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48條染色體』古猿人可驟變為『46條』現代人?—談隱密性中節與雌雄兩性的演化障礙
2024/06/27 00:41:01瀏覽891|回應0|推薦0

 繼前一個單元的主題:『48條染色體』古猿人有可能『驟變進化』為『46條染色體』的現代人嗎?此進化假設除了『第1213兩條黑猩猩古猿染色體兩端“頭對頭相接”變為現代人類的第2號染色體的融合位點的過程困難重重,證據力不足且過於一廂情願』之外,還有:『人類的2號染色體真有所謂退化的”隱密性中節(Cryptic centromere;化石中節, Fossil centromere)的遺跡嗎?』『雌雄兩性病態古猿人是否有可能演化產生下一對現代人夫婦代代相傳?』——這兩個主題值得進一步加以探討。

染色體的『中節』是甚麼呢?什麼是『隱密性中節』?

  所謂中節centromere),是染色體上兩條姊妹分體(sister chromatids;二分體)相接觸的區域,將染色體分成二臂,主要作用是使複製的染色體在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中期遺傳訊息可均等地分配到子細胞中。在很多高等真核生物中,中節看起來像是在染色體狹窄處一個點上的「濃縮區域」,此區域包含著絲點(kinetochore),著絲點是將此染色體和『紡錘絲微管結構』相結合的蛋白質複合體,又稱主縊痕(primary constriction)。而右圖之結構中之二分體,是「染色分體」;是「中節」;是「短臂」;是「長臂」。(註1)

  所謂古猿人進化為現代人類過程中,因著所謂的羅勃遜易位症所產生染色體二合一的過程所遺留的『隱密性中節(Cryptic centromere)』是根據進化論者的假想。進化論者認為:既然人類的2號染色體是古猿人祖先的兩條染色體融合形成,因此該染色體勢必有兩個中節。因此有一個原本存在的中節勢必退化,因此就有2號染色體具有『隱密性中節』的假定。根據進化論者使用低嚴格性的DNA探針,他們推測此一『隱密性中節』區域可能位於2號染色體的q21.3-q22.1的部位(註2)基於進化論者向來擁有絕對的傳播媒體優勢,所謂的『黑猩猩共祖』進化成為現代人通常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答案,很少人去質疑這樣的進化歷程到底有甚麼嚴重的障礙存在。

人類中節的特殊序列—Alphoid衛星DNA的串聯重複

  而人類中節的特殊序列—Alphoid衛星DNA由大量串聯排列、不斷重複的非編碼DNA短序列所組成,它是中節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異染色質的主要結構部分(註3)。衛星DNA與小衛星和微衛星DNA一起被稱為核苷酸序列的『串聯重複』。

  一些人體內的衛星DNA類型包括:

類型

大小 (bp)

位置

α (alphoid DNA)

171

所有染色體

β

68

染色體1、9、13、14、15、21、22和Y的著絲粒

1型衛星

25-48

大多數染色體的著絲粒和其它部位

2型衛星

5

大多數染色體

3型衛星

5

大多數染色體

  此種重複性的DNA鹼基模式的長度可以從1對核鹼基到數千對核鹼基不等,整個衛星DNA的長度可以達到不中斷的數百萬核鹼基。大多數衛星DNA位於染色體的端粒或中節部位,也可能位於基因的上游或下游區,就像衛星環繞在恆星(基因)周圍一般(註4)。

『退化的中節』存在著許多演化上的重大矛盾

然而人類所謂2號染色體上的『非功能性第二中節』其衛星DNA的鹼基序列卻是非常不同於一般的人類中節。進化論者認為此失能的中節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退化,因為它不再因為能在基因組中做一些有用的事情而使得此中節的功能逐漸受限制而受到天擇的影響,因而其序列『越來越不像』正常含α (alphoid DNA)衛星DNA的異染色質。然而湯姆金教授也指出人類α (alphoid DNA)的獨特中節序列卻也清楚地出現在別的非中節區域,就如上表所述:在現代人類所有的染色體中都有此種α (alphoid DNA)的獨特中節序列。既然如此,進化論者所謂『非功能性中節』為何其α (alphoid DNA) 衛星DNA的獨特中節序列就會『退化得特別快』呢?(註5)顯然進化論者邏輯矛盾。湯姆金教授曾經指出這個所謂的『退化的中節』存在著許多演化上的重大矛盾,這些矛盾鮮少有演化論學者願意認真討論。

