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大『化石造假事件』告訴了我們什麼?——談『皮爾當人』與『遼寧古盜鳥』
2024/10/17 00:24:53瀏覽583|回應0|推薦0

「如果不想被謊言欺騙,就必須時時刻刻有意識地努力警覺。」《非常律師禹英禑》金句台詞

   「歷史不能長久被欺騙,正像民眾不能長久被欺騙。」(史學家華崗)

  以上這兩句關於謊言的金句,的確是給我們生活中的最好提醒。在上個世紀考古學者竭力挖掘人類進化祖先化石的過程中,曾經發生兩件較大的『化石偽造事件』,分別是1908至1948年的『皮爾當人(Piltdown Man)』與1997至2000年的『遼寧古盜鳥』事件,竟然使當代的眾多考古學者都共同受到欺騙,在二十世紀的歷史洪流中分別都引起了不小的震撼與波瀾!最後真相大白的過程卻也發人深省,使我們從歷史的事件中更深地察覺了人性的黑暗面。

皮爾當人的偽造事件始末

  皮爾當人是20世紀著名的化石偽造事件中命名的古人類名稱。皮爾當(Piltdown)是英國東薩塞克斯郡尤克菲城(Uckfield)附近的一座村莊。西元1908查爾斯·道森(Charles Dawson)宣稱在這裡發現了古人類顱骨與下顎骨化石。之後在1911年秋天道森再度舊地重遊,發現了面部顱骨、牙齒及其他許多哺乳動物化石。之後道森將骸骨碎片呈現給大英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亞瑟.史密斯.伍德沃德(Arthur Smith Woodward),之後兩人於1912年向全世界宣布:在上新世(Piloscene)的地層中發現了猿人骸骨(註1;如右圖之右頭骨【左頭骨為現代人】)。這些骨骸被當時的考古學專家宣稱為某種前所未見的早期人類遺骸化石,而伍德沃德將此化石拉丁學名命名為Eoanthropus  dawsoni,英文為Dawson’s Dawn Man。自此皮爾當人被進化論者視為更早於尼安德塔人的猿與人的「中間型古人類」。之後皮爾當人的樣本被陳列於大英博物館而成為館藏的重要古物。當時有一些學者對皮爾當人提出反對意見,而最足以代表當時英美人類學家進化見解的是1946年哈佛大學的胡籐(F. A. Hooton)教授。他對皮爾當人則是大力的辯護:

 『有些人以為皮爾當人的頭骨與下顎骨原屬於兩種不同的動物,下顎是猩猩或黑猩猩的,頭蓋骨是人的。這是根據一種錯誤的人類進化觀念得出來的結論。進化並不是一個有機體的各部分之平均發展。他是跳動的,不對稱的演變。…人的身體好像一座長加革新的古老房屋似的,有的因為事實上需要泉改革了,有的擴大了,有的製了電燈,加了抽水馬桶,有的保持了原樣。…』

  有了胡藤的背書,之後皮爾當人倍享信任直至1948年。在1948年十月英國地質學家俄克萊(K. P. Oakley)經大不列顛博物館的許可,將新進研究成功的含氟量定年測試應用到皮爾當人的化石上。所謂氟量定年法是透過測量地下水滲透到埋骨礦物成分晶格中吸收的氟量來進行相對年代測定的方法(註2)俄克萊仔細檢查,發現這時才發現皮爾當人的下顎骨與顱骨的含氟量竟然相差很多!更進一步的檢查發現皮爾當人是個由一隻猿猴的下顎骨與一顆完全發育的現代人顱骨拼湊而成的贗品。其頭頂骨且曾經以人工染成鐵質色,河馬的化石亦經證明非皮爾當本地出產,而是由他處搬來的,表面加了鐵與色素成分塗抹。骨象齒是由非洲突尼西亞輸入英國的產品。此外每件出土的化石皆被證明是假的。再者自道森1916年過世之後,皮爾當也都未再有新的考古發現。1950年甚至在當地還實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挖掘,甚至用篩子篩過成噸的土方,也沒有絲毫收穫。

