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們的新世界
2008/07/02 11:45:31瀏覽6675|回應0|推薦2
這是一本書的書名,

作者是艾倫.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

曾經擔任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長達18年,

歷任5個總統的任期。

聯準會的兩大功能在於︰維持金融穩定,以及控制通貨膨脹;

簡單來說就是貨幣政策的調控,為美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

聯準會主席並沒有絕對的掌控權,

只能控制議事討論程序,發揮影響理事觀點的力量。

組織中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才是實際上的決策重心,

決策模式是這樣的︰
由7位聯準會理事+12名區域聯邦準備銀行董事長組成,
採多數決。


書中前半部主要是作者的主觀詮釋,後半部則為客觀的論述。


作者是歐洲移民的孩童世代,在美國紐約的華盛頓高地長大。

很神奇的是,他剛開始是在茱莉亞音樂學院修習單簧管,

後來成為職業演奏家,參與一個樂團,在美國各地巡迴表演。

他很喜歡古典音樂;60年代風起雲湧的搖滾樂,

對他來說,算是噪音。

在樂團生涯告一段落之後,他閱讀了一些書籍,

產生對經濟分析的興趣,也開始踏入相關的領域,

在紐約大學取得經濟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後來還共同成立了一家陶森&葛林斯潘經濟顧問公司,

觀察美國產業的動態發展和經濟史的脈絡,

分析並預測,給予客戶意見與建議。


某天,與曾為樂團成員的朋友聚餐時,

談到了美國經濟的情況,

那位朋友正好為尼克森參選總統的幕僚團隊成員之一,

在情誼的推動下,幫忙籌畫競選的經濟政見。

尼克森順利當選之後,他婉拒並退出官員的拔擢。

在與多位歷任總統的接觸之中,

他對各個總統有了具體的認知︰

尼克森非常聰明,與柯林頓的才智相當,但卻是個躁進的人。

這也是作者那時沒有擔任政府官員的原因之一。

福特是個沉穩內斂的人,

作者曾擔任福特政府的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逐步解除管制是福特時期的重大措施,

對美國經濟有良好的效果。

卡特具有誠實、直接的個性,

內政較少著墨,主要表現在外交層面。

雷根是個精明、幽默的政治家,善於連結人民的響應。

但財政支出則為雷根政府留下來的負擔之一,

作者從此時期開始擔任美國聯準會主席。

老布希建立了美國的軍事威望,

但無法適時扭轉經濟頹勢而連任失利。

柯林頓是聰明並具有魅力的領袖,重視經濟問題的探討,

此時期也是美國經濟的成長期,創造了美國榮景。

財政部長的魯賓和作者有密切的互動,

兩人為美國榮景的領航者。

小布希能夠尊重專家的意見,

某個程度來說維持了聯準會的獨立性。

作者在2006年正式卸下聯準會主席的職位。


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是作者的信念,

但身為聯準會主席,

必須具有控制通貨膨脹的能力和為國效力的意願。

作者提到,對於打擊通貨膨脹,

聯準會採取的策略是︰寧可過度限制,而不要過度刺激。


物價穩定是經濟成長的動力。

短期的經濟波動,經常使得政治人物,尤其是民粹主義者,

鼓動補貼、補助的措施,以及採行物價管制的舉動。

也許能夠產生短期的安定效益,但更多的是潛藏的破壞力。

這些對經濟都會帶來不良的副作用;

市場機能無法有效發揮,陷入經濟困境,造成一段疲軟時期。

法治保障是經濟發展的基石。

但政治人物太常用慣性思維行事,

專注於法令的限制,忽略了法令意涵─權利的保障,

造成人性的拘禁;而市場正是人性的反映。

福利政策,容易引起人民的喜愛,

但經常是財政支出的龐大負擔,

政府要能正確了解到,財政赤字對國家經濟拉扯的衍生後果。


政府有時候要能夠有擔當的告訴人民︰你們錯了!

並且適時引導人民從激情的反應回復理性的思考。

在書中我發覺,美國的政治人物,尤其是國會議員,

背負著選民的直接壓力,很難具有全盤的考量,

大多關注現時的利益,而非長遠的發展,

成為短視近利的追隨者、鼓動者。

而政府若無法有效承擔壓力和溝通、著眼長期的穩定,

就只能任由擺佈,成為可怕的盲從者。

這點在台灣的政治情境中似乎時常發生,更加明顯,

台灣還多了點政治意識形態的糾結。


熊彼得,精粹扼要的論述︰創造性破壞。

全球化力量的成形與擴散,進行著一場深刻且生動的變革。


避險基金、私募基金和一些清算機構,

經常受到普遍大眾的厭惡和排斥,

實際上,它們的有效運行,建構了汰弱激優的進化力量。

收拾無效率的企業,釋放浪費的拋擲,

同時創造了一個有效率、優良的市場生態。


所得集中的趨勢也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作者針對美國的狀況,提出了教育和移民的建議。

教育主要針對中小學教育層面的改善,

淘汰劣質教師,投入誘因。

移民則是工資成本和生產力的反應,

著重於開放技術移民的策略。


能源問題在美國也產生了許多爭議,

燃煤、石油、天然氣、核能、生質能的選擇,

以及新能源的開發。

木材被燃煤取代,而石油也取代了燃煤。

如今,石油的需求和匱乏,以及全球暖化問題,

未來石油的應用型態將漸漸地轉變,降低石油的依賴性。

首先是汽車等交通工具的動力來源轉換,

節能減碳成為全球環保問題的注目焦點。

核能的運用也將有所提升,安全問題已經改善,

核廢料的處理問題則有待解決。

生質能的過度擴張,造成糧食不足的危機,

未來還有更多的能源型態有待開發和科技的突破。


現今的石油來源主要為中東國家所佔據,

OPEC的成員國,個個擁抱自身的利益。

基本上,所有的石油產業都被當地列為國營產業。

國家福利和建設的財政支出負擔,成本提升的情況下,

為了平衡收支、充實財源,

產油國逐漸失去投資設備的能力和注意,

產能不足的波動,引起投機客的興趣,

預期未來油價上漲,投機客開始投入期貨交易,

將地底的石油存量,移轉到地面的其他地方,

帶動了一波價格的漲潮。

投機客的炒作也許令人痛恨,

但不可忽略的是,若少了他們的投注,

產能不足的情況會更加嚴重,價格飆漲的情形將更為劇烈。

在開發中國家需求提升的情況下,投注帶動一波漲潮,

但也同時更新了設備,使產能提高,

由市場機制的有效運轉,逐漸地使價格回穩。

高油價的時代來臨,也正是一個轉機,

生活型態的演變過程,即使短時間無法適應,

但變革勢在必行。


市場力量,一個讓人暨期待又怕受傷害的能量型態。

人的天性,除了有冒險進取的精神之外,

也具有趨吉避兇的心態;

這種矛盾產生了焦慮的不確定感作祟。

人人都明確害怕競爭帶來的破壞面,

同時暗地忽略了循環更生的創造面。

最好的管制就是減少干預,甚至解除管制。

市場機制是非常強大的力量,且具有自動修正的能力,

能夠在繁雜的變項裡,運用亞當斯密所謂看不見的手,

導引出精密的調和狀態。

即使發生危機,也能夠吸收混亂的震盪,

而避免經濟的整體崩潰。

這正是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具有的關鍵優勢︰韌性和彈性。


從歷史的驗證,可以看出脈絡,

但走向是人類的選擇。


市場資本主義,經過時間的考驗,

堅毅挺拔。

差別只在於市場自由的程度如何,

這是人性的矛盾火花,永不熄滅。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nyliucool&aid=2006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