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8/13 01:31:34瀏覽4700|回應0|推薦1 | |
圖1:溫血動物演化多系群(Polyphyletic group)概念圖*(註1) 大象(屬於哺乳綱)與白鷺鷥(屬於鳥剛)兩者都是『溫血動物』,心臟也都具有『兩心房兩心室』【且都具有心中膈】的結構(其他同一類群的動物大部分皆為冷血動物),既然這樣相似,他們應該是演化上的近親吧!按照生物進化的原則,這樣推測並沒有違反進化原理,但是如果你這樣認為,你可能會反而被認為不合『進化論的主流說法』!因為這兩者在『其他生理與解剖方面』的差異過大,又被進化論者認為是歸屬於不同的演化分支。
『趨同演化』的許多例子其實說出廣進化理論的『重大矛盾』
趨同演化是指生物在不同演化分支上,卻有相同的演化結果。不同的演化分支是代表生物彼此位於隔離環境:包含時間上,及空間上完全隔離,故生物族群的基因不可能交流,因此不同分支生物彼此應該很不一樣才對。但是趨同演化的例子是在動植物界卻是層出不窮的,就如以下的例子,都被進化論這當作是『趨同演化』: 1.蝸牛 (前口動物)與哺乳類(後口動物)不在同一演化分支上(見圖2綠色圈),竟然不約而同都演化出『肺』的結構,也竟然都演化出集中的神經系(都有腦,蝸牛有兩顆腦)。 圖2:進化論所提出的各類動物演化支序(A)
2.烏賊、蚯蚓(前口動物)與哺乳類(後口動物)不在同一演化分支上(見圖2紅色框),竟然不約而同演化出有微血管、心臟與血管的【閉鎖式的循環系統】。而哺乳類的進化遠古始祖竟然被進化論者認為是『完全不具有』循環系統的棘皮動物那樣的生物(如海星、海膽、陽燧足),十分不合常理。
圖3 泰宇版高中基礎生物上冊開放式循環與閉鎖式循環比較圖 3.爬行動物(如鱷魚、蜥蜴、龜類的『祖先』)本身為冷血(外溫)動物,竟然在不同演化分支上『不約而同』演化出溫血動物的鳥類與哺乳類(見圖2橙色圈)。
趨同演化:根據『假說』(進化論)提出的『假說』,很『真實』嗎?
上述種種舉凡此種違反生物演化原則的『矛盾現象』,都幾乎可以聽到進化論者說它們這些古生物是發生了『趨同演化』,好像這個名詞ㄧ出現,廣進化的矛盾立刻就被消除了。 何天擇博士曾是美國Sigma Xi自然科學榮譽會員,他曾經在他的演化論探討著作『人從哪裡來』*(註3)中對進化論者所主張的『趨同演化』有以下的評論: 『有些生物外部構造很為相似,但內部構造卻極不相似。例如:……..
蛇蜥(Slow worm,它是一種無四肢的蜥蜴,外觀似蛇,但不是蛇。)的外型與蟲不能分辨,內部構造卻與蜥蜴(Lizards)相似。………
上述這樣的例子實在多得不勝枚舉。在這些情況之下,進化論者不得不選取一方面的相似作為同源的根據而捨其他。但因此便產生了一個問題:在其他方面雖非同源,為什麼又會這樣相似呢?為了回答這問題,進化論者不得不另創「理論」得以自圓其說。這理論便是「趨同」,即指生物的器官構造雖非同源,但因生活環境相同而使得其形態趨於相似。但『趨同演化』只是一個『無法求證』的假說,無法求證的假說在科學上是沒有價值的。遇有與進化論相矛盾的地方,進化論者以為發明一個術語便可過關,實在過於蠻勇,不是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而筆者也想問的是:廣進化本身即是假說,現在進化論者再根據進化論──【假說】提出趨同演化──【『假說』的『假說』】,難道這樣會很『真實』嗎?廣進化本身既然尚未求證,根據廣進化提出的假說──趨同演化,要如何叫人信服? 說是趨同演化?要問化石直接證據在哪裡 其實進化論者作趨同演化這些演化推論是需要有更多『化石』的直接證據的,而並非創造『趨同演化』這名詞矇混過關,用『想當然而』的方式認定牠們這些祖先『本來就應該存在』。然而有化石證據支持趨同演化嗎?寒武紀大爆發之前的二十幾億年的『前寒武紀』的『化石歷史大空白』已經告訴你,很多趨同演化的化石證據絕大部份並不存在。*(註4)既然如此,進化論者有何理由認定真的有趨同演化的廣進化發生呢?進化論者,難道只要他們想要的答案,卻不管證據嗎?
