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淺探(四)
2007/02/13 10:01:10瀏覽1611|回應0|推薦5

二、鄒衍附傳

鄒衍是陰陽家的代表人物,太史公認同鄒衍創立學派的用意,但是對他的學說則不敢茍同;他認為鄒衍是「睹有國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猜測他或許有「牛鼎之意」,至於談到鄒衍的思想理論,則認為「其語閎大不經」,只能讓王公大人初見時「懼然顧化」,「其後不能行之」。雖然如此,鄒衍還是因為他的學說而受到諸侯敬重,與孔子等人的遭遇形成強烈的對比。

再看另一段有關鄒衍的紀錄,《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平原君厚待公孫龍。孫龍善為堅白之辯,及鄒衍過趙言至道。乃絀公孫龍。」

關於這段紀錄,《集解‧劉向別錄》有詳細的說明:

「齊使鄒衍過趙,平原君見公孫龍及其徒綦毋子之屬,論『白馬非馬』之辯,以問鄒子。鄒子曰:『不可。彼天下之辯有五勝三至,而辭正為下。辯者,別殊類使不相害,序異端使不相亂,杼意通指,明其所謂,使人與知焉,不務相迷也。故勝者不失其所守,不勝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辯可為也.及至煩文以相假,飾辭以相惇,巧譬以相移,引人聲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夫繳紛爭言而競後息,不能無害君子。』坐皆稱善。[1]

可見鄒衍之言在當世頗受重視,由於他的言論隱含有撥亂反正之意,因此太史公認為鄒衍可能有「牛鼎之意」,關於「牛鼎」,《史記索隱》說:

「呂氏春秋云:『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雞』,是牛鼎言衍之術迂大,儻若大用之,是有牛鼎之意.而譙周亦云『觀太史公此論,是其愛奇之甚。』[2]

鄒衍之術雖奇,卻合於時君,因此他的遭遇和孔、孟大有不同,《史記索隱》說:

「仲尼、孟子法先王之道,行仁義之化,且菜色困窮;而鄒衍執詭怪詭怪營惑諸侯,其見禮重如此,可為長太息哉!」

人君不循大道,俾使鄒衍以「詭怪」之說來引導,實在可歎。太史公因此對此提出孔、孟、伯夷和鄒衍的遭遇作為對比,更見當時世風之謬,也突顯出孟子擇善固執的不易。



[1] 見瀧川龜太郎著,《史記會注考證》,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八十二年八月,初版,頁九五七。

[2] 同上,頁九四五。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napril&aid=74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