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4/11 20:36:34瀏覽405|回應0|推薦10 | |
2004-06-06 千古離騷詩心在, 長賦問天本楚狂; 獨赴湘流葬魚腹, 遠遊天都謝君王。 兩千三百多年前,他寫下了一篇似虛非虛的詩篇〈漁父〉,不久後,他投身汨羅江,不必再「蒙世俗之塵埃」。 **浪漫的楚辭 屈原死了!戰國風雲死了何止百萬人。楚國只不過死了一個三閭大夫,何足道哉?是呀!何足道哉!不過,屈原留下的不是事功,而是長賦裡的千古孤忠。 全然有別於山東儒家學派,屈原的忠心是那麼的浪漫唯美。後世失意被貶的文學家,幾乎都循著屈原的心靈足跡,放乎山水、遊於出世之境。歷經磨練,開放了更美的文學之花。 的確,屈原不是儒家的信徒,他是浪漫的楚國詩人。 他寫的〈離騷〉風格異秀而獨出;他寫〈九歌〉多半是楚地祭神的民歌。楚詩的幽玄飄渺,迥異於「詩經」。當時楚國的詩人景差、宋玉,都受到屈原的影響,他們把楚辭留給了後代的中華文學。 **愛國的屈原 屈原是楚國的貴族,內外全才,深得楚王信任。唐朝沈亞之說,屈原體型瘦細,個子很高。屈原也是美髯公、神態飽滿、明朗、清秀,喜歡穿出色的衣服,帶的帽子很高。屈原很愛乾淨,光是髮帶每天要洗三次。 此外,屈原才幹也不小!對內可與楚王議論國事,以出號令;對外則接見外國使節,以應諸侯。 當時,國際局勢走向兵爭,西方的秦國逐漸強大,也露出了更大野心。蘇秦身佩六國相印,聯合六國之力以抗秦。不過,蘇秦的同學-張儀也為秦王效命,倡「連橫」之說,其目的是分化離間六國,個個擊破。 屈原明於局勢,主張聯齊抗秦。不過,張儀卻用六百里之地為餌,楚王貪之,便和齊國絕交。後來,楚秦大戰,齊國果不來救,楚國於是兵敗。楚國的親秦派便進讒言。 隔年,屈原才34歲,便被楚王放逐了! 屈原的政治主張的確是「先見之明」。當時楚國貪小利而絕齊連秦,是後來六國抗秦聯合陣線崩解的一環。楚國亡國,其遠因可追溯於此。屈原憂楚國之危亡,卻力難回天,是以懷孤憤,做離騷。 如果屈原不愛國,那麼誰愛國呢? **出世的屈原 傳說,屈原遭放逐後,邊耕作,邊吟離騷。他靠著耕具就大哭了起來。當時,楚國遭逢飢荒。可是,屈原眼淚滴下的地方卻產出了像玉般的白米。 屈原寫的〈九歌〉幾乎都是地方的民間信仰,祭天神、日神、月神等。傳說,屈原作九歌,付托於風兒,上諫於楚王。寫完的時候,四方的山忽然發出啼嘯的聲音。 屈原被放逐後寫的長賦,已是出世的意境了。「超然高舉,以保真乎」屈原開創了文學的超脫世界。他描述了修道時的所聞所見,其世界之大,他用了「道可受兮而不可傳,其小無內兮其大無垠。」死亡與生存已沒甚麼不同,這就是臨死前不久的屈原。 **屈原流風千古 漢朝文學家賈誼過湘水時,投書於江,以弔屈原。司馬遷說他讀〈離騷〉、〈天問〉等篇,也為屈原的心志而悲;他看屈原投江之處,沒有不哭的。 或許,中國的文學家都有同樣抑鬱不得志的經驗。賈誼的〈過秦論〉、〈治安策〉光耀千古,不過他卻和屈原一樣,遭排擠,抑鬱而死,死時才三十三歲。司馬遷也幾乎是同一命運,他的名作〈報任少卿書〉氣勢跌盪,幾乎是離騷的翻版。 楚辭的幽玄、飄逸與豔麗,影響了漢朝的賦體、古體詩。到了唐代李杜的唐詩,其詩意多有襲取於楚辭者也! 韓愈、柳宗元、蘇軾等人失意於朝廷,被貶於南荒。不過,詩人遭流放,卻能把失意化為詩意,留給人們超脫的心靈。 雖然,屈原身入汨羅江,卻化身為中國詩人之鼻祖。詩仙李白亦是投水捉月,而消逝於歷史的大戲。歷史之巧安排,真有難解之處也。 無怪乎,屈原有〈天問〉之賦焉!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