神交的樂趣時,正好遇到專人導覽的時段,於是我也趕著加入聽專家解說的行列;由於導覽是用廣東話解說的,更令我感到格外的興趣盎然。其中有一件古陶器格外吸引我,那是一個有著四面小佛像雕刻、有著胖胖瓶身的古拙瓶甑,上頭還蓋著一只甕蓋,解說的老伯問大家 : 「它的功用是甚麼 ?」有人猜,那是個宗教祭祀用的器皿;也有人猜,那是只夜壺,只見大家猜了又猜,就是猜不出所以然來,最後老伯氣定神閒地告訴我們 : 「那是個骨灰罈來的 !」大夥聽了都很驚訝,我瞧了瞧名牌上的說明,只見上面寫著「宋朝魂瓶」,果然如此 !

 

接著再步入隔壁的展示廳,一走進展示間,就被地上那整片絢麗奪目的古瓷片地板吸引住目光,展覽館很有新意地將明代沈船所發現的明朝青花古瓷片,展示在地面的玻璃地板內,在小崁燈的燈光巧妙照明下,透過整個地面的瓷片反射光線,把整間房間照射得燦爛奪目、閃閃發光,真是漂亮極了。展示間展出了從維多利亞港及沿海漁港所打撈出的沈船古瓷器,包括了中國明清時期的青花瓷碗盤、中東大食及印度的古瓷器皿,以及法蘭西的數件瓷器。儘管沈船的國籍不明,但卻反映出自鄭和下西洋以來,中國古代海洋貿易的興盛,而香港正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據點。

在文化探知館的行程告一段落之後,我步出了展覽館的大門,再一次地經過種植著古榕樹,寧靜而優雅的戶外中庭,向台北館道別,便向下一個預定的行程出發 - 西九龍古砲台。

 

西九龍砲台位於公園內地勢最高的地方,位置十分險要,站在砲台觀測台頂端,可以俯瞰九龍半島及維多利亞港的西面。它建成於1878年之後,便由英國皇家砲兵團駐守。我沿著階梯上行,不久便可看見砲台碉堡的高大外牆,牆上爬滿青翠的藤蔓,甚至還有幾棵百年榕樹沿著城牆生長,使得砲台遺跡看起來更為古意盎然。砲台遺跡包括了碉堡城牆、觀測台、彈藥儲藏室、砲台、以及三座5吋阿姆斯壯後膛砲;遺跡保存的十分完好。

也許是以前大學念的工程背景使然,沿著碉堡旁的階梯下行,我還注意到砲台旁百年前建的排水道,百年前英國人的排水工程技術已十分進步,其溝渠及管線配置的規劃流暢,不會產生任何死水淤積。另外,外牆還留有許多槍眼,射擊孔的周圍內凹,可以讓守軍在射擊來福槍時有著依託,真不免令人驚嘆前人的智慧。

在結束西九龍砲台的行程後,我便沿著九龍公園徑走到地鐵站,也結束了美好而充實的 一天。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nyyu9&aid=6230466

 回應文章

毛弟媽
觀察力
2012/03/22 13:03

Ethan 爸 

我曾經住在九龍公園旁邊過

但是從沒有像你這樣仔細研究過這個地方

你的觀察力真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