  多數相信廣進化的進化論者似乎都犯了一個錯誤:正視關注所有演化論可能的證據,卻刻意忽略所有可能存在的不利進化觀點的反證。此點類似俗話所說的:先射箭後畫靶。亦即先假定廣進化演化的方向(射箭)為真,再來找證據(畫靶)然而真正科學的態度應該是:把同樣多的注意力放在那些『對廣進化不利』的證據上,並且公平地來看正面與反面的證據!而真正客觀中立的科學精神不是正是該如此,不預設任何立場嗎?

『隱密性中節』的DNA的序列竟為有用的『功能性基因』

   湯姆金教授的研究發現:人類2號染色體所謂的『隱密性中節』竟然也是『功能性基因』,而並非較無基因存在的異染色質(註5)。這部分所謂『隱密性中節』部分實際上也編碼了細胞中基因對應蛋白質中的氨基酸。該基因編碼產生一種蛋白質,此蛋白質參與『細胞骨架』的蛋白質結構網絡與嵌入細胞膜中的受體蛋白的相互作用。因此所謂的『隱密性中節』其實是擔任重要蛋白質(人類的細胞骨架)編碼基因內部的一個有功能區域,這一事實完全駁斥了『它是已退化失效的中節』的觀點!既然原初認定這隱密性中節是『不含重要基因的退化段落』,怎會在進化成為人類的過程中,自己突然基因突變產生有高度秩序的『細胞骨架功能性基因』的蛋白質呢?

 遺傳學者湯姆金: 黑猩猩祖先細胞48條染色體不可能融合為現代人的46條

   因此,綜合人類2號染色體『融合位點』與『隱密性中節』的分子生物學新發現,湯姆金教授的結論是:黑猩猩第12、13號染色體融合產生人類的2號染色體這件事根本就『從未發生』(註5):

 『所謂的“融合位點”是一個重要的遺傳開關,稱為DDX11L2長鏈非編碼 RNA 基因內的啟動子,而所謂的“化石中節”是在一個大的錨蛋白重複蛋白編碼基因內,此部分包含編碼和非編碼序列。這是對整個「神話融合思想」不可否認的雙重打擊,徹底摧毀了它的有效性。壓倒性的科學結論是:黑猩猩的染色體融合根本就從未發生過。(註5)』

著絲點與紡錘絲必須適當連結,生物體的染色體數(中節數)不能隨意增加或減少

       生物的細胞在生長發育時都會進行有絲分裂,有絲分裂(減數分裂時也相同)時其複製的二分體染色體都會被紡錘絲推向細胞中央,染色體中央中節區域也必須形成著絲點(連結紡錘絲的蛋白質結構),使染色體可以被牽引分配至新的子細胞中。染色體若斷裂,由於斷裂的段落並未具有中節,因此就無法被紡錘絲牽引到新的子細胞中,當然也就不可能使染色體數增加。

    中國的遺傳學者張維克也指出:

『達爾文認為進化是「無數的、連續的、輕微的變異」(by numerous,successive,slight modifications)漸變形成的,而染色體對數必須是整數的差別,這就成為了靠著「漸變進化」無法跨越的鴻溝。就像不可能去商店購買47.99個雞蛋,染色體條數同樣不能以非整數存在。因此,不能有染色體條數的數目一點點地漸變。因此也不可能在48條(24對)染色體和46條(23對)染色體中間,存在著47.99、47.98、47.97……等染色體條數的、漸變過程中的猿人。』(註6)