最近雖發現羽毛恐龍化石所謂的『新證據』,卻又有新矛盾產生造成爭議
單就鳥類的祖先是誰,雖有羽毛恐龍、始祖鳥化石、孔子鳥等化石挖掘出土,震驚全球,但是進化論者本身也ㄧ直因為新出土的化石的特徵而陷入彼此的爭論中,雖有恐龍學者認為鳥類的祖先可能是恐龍,言論稍占上風,但是卻有諸多鳥類學者持反對觀點,所以至今進化論者鳥類的祖先到底是誰,仍然沒有最終明確的定論。中國遼西雖然發現了羽毛恐龍化石所謂的『新證據』,卻又有新的矛盾產生出來*(註5):
樹棲派主張會爬樹的恐龍變成鳥類→矛盾是:滑翔並沒有鍛鍊到鳥祖先的胸肌(鳥類的飛翔需要強而有力的胸肌鼓動翅膀) 地棲派主張奔跑的恐龍為捕食會飛的昆蟲進化為鳥類→矛盾是:中國新發現的所謂的『古代鳥』(如孔子鳥),像始祖鳥一樣,翅膀的尖端有三根趾頭,顯示是用來抓樹枝的(樹棲生活),不符合『奔龍』演化為鳥類的推想。 4.鳥類無牙齒,使用嗉囊來咀嚼,頭骨的結構也與恐龍不同,為何忽略彼此之間的重大差異?
生物的『演化分支』為何一直在『改變更新』,或有『多種版本』?
『長久以來,釐清物種之間的親緣關係、建立正確的演化樹,便是分類學家、演化學家的遠大目標,然而這並不容易達成。由於演化的歷程漫長,事件發生的年代久遠,再加上演化證據隨時間漸漸滅失,讓親緣關係的重建工作變得極為困難。學者們盡可能做到客觀、接近事實,但所有的演化樹永遠都存著一絲不確定性。』*(註6)
動物的演化支序圖竟然有好幾種,眾說紛紜,每種都有其道理
因此有關生物的演化支序,由於生物學者們的演化觀點彼此的不同,切入點不同,常常有『多種的演化支序』版本,無法有統一的共識。例如動物的演化支序除了上述的圖2動物演化支序(A)之外,另有動物演化支序(B) (見圖4),按照是否有蛻皮現象來分,圓形動物與節肢動物演化關係將變得較為親近!環節動物與軟體動物演化關係將變得較為親近!這樣就會跟演化支序(A)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再按照『體腔的有無』,『體腔的型態』來分類,而不依照後口動物與原口動物的特徵來區分的話,圖中兩側對稱的動物的演化支序還會再『大風吹』,將得到另外一種演化支序(C)。然而依照廣進化的觀點,這到底是要按照哪一種演化支序圖才對呢?請問這個問題有進化論者能夠回答嗎?
圖4:進化論所提出的各類動物演化支序(B) …………………………………………………………………………………………………………………………………………………………………….. 【我們要問的是:如果廣進化真實存在,真相必然只有一個,但為何進化論者彼此不能有一致的結論呢?】這些演化支序的矛盾說出廣進化的困境,告訴我們:用比較解剖學來為進化論找尋證據是行不通的!因為比較的標準會因為個人主觀因素因人而異,使得比較的標準喪失客觀科學的精神。進化論者應該要等到更多化石證據呈現出來,才能夠推論生物彼此演化關係。但是不幸的是:寒武紀大爆發(約5.3億年)眾多生物化石突然出現,在此之前,前寒武紀的這20多億年的化石卻極度空缺,佔進化史4/5【筆者註:進化論者認為生命起源於30億年前】,這對進化論解釋古生物進化軌跡是極為不利的啊!各種演化支序彼此的矛盾原因是否也可能是:進化論者硬是要將這些出土的化石生物歸納出其『誰先誰後』『誰低等誰高等』的演化邏輯之中所產生的。如果他們用美國許多科學家*(註7)都接受的『智慧設計論』的觀點,這些矛盾就都會消失了,因為各類生物是各有其特色,我們大家不需要再把他們硬是套上『A變成B,B變成C』的『廣進化思考模式』中。這樣或許就平息了以上所有的矛盾與爭議,你說是嗎?
●參考資料● 註1:廣進化,或稱宏觀演化,英語:Macroevolution,又譯為宏演化、巨觀演化、巨演化、大演化、廣演化、廣進化,是演化的一種,它會產生有區隔的基因庫,與微演化不同,宏觀演化研究發生於物種以上層級的演化過程,也就是物種形成。因為物種形成需要很長的時間,在進行宏觀演化研究時,常需要倚靠化石證據。這樣的廣進化是指跨越生物種別以外的大幅度改變生物型態與生理結構的進化現象,這其中大部分均缺少化石證據,而僅僅出自進化論者的假設。
註2:維基百科:多系群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9A%E7%B3%BB%E7%BE%A4 註3:何天擇,進化論證據之批判,人從哪裡來─進化論與創造論初探,p.50-51,宇宙光 註4:沈瑞良,逐步變異?『寒武紀大爆發』的化石景象狠狠摑了進化論一巴掌!http://blog.udn.com/timo6443/6845558 註5: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李家維,科技萬花筒,世紀之謎—鳥的起源與演化(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b4TyAN92DM 註6:南一高中基礎生物下冊,第5章演化與生物多樣性P.81 註7:主張『智慧設計論』的科學家可見『維基百科』,這些科學家包括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生物化學教授教授唐尼季禧(Duane T. Gish)、賓州立哈爾(Lehigh University)大學生物化學教授麥克貝西(Michael Behe)、舊金山州立大學生物系教授迪恩肯亞(Dean Kenyon)…..,其中迪恩肯亞還曾經是進化論著作『生化預定論』(Biochemical Predestination,一本主張生命可以以純化學作用自行產生的書)的作者。但是在出書後7年,他改變立場,轉而支持『智慧設計論』,引起科學界不小的震撼。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