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淺探(三)
2007/02/12 09:41:18瀏覽1360|回應0|推薦7

第三節  鄒忌和鄒衍受到重視

在寫過淡泊名利,一心堅持理想的孟子後,太史公接著寫「三鄒子」中,先於孟子的鄒忌,和後於孟子的鄒衍,並寫他們二位受掌權者重用的經過,其行文間順記鄒衍的學術理論,以將之流傳後世。

一、鄒忌「鼓琴干威王」而受重用

本文裏太史公只簡單幾句寫鄒忌因「鼓琴干威王」而得重用,其實這段歷史,在《史記‧田敬仲完世家》有更完整的記載:

「騶忌子以鼓琴見威王,威王說而舍之右室。須臾,王鼓琴,騶忌子推戶入曰:『善哉鼓琴!』王勃然不說,去琴按劍曰:『夫子見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騶忌子曰:『夫大弦濁以春溫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醳之愉者,政令也;鈞諧以鳴,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時也:吾是以知其善也。』王曰:『善語音。』騶忌子曰:『何獨語音,夫治國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王又勃然不說曰:『若夫語五音之紀,信未有如夫子者也。若夫治國家而弭人民,又何為乎絲桐之閒?』騶忌子曰:『夫大弦濁以春溫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鈞諧以鳴,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時也。夫復而不亂者,所以治昌也;連而徑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調而天下治。夫治國家而弭人民者,無若乎五音者。』王曰:『善。』」

由上述所引之文來看,鄒忌算是擅於勸導別人的人,不過比之另一段關於孟子見梁惠王的紀錄,就可以看出太史公為何說鄒忌是「干威王」,《史記‧魏世家》:

「鄒衍、淳于髡、孟軻皆至梁。梁惠王曰:『寡人不佞,兵三折於外,太子虜,上將死,國以空虛,以羞先君宗廟社稷,寡人甚醜之,叟不遠千里,辱幸至獘邑之廷,將何利吾國?』孟軻曰:『君不可以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則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則庶人欲利,上下爭利,國則危矣.為人君,仁義而已矣,何以利為!』」

孟子面對梁惠王的詢問,展現出他對道德、理想的堅持,面對國君時,他沒有逢迎之意,而是不卑不亢的指出梁惠王的觀念錯誤,不以利祿為念。反觀鄒忌,他先是投威王所好,再以音律之理帶入治國之理開導之,使威王聽信於他,雖然他的本意主要是藉「鼓琴」說治國之理,但以此法引起威王的重視,顯露出逐利之心。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napril&aid=74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