  1953年11月,俄克萊、克拉克(Clark)、魏勒(J. S. Weiner)三位科學家聯合發表聲明,才揭穿了此一騙局!當時,哈佛大學的胡籐教授還健在,騙局揭穿時記者訪問他,他只說了一句話:

  『這好像有人告訴我,華盛頓所發行的美國鈔票是假造的!』

   次年,這位純摯的科學家因為年紀大,終於受不住這種精神上的打擊而逝世了。而一般認為這起造假案是自稱為發現者以及為其命名的查爾斯·道森之傑作 (註3)誇張的是:竟然是需要透過2016年的DNA 證據才顯示:道森於 1915 年(在不同地點)「發現」的一顆據稱古老的牙齒,這顆牙齒與皮爾當人的下顎的牙齒DNA相同,這顯示這兩顆牙齒都是道森種植的,以設計好當初為作為騙局的一部分。

  就這樣,詐欺的皮爾當人化石竟然可以逃過當時諸多專家學者那麼多雙眼睛的專業審查,堂而皇之進入大英博物館陳列了約36年,天天讓眾多觀光客觀賞!而這期間竟然沒有人發現其為『偽造的膺品』,簡直讓人匪夷所思!之後竟然還是因為要『申請測定其年代』才因此被揭露,否則這個天大的笑話豈不鬧得更大更久了?

遼寧古盜鳥是恐龍演化為鳥的化石證據嗎?

        有了皮爾當人的前車之鑑,之後在考古學的鑑定上,專家學者理應在化石的認定上更加審慎。 但在1998年秋天,在猶他州舉行的古脊椎動物學會會議上,當時有傳言稱存在一種原始鳥類化石,將解決長期以來懸而未決的鳥類起源問題。據傳這塊化石是從中國非法運出的,目前掌握在一位『私人收藏家的手中。同年,這個神秘的標本在亞利桑那州圖森市的商業地質展覽中展出。猶他州布蘭丁的恐龍博物館於1999 年2 月以8 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它。  

   札卡斯(Czerkas)夫婦聯繫了古生物學家菲爾.柯里( Phil Currie),後者又通知了國家地理學會 (NGS)。 1999年10月15日,NGS召開記者會,宣布了一項驚人的發現:在中國東北地區發現了一塊1.25億年前的化石,這似乎是人們長期以來尋找的恐龍與地球之間缺失的聯繫。而幾十年來,古生物學家一直在爭論鳥類是否是恐龍的後裔。 NGS 編輯很快就將這塊化石命名為遼寧古盜龍(字面意思是 「遼寧的古代小偷」,見右圖雜誌封面)。

  當時遼寧古盜龍(Archaeoraptor liaoningensis)被譽為連接恐龍和鳥類的「失落的環節」,似乎證實了現代鳥類是從有羽毛的恐龍演化而來。然而國家地理未經同行評審就直接出版了它。該化石於 1999 年 10 月 15 日向媒體展示,《國家地理》 1999 年 11 月號刊登了《國家地理》藝術編輯克里斯托弗·P·斯隆 (Christopher P. Sloan) 的文章。斯隆將其描述為一個“缺失的環節”,有助於澄清恐龍和鳥類之間的聯繫。原化石被納入華盛頓特區的國家地理學會展覽,直到返回中國。在文章中,斯隆使用了「遼寧古盜龍」 (註4、5)此一稱呼。

   學媒體《IFLScience》12日報導,這塊來自中國遼寧省的化石,大小如火雞,擁有原始鳥類的前肢和恐龍的尾巴。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在1999年10月15日宣布了這項發現,並將其刊登在雜誌上,宣稱「古盜鳥」提供了「恐龍與鳥類之間的聯繫,以及肉食性恐龍,甚至可能包括暴龍(Tyrannosaurus rex)身上普遍存在羽毛的新證據」。

   然而,這篇報導並未經過同行評審,就將「古盜鳥」描述為一個新物種,並賦予其學名這在科學界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著名鳥類學家奧爾森(Storrs Olson)在一封致國家地理學會的信中,批評該文章是「聳動、毫無根據、小報式新聞」(註6)。

