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淺探(一)
2007/02/09 10:06:35瀏覽2051|回應0|推薦8

太史公乃散文大家,其筆生動凝鍊,恍若在前,為文者欲進於精,不可不讀之。

第壹章  前言

自孔子著書講學以來,儒家學說就對我國文化思想造成深遠的影響。孟子生於戰國時代,以繼承和發展孔子思想為職志,將孔子學說加以擴充和發揚,被尊奉為僅次於孔子的「亞聖」,其後的荀子亦接續了儒家「為政以德」的傳統,主張治國要用王道或禮義教化。他相信「人性本惡」,所以又偏重法,與先前的儒家有所不同,成為儒家支脈。因為這兩位在中國的思想史佔有重要地位,太史公司馬遷給他們寫了〈孟子荀卿列傳〉。《史記‧太史公自序》說:

「獵儒、墨之遺文,明禮義之統記,絕惠王利端,列往世興衰,作〈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1]。」

太史公說明自己寫〈孟子荀卿列傳〉的用意之一,就是要涉獵儒墨的遺文,因此本篇所寫人物除主角孟子、荀卿外,還包含戰國時期儒、墨、道、法、名、陰陽各家代表,為古代思想史的重要文獻。本文寫法上有兩大特點,一就是以比照襯托的手法,來表現主人翁不媚俗、著書貫徹自身理念的志節,二就是時而寫三鄒子,時而寫稷下先生,看似亂無章,卻又處處緊扣主旨,行散神聚。「蓋賓主參互變化出沒之妙,至此篇極矣[2]」,充分展現了太史公深厚的筆力。 



[1] 本文中所引用的《史記》原文皆出自郝志達、楊鍾賢譯注,《史記‧文白對照全譯本》,建宏出版社,二00一,五月初版二刷。

[2]同註1,引自第四冊,一三六頁,為   徐與喬之言。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napril&aid=73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