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說文〉文章的心與眼
2012/08/23 15:29:19瀏覽473|回應1|推薦40

前文講文章的光線。今天講文章的眼睛。

文學眼來自現實,出乎現實

文章的眼睛是作者安上去的,作者如何看,影響了文章的視野。打個比方,我們拍照可以用長鏡頭,也可以用廣角。當你涵蓋面大時,不妨用廣角。但是,你想描寫細膩且精微的層面,得換成顯微的鏡頭。文章的構成與畫面的構成都是一樣的,遠近高低各不同,全憑作者的巧安排。

這種眼是三度空間的眼,非常現實的眼。

然而,構成一篇文章神采的必須「別具慧眼」。那個眼是心靈層次的眼。這個文章的慧眼正是文學創作與新聞報導的界線之一。好比新聞圖片與古典繪畫的差別。作者是心眼的具象化,或者是述而不作,導致文章的眼是不同的。文學必須來自現實,卻必須用高等的慧眼來替讀者帶路。

文章起到導航的作用,還是迷航的作用,全取決於這個眼。好的文章之眼具有向光性,低等的文章是背光性。糊塗的文章帶著讀者進行迷航之旅,心的迷航。這類文章汗牛充棟,不提也罷。好文章的導航作用是入心的,你不要分析他的邏輯,你去緣波討源,自然會發現作者站在哪裡看東西。譬如登山,作者在山頂看,你在山腰看。你說,這山不是這樣。當你登頂時,你會覺得作者自有一番見地,你這時再寫你自己看見的,喔,異曲同工,各擅勝場。華山論劍不是比高低,是互相印證。其實,為文之道何嘗不是如此。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畢竟非相。不同的不過是見解、見地、見性,相同的是人心同此天心,天火同人卦是也。

文心的層次

文心是一個作家的初心。初心通常很簡單,不過寫久了往往不見的更好。筆鋒健了,技巧多了,情感卻鈍了。

我的看法是:作家最忌「為寫而寫」,曹丕說:「文以氣為主,不可力強而致」。感情未發,筆力未逮,見解未圓,便不要「為賦新詞強說愁」。作文與做人一樣,「發乎情,止乎禮」、「順乎天,應乎人」。有時天外飛來一意念,來不及捉住,飛走了便飛走了。好文章憑藉的是醞釀再三的風味,圖逞一時靈感的佳作,畢竟無法源泉滾滾。李敖說:作家寫作不能靠靈感,就像妓女接客不能憑性慾。此言甚逗,也是事實。

既然不能「力強而致,為寫而寫」。又要「不靠靈感,下筆成章」。不是非常難嗎?那就是難。所以,作家的文心得洗的,分三個層次:苦其心、養其心、空其心。

苦其心

苦其心都是一個基本功的問題。常見作家苦讀,欲成篇章。當然,讀書太少是大缺憾。然而,作文之心如同藝道,停不下來的。高行健先生說他八歲寫作,文革期間自己都燒了。但是又寫。這種苦心孤詣是任何學人不可不下的功夫。下苦功最基礎就是讀書,最好讀古書,經典書籍。想學古風就學詩經楚辭,想學唐風我建議看唐僧人翻譯的佛經與唐詩,想學散文看史記,想學先秦文學那就是老莊。多學多看,模仿一下,先鸚鵡學舌開始,邯鄲學步也行,不止眼看,最好念誦。文氣者,音韻轉折處現。神韻者,念誦時心地漸次出現的感動與共鳴。虛其心,實其腹,功夫用的深,真是會別具慧眼。念誦經典的基本功,我覺悟太慢。

養其心

這是再上層樓的說法。盡信書不如無書。所謂:「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功夫一點一滴加上去。可是,心力卻未必成長。皓首窮經未必能形明心。養心之道在於觸發。例如,多見識,多聽聞,參學訪道。養心講通俗點:培養我們的感知力與表現力。人見落花,我見花落,黛玉見之葬花。差別在:感知力。養其心不如學赤子之心,不讓後天見聞埋葬我自己。

所以,養其心最好是放手去。心如虛空,才能不為世俗所拘。讀萬卷書,最後在心頭焚毀,只剩一個我。從此再活一次,尋心中伏藏。

空其心

空其心。天地是文章,假我以形之。文章如是之,非我顯能,乃是天地文。一切歸於神恩。

短短幾句,留給識者印心。

z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b&aid=6753680

 回應文章

泥土‧‧‧郭譽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如此分享‧‧‧
2012/08/23 18:16

讀您大文

真是感謝分享

查索您的簡介,藝文排在第四,居於投資商業與運動之後,哇,真是會家了

再謝分享

泥土敬白


月飛來(tomb) 於 2012-08-23 23:47 回覆:

那排名只是興趣啦。

兄寫的八田與一給我新視野。台灣人對日本殖民時代諸多歌功頌德。還原歷史屬當務之急。

森喜朗是金澤人,與八田氏一樣,非常PUSH此事。聽說金澤當地也有祭祀八田的廟,當地耆老也非常投入。日本一直想強化對台關係,八田是一個很好切入的點。

台灣沒有民族自尊,誠可悲也。兄之大作啟發後學,十分令人佩服。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