   在科學界的質疑聲浪中,國家地理學會展開了調查,發現「古盜鳥」化石實際上是由兩個不同的化石拼湊而成的。2001年古生物學家羅威(Timothy Rowe)在《自然》期刊上發表的研究,利用電腦斷層掃描(CT)進一步證實了這一結論。調查顯示,1名中國農民在1997年7月挖掘頁岩礦坑時,發現了1塊含有鳥類骨骼和羽毛的化石,以及另1塊含有尾巴、頭骨和腳的化石。他將2塊化石黏合在一起,並添加了一些碎片,使其看起來更完整,然後將其走私到美國,以8萬美元的價格出售。

遼寧古盜鳥如同拼湊的『奧利奧餅乾』?

  麥迪遜.達普切維契則在2024年的專文中指出:『遼寧古盜鳥』化石如同一塊化石板破碎成類似「奧利奧餅乾被撕開」的樣子(註7):

  2000年10月,國家地理雜誌發表了美國記者劉易斯·西蒙斯的調查結果,得出的結論是這塊化石是個複合體!根據西蒙斯介紹,1997 年 7 月,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農民在中國東北遼寧省下三家子的一個頁岩坑中挖掘時,「鑿出了一塊大約一平方英尺的淺黃色薄板」。根據記錄,西蒙斯從未見過這位所謂的農民,他的報告是根據村民的證詞而寫的。 

  在他們的第一次發現中,這位農民發現了一個被描述為「非同尋常」的化石標本,因為它包含「似乎是一隻鳥的化石骨頭,包括微弱的羽毛光環和佈滿小牙齒的喙」。當農民用鎬和鏟子挖掘時,他將石板打碎,就像「撕開的奧利奧餅乾」一樣。 繼續挖掘,農民“在幾碼外發現了另一塊較小的石板”,其中“包含一條堅硬的尾巴,大約有鉤針大小、一個頭骨、一隻腳和其他一些部件。”

  西蒙斯寫道:「農夫對當天的發現很滿意,他撿起碎片,扛起工具,步行兩英里左右穿過紅土田,回到他的小磚房。」 …「他使用自製的糊劑,將尾巴板黏在鳥形身體的下部。他用屍體本身的反板碎片——可能還有他長期以來保留的其他碎片——粘上了缺失的腿和腳。意識到化石愛好者與古生物學家不同,更喜歡組裝並適合展示的標本,農民懂得如何遵循基本的市場經濟原則對化石加以處理。 」

  西蒙斯補充說,目前還不清楚農民是否知道他『正在培育一個新物種』,或者他只是「將他認為屬於的碎片粘合在一起」。不管怎樣,這塊古盜龍化石被走私帶到了美國,當時的售價為 8 萬美元。1998 年一位有意保留名字的經銷商偶然發現了這塊化石,從農民手中購買了這塊化石。 

化石偽造者懂得讓嵌合體化石“更美觀”

  2001年Rowe和他的團隊利用高解析度X射線CT進一步證實,古盜龍 標本由至少兩個物種組成,分三層建造並灌漿在一起。使用一塊完整的頁岩板作為背襯。第一層包含 88 個獨立碎片的異質鑲嵌,其中一些包含骨頭,顯示是「鉸接式鳥類骨骼」。第二階段包含 26 塊骨頭,沿著骨架的後半部來「完成它」。 第三階段包括放置 39個墊片,這些墊片不是由骨頭製成的,也不是與前兩組骨頭自然相關的,可能是為了固定嵌合體骨架並使其「更美觀」而添加的(註6) 。

2002年,研究人員認為古盜龍 是一種“由鳥類和馳龍部分組成的嵌合體”,根據他們的研究,其中包括1種原始的食魚鳥類「燕鳥」(Yanornis)和1種小型有翼猛禽「馳龍」(Dromaeosaur)的化石組成(註6)。而其本身根本完全就不是甚麼『中間型生物』!

