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0/26 00:03:16瀏覽2813|回應1|推薦31 | |
秧雞科(Porzana cinerea)的鳥類在本省頗為常見,是屬於中等體型的鳥類。頭小,喙細長,腿和趾都長,因而善於快速步行,身體肥胖不善飛行。一般於水田、沼澤、水畔草地出沒,「秧雞」的得名就是因為這種鳥類常在稻田裡的秧叢中築巢棲息。 在宜蘭平原秧雞科的紅冠水雞、白腹秧雞是比較常見,也最易觀察的秧雞科鳥類,牠們對環境的適應力非常強,不論白天或夜晚都可活動覓食,是全年無休的鳥種。而緋秧雞則因為比較神經質、生性膽小,遇到干擾立即鑽入草叢或灌木叢中,而且因為數量稀少,所以比較不容易觀察到。 緋秧雞是秧雞科鳥類中較小的,深長只有19至23公分,體態渾圓肥胖,由於全身呈暗紅色系,所以稱為緋秧雞。因為腳及細趾細長而鮮紅,所以俗稱紅腳仔。嘴灰黑色、眼睛為紅色,額頭、臉部、頸部、胸部及上腹部為栗紅色,後頸至背部為灰棕色,下腹部至尾部羽灰黑色,帶有白色橫斑。尾羽短,行進時經常向上翹起,露出灰黑帶白斑的尾下覆羽。 整體而言,緋秧雞是十分亮麗的水鳥,但是因為數量十分稀少,所以我一直未曾見過,曾經聽說關渡平原有少量分佈,卻一直沒有時間專程前往觀賞。日前,聽鳥友回報在礁溪地區發現緋秧雞的蹤跡,得到消息自然讓我大喜,專程跑了兩趟卻一直遍尋不著。 10月16日在好友的帶領下第三度前往尋找,到達鳥點附近就看到幾輛汽車停在大片稻田的路旁,已經有四、五支砲管就位了。現在資訊發達,一有鳥訊就會迅速的吸引全台各地的鳥友群聚,裝備之精良、態度之認真、守候時的耐力與定立,都讓人大開眼界。 沒有等多久,緋秧雞果真就現身了,在夕陽的照耀下顯得更鮮豔動人。 剛開始出現時,腳步還有些遲疑,不安的四處張望。 等習慣了圍觀的人群還有密集的快門聲之後,態度就顯得顧盼自若了。 在地面翻動、啄食之時,眼睛餘光還不忘打量四周,真的是警覺性頗強的水鳥。 整個拍攝期間,只有一隻緋秧雞數度現身,雖然沒有拍到兩隻同時現身的畫面,對我而言已經是滿足了。 在等待與拍攝緋秧雞的同時,西邊天際的變化更吸引我的注意力。 多雨的蘭陽平原很難得看得到豔麗的夕陽,尤其是每年十月開始的東北季風,使蘭陽平原的秋季總是濕濕冷冷的,遇到這樣清朗的夕陽真是非常難得的經驗。去年從十月份開始一連四個月的綿綿細雨,還曾經讓我與內人專程跑到西部一趟,就為了看一看好久不見的太陽。 靠東北面的河堤邊有大量的大白鷺群集,群飛時在順光的照耀下特別的鮮豔。 夕陽下山的過程因為在蘭陽平原罕見,特別吸引我的目光,貪心的按著快門。 特別喜歡前景中稻田水面的粼粼波紋 以下幾張相片是夕陽沒入山脊線的過程 太陽下山之後,天色黯沈的很快,但是天邊的色溫仍不斷的變化著。 西邊天際的紅光加上層層疊疊的山脊線,這樣的景色可是蘭陽平原十分罕見的美景,在拍攝緋秧雞的過程中無意間撞見這美景,真的是意外的收穫。 從縮時的影片裡,回味一下這美麗的夕陽吧!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