「遼寧古盜鳥」化石騙局的揭露,震驚了科學界,也引發了人們對化石交易倫理的反思。為了追求商業利益,一些人會不擇手段地偽造化石,這不僅損害了科學研究的客觀與真實性,也可能導致珍貴的化石資料都增加了杜撰的嫌疑與陰影。這一事件也提醒了相信進化論的科學家,在進行化石研究時,必須保持絕對嚴謹公正的態度,並堅持同行評審的原則,以確保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絕不可有先入為主的進化論框架,更不可存有沽名釣譽與先搶先贏的投機心態。

考古專家學者也會被詐騙集團『騙得團團轉』?

  說到這裡我們要問一個生活中常見的問題:為什麼許多人會被詐騙集團『騙得團團轉』呢?

  原因很簡單:心中渴望的目標(半爬蟲半鳥的進化框架)已被有心人士摸透了,於是遭到這些詐騙人士設局欺騙以換取名聲與暴利。換句話說,進化論的考古學者企求『半爬蟲半鳥類』的化石的心態已經被詐騙份子摸得一清二楚了!有的詐騙者如道森,冀望藉此欺世盜名,成為人盡皆知的科學家。有的詐騙者則冀望騙取暴利,如中國的農民詐騙分子。而後者這些詐騙份子顯然知道進化論考古學者越來越相信:鳥類是由恐龍演化而來的,因而必然極其希望找到此種『中間型化石』作為佐證。一旦詐騙集團的化石拼湊現,必然會有進化論者如獲至寶而喜出望外,不分青紅皂白立即出重金予以採購!於是他們就將鳥與恐龍的化石黏在一起形成了一個中間型標本(遼寧古盜鳥)。果然這塊贗品竟然騙倒了一堆相信進化論的考古專家學者,且以8萬美金售出而得手了這筆『化石詐騙贓款』!這些事例說出:即使身為專家,仍難擺脫自身的主觀想法,甚至看不出化石膺品,不可不慎!正如約拿單.薩法提博士談到『遼寧古盜鳥』時所言:

  『這是「皮爾當鳥」嗎?......自從鳥類權威學者奧爾森博士寫下對國家地理雜誌的嚴厲批評以來,更令人不安的消息又浮出水面。北京著名古生物學家徐星現在聲稱這塊化石甚至不是真的。相反,「遼寧古盜龍」其實是由一種鳥類生物的身體和頭部與另一種恐龍的尾巴結合而成的。徐博士說,中國私人收藏的一塊化石包含所謂的古盜龍尾巴的鏡像但它可能不過是像「皮爾當人」(人類頭骨和猿猴下巴)那樣的故意偽造品。…

  惡作劇的歷史這並不是許多《國家地理》雜誌第一次急著宣傳進化論信仰,急於發表“證據”,但這些“證據”最終被證明是騙局或誇大其詞的說法,後來又被懷疑。這就如同許多年以前國家地理雜誌急著用閃耀的圖片,展示了由路易斯·李奇所發現的“失踪的一環”的博伊人Zinjanthropus boisei或“胡桃夾子人(Nutcracker man)”對假設的祖先給予驚人的藝術許可。而現在除了馬文·魯本諾(Marvin Lubenow)的書《爭論之骨》(Bones of Contention),也沒有進化論者認為這種強大的南方古猿是人類的祖先(註8)。』

中國假化石猖獗——有錢能使鬼推磨,重賞之下有勇夫?

  在2014年著名的雜誌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的一篇專文:『假化石如何扭曲古生物學[摘錄]——偽造和非法化石的模糊貿易日益令古生物學家頭疼(註9)』中,作者約翰·皮克雷爾指出中國出土的化石在科學的真實性有嚴重的瑕疵:

 中國的假化石問題十分嚴重且日益嚴重。更糟的是,大多數化石是由極度貧困的農民從地下挖出來,然後賣給經銷商和博物館,而不是由古生物學家在化石挖掘中發現的,這就是在世界上大多數其他地方發現標本的方式。…寧是中國東北部一個貧困且工業化程度較高的省份,自1990年代初以來一直是古生物學活動的中心,當時在那裡發現了許多早期鳥類化石。1996 年,當中華龍鳥——第一種已知的有羽毛恐龍——被發現時,它引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化石狩獵淘金熱。

  白堊紀的遼寧擁有豐富的湖泊和沼澤,再加上大量的火山爆發,為保存大量化石(通常非常詳細)創造了理想的環境。但這並不是遼寧省化石產量比當今世界任何其他地區都多的唯一原因——中國還可以投入大量人力來回收化石。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恐龍研究所所長路易斯·恰佩 (Luis Chiappe) 表示,「其中一些地區的化石無疑非常豐富,但是…化石發現的成功顯然與中國幾乎無限的勞動力有關」。…成千上萬的農民成為了“挖骨者”,他們找到化石並將其賣給經銷商。儘管這是非法的,但如今(註:2014年)仍有許多農民參與挖掘,從而不斷產生新物種。高品質的化石可以賣到數萬美元,因此,當您的月收入總計為幾美元或更少時,找到一塊化石就相當於中了大獎。』

  恰佩解釋:中國博物館裡的大部分化石都是從農民或挖掘化石的當地人那裡購買的。一些中國博物館有自己的探險隊,出去收集化石……但在中國收集的大部分東西都是農民挖出來的。
  北京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IVPP)的徐星同意,來自遼寧的許多標本來自農民和經銷商,但他補充說,他描述的來自內蒙古和山東省等其他地方的化石是由他自己的團隊。他不喜歡購買化石,近年來購買的化石也減少了,但他經常面臨一個艱難的決定:如果他選擇不購買一塊重要的化石,它可能會永遠消失在私人收藏中,但如果他購買了它,它鼓勵農民繼續挖掘。…讓成千上萬的農民尋找化石是一把雙面刃。儘管越來越多的化石被發現,但它們的收集和製備方式卻破壞了許多科學資訊。如果科學家不知道化石來自哪個位置和岩層,他們就無法精確地確定它們的年齡並難以確認其真實性。…』

  而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菲爾.柯理(Phil Currie)教授也表示:「中國人是優秀的工匠,他們在這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如果部分標本遺失,許多偷獵者和業餘愛好者實際上只會修復它們或將標本混合在一起,如果它被放在錯誤的地方並被發表,那就是一個大問題。

  這是良好科學的重大障礙,而且不容易解決。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王曉明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寫道:「過去十年的化石偽造凸顯了中國脊椎動物古生物學中一些令人不安的趨勢」。 「雖然化石偽造品總是引起公眾的關注……偽造品造成的廣泛損害往往沒有被充分認識。在中國古生物學的復興中,令人驚嘆的化石豐富發現證明了這一點,古生物學正在走一條其他地方從未經歷過的道路:化石的商業化以及與準自由市場貿易相伴的一切,同時成為繁榮與禍根。」』

難以分辨真偽的假化石贗品甚至進入博物館

  皮克雷爾提到另一個嚴重的問題——甚至博物館內的化石也有不少是假造的

  『隨著古生物學在中國的蓬勃發展,博物館產業也蓬勃發展,全國各地湧現的新機構刺激了標本市場的發展。有時,這些機構,尤其是小型地區博物館,沒有訓練有素的科學家,並且在真正的化石旁邊會有許多贗品。 
 
在北京以南 100 公里的山東省,礦產巨頭鄭小亭利用金礦開採積累的財富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完整恐龍化石收藏。山東天宇自然博物館藏有早期鳥類標本2300
餘件(其中孔鳥標本約600件)和恐龍化石1000餘件,其中有羽毛標本數百件。天宇館藏包括頂尖期刊《科學》和《自然》中所描述的重要標本。然而,根據恰佩的說法,即使是像這樣出色的博物館也不能倖免於化石造假的問題。他認為天宇的許多化石都是從挖掘者那裡購買的,沒有文件或詳細的地層資訊。根據最近的中國之行,恰佩相信他在地區博物館看到的大約 50% 的標本都經過了改良。任何從事中國標本工作的人都需要警惕其中的風險。過去,一些科學家僅根據照片來分析中國化石,因為很難取得這些藏品,但這已經不夠了。 「你需要把它們放在顯微鏡下」2010年《科學》雜誌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博物館展出的海洋爬蟲類化石中有多達80%被改變或操縱過。不幸的是,中國的假化石問題幾乎沒有解決方案。禁止銷售化石的法律阻止了部分貿易(這些法律有嚴厲的處罰——從巨額罰款到處決——但很少得到執行),但其中大部分仍在黑市上進行。…中國化石非法交易的另一個因素是重要標本流向海外 2010年11月,《中國日報》報道稱,在過去的三年裡,中國已從澳洲、美國、加拿大和義大利等國外回收了5,000多件化石標本。』

  如以上所述,化石市場的行情價必然不低。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急尋恐龍與鳥類的中間型化石的情境下,『燕鳥拼接馳龍(遼寧古盜鳥)』的假造加工製造意圖自然應運而生。俗語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如果哪個地方有化石需求極高的市場需求,『化石詐騙產業鏈』應運而生也是很自然的事!只是在生物演化學的研究上若是三不五時就會出現無法鑑定真偽的假化石,造成真假摻混難辨,這樣真的是科學界莫大的悲劇!如果不少生物進化歷程的根據是這些造假的化石,那麼要如何相信廣進化所言『親緣關係樹——阿米巴演化成人類』的演化推想為真呢?

『兩大化石偽造事件』與『假化石』的背後說出了甚麼?

  然而這『兩大化石偽造事件』以及皮克萊爾的專文——『假化石如何扭曲古生物學』,這些說出了進化論的古生物化石研究背後浮現甚麼問題呢?這一切至少說出了四個重點:

1.  中間型化石其實是極度缺乏的:由於理應存在的中間型化石非常稀少,在求之而不可得的情況下,使得偽造的膺品有發展的空間。這些事件背後最關鍵的的因素其實是缺乏『半恐龍半鳥』『半毛髮半羽毛』的過渡的中間型化石,而不管是『猿進化為人類』或是『恐龍演化為鳥』共同祖先的中間型化石都是極度缺乏的。此種缺乏中間型化石的情形,說出廣進化正面臨一種中間型化石『捉襟見肘的窘境』。此種缺乏中間型化石(並不是缺乏化石,化石其實非常豐富得應接不暇)的窘境,其實是從古生代至新生代均廣泛存在的普遍現象,而不獨存在於『黑猩猩與人』及『恐龍與鳥』之間。

2. 進化論考古學者期待『夢中情人(中間型化石)』早日被發現,極易發生『一廂情願』錯誤主觀的認定:偽造者十分清楚進化論學者企盼是甚麼!而皮爾當人偽造品甚至能進『大英博物館』陳列了約46年!甚至是在之後有專家學者要求化驗的時候才被發現其為『造假與拼湊的贗品』!如果那位專家俄克萊若不申請化驗追根究底,皮爾當人化石恐怕將在大英博物館陳列下去且永遠欺騙世人了!這說出許多進化論學者因過度期盼進化證據的出現,其主觀地將假化石『弄假成真』的危險性有多麼高!

3. 先講先贏,不管真假的『進化論惡質媒體文化』:新聞記者永遠在期盼新奇的、可報導的題材,而許多新聞記者本身也並非考古專家。這些記者大部分也是從小就早已受到進化論的教材的薰陶下長大的,他們自然也會與進化論的專家學者形成『共生關係』,把進化學者只是『演化猜想』的內容寫成『新奇的新聞報導』。雖然廣進化目前仍只是『假說』,但在『信進化觀點的專家——不加深究的媒體』此種『魚幫水;水幫魚』的共生關係的渲染下,時常將一些無法鑑定真偽的『進化論臆測』大加報導,甚至在不夠嚴謹、一面之詞的狀態下寫成教科書內容,如皮爾當人、北京人、爪哇人等,都曾在生物教科書上被介紹。此種『先講先贏,至於真假只要差不多即可』的媒體惡質現象,是造成進化論風行的主要原因。胡適先生曾經說過一句經典座右銘:『有七分證據;就不能說八分話。』進化論的真實性並不會因為這種先講先贏的媒體文化有一分的增加,親進化論媒體這樣的行為除了『引起噱頭』之外,究竟是有何意義呢?

4.    鳥類與人類的演化祖先是誰?演化論說法再度受到挑戰『皮爾當人』與『遼寧古盜鳥』這兩宗化石造假事件,使得進化論『鳥類的祖先可能是恐龍』、『人類的祖先可能是似黑猩猩的動物』這兩部分的假定均受到嚴重打擊!大眾可能要質疑的是:化石造假事件是否只是『冰山一角』?教科書上言之鑿鑿的中間型生物其可信度又有多少?造假化石是否隱而未爆?古生物考古學是否存有極大的『杜撰空間』?至此廣進化的演化假設的可信度無疑是重新再蒙上巨大的陰影了。

   美國的考古學者麥可.克萊默(Michiael A. Cremo)曾經在其著作『禁忌考古學』一書中指出:有許多科學期刊中珍貴的科學證據都存在圖書館那裡,但是卻因著它們違反進化框架的『知識過濾器』,因而並不被相信進化論的科學家所引述而被刻意忽略(註10)例如:在英國上新世晚期(進化論的地質年代約為200萬年前)的紅岩地層中曾發現一個貝殼,上面刻著粗糙但可辨認的人臉,這證明200萬年前就有人類古文明,但這樣的證據進化論者會刻意選擇性忽略,因為依照進化論的框架當時擁有藝術能力的『智人』應該尚未出現(註11)。但是諷刺的是:在歷史上造假的『皮爾當人』與『遼寧古盜鳥』卻反而可以通過這種進化框架的『知識過濾器』而被親進化論的新聞媒體及教科書引述登載,大肆宣揚及報導。基於『皮爾當人贗品竟然可以進大英博物館』,『類似遼寧古盜鳥的化石贗品可能不在少數』這兩件進化研究『造假醜聞』的前車之鑑,我們大家其實都應該追問:我們心中是否存有既存的進化框架因而使我們無法看見事實的真相呢?進化論者今後對『中間型化石』證據的認定的能不更加客觀與謹慎小心嗎?

§參考資料

1.伊恩.塔特索爾、彼得.鳥瓦羅蒙特 騙你5000年,孔令新譯,p.183,創意市集出版社,城邦文化發行,2020,6

2.維基百科英文:Fluorine absorption datin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luorine_absorption_dating 

3.維基百科英文:Pildown Man

4.維基百科:遼寧古盜鳥

5. Manuel Peinado Lorca:遼寧古盜龍:皮爾當雞(西班牙專文Archaeoraptor liaoningensis: el pollo de Piltdown)

https://www.sobreestoyaquello.com/2016/07/archaeoraptor-liaoningensis-el-pollo-de.html

6.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及圖片2024/05/14 10:10「失落的環節」竟是假! 中國「古盜鳥」化石騙局真相大白,國際版/自由時報

7. Madison Dapcevitch : Archaeoraptor: The Dinosaur-Bird “Missing Link” And One Of Sciences Greatest Hoaxes, 網頁專文,2024/05/10, https://www.iflscience.com/archaeoraptor-the-dinosaur-bird-missing-link-and-one-of-sciences-greatest-hoaxes-74153

8. Jonathan SarfatiArchaeoraptor—Phony ‘feathered’ fossil—The latest ‘feathered dinosaur’ claim provokes even some evolutionists to use words like ‘total hoax’ (網頁專文)

 https://creation.com/archaeoraptor-phony-feathered-fossil

9. John Pickrell, How Fake Fossils Pervert Paleontology[Excerpt]---A nebulous trade in forged and illegal fossils is an ever-growing headache for paleontologists Evolution, Scientific American, November 15, 2014,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how-fake-fossils-pervert-paleontology-excerpt/

10. Michael A. Cremo, Richard L. Thompson, Forbidden Archeology: The Hidden History of the Human Race, p.725, 1993. Bhaktivedanta Book Publishing(BBP) 

11.同上,p.72.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imo6443&aid=18118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