   既然如此,所謂黑猩猩祖先染色體數(48)與人類的染色體數(46)的不同,驗證了進化論的廣進化所主張的演化歷程必須跨越細胞核中『染色體數彼此不同』的遺傳障礙,這個遺傳學障礙說出了古代生物在演化上無法藉著微小變異的累積漸漸改變為今日地球上的現存生物因為在生物的生殖過程染色體既然是整條的進行基因的傳遞,其數目也在各類生物代代相傳穩定傳遞不易改變。而進化理論所謂『親緣關係樹』與『共同祖先』的假設,勢必要面對此一遺傳學上各類生物演化歷程的『染色體障礙如何增減?』提出更符合科學的證據,不能模糊化的一筆帶過!否則我們要如何能相信廣進化是曾經發生過的呢?

 48雌雄古猿人都『同時代』『DNA同位點』產生染色體突變為46人類夫妻?突變雌雄子代也結婚?

  另一個『驟變猿人假說』要面對的問題是:黑猩猩古猿人是進行有性生殖的,因此雌黑猩猩與雄黑猩猩要幾乎同一時間共同要產生具相同意外副產品789鹼基對的融合標記(兩性同時代皆需在同位置相接合,成為屬於現代人男、女性的2號染色體),融合的新的一對染色體還需要彼此能相互配對形成『同源染色體』,其可能性是趨近於零的。毫無疑問的,雌雄黑猩猩古猿人必須是『同時代』的兩隻動物,其老、少年紀也不能相差太多(黑猩猩的生育年齡為25年左右)的,這樣才可能『婚配』以產生後代。也就是說,必須有相同的羅勃遜易位事件產生『接連產生』,且要雌雄兩隻23條染色體的病態黑猩猩相愛結婚因而產生『病態黑猩猩古猿人新種』,方有可能產生46條染色體現代人類。問題是人類『羅勃遜易位症』是一種機率甚低的染色體突變的遺傳疾病,僅1/5000。而進化論者所主張這種非典型的非短臂染色體其發生本身的機率更是非常不可能,機率必定更低。有非常多的條件要同時成立:更何況要『同時代』『DNA同位點』,且是雌、雄兩隻都發生相同類型的羅勃遜易位染色體突變,兩位病態者又要雌雄相遇相愛成為『夫妻』,且產生所謂的『頭對頭相接』融合位點的雌雄子代(還要生育下一代,其子代也要繼續能結婚且繁衍),這樣的機率真的會不會低到太不可思議了吧?

  關於此點,張維克在他的遺傳學著作中有以下的估算:

 『(48條染色體的古人猿始祖)如果要產生一個現代人這樣的46條染色體的嬰兒,必須是一個23 條染色體的精子恰好遇見了一個23條染色體的卵子,並且它們都是因為 2號染色體融合(不是融合成其他編號的染色體),所以才少了一對染色體。如此,才能生成一個現代人這樣的23對染色體的人,而不再是古人猿孩子。其產生概率應該是5千分之一乘以5千分之一,結果是2千5百萬分之一。也就是說每生出2千5百萬個古人猿嬰兒,其中會出生一個23 對染色體的的男人或女人。 現代黑猩猩群體最多約為2千個,由於在一個區域中,天然食物的供給量的限制(筆者註:環境負荷量),不可能有更大的群體。以同樣的理由來估計古人猿群的數量大小,樂觀地確定為1萬個。按每年的出生並存活率以總群體數量的5%計算,那麼,這個古人猿群每年能夠出生500個嬰兒。按上面的比例:“每生出2千5百萬個古人猿嬰兒,會出生一個23對染色體的男人或女人”,由此推論,此古人猿群每5萬年(2千5百萬除以500)可以產生一個現代人這樣的男人或女人。從概率上計算,要產生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至少要有兩個5萬年,即10萬年的時間。 下一點更難的是,必須在他們一生中的最多25年的生育年齡時段中相遇、相愛並交配生育至少一兒一女,才有延續後裔的可能。但是, 他們是分別生在10萬年這樣時間的長河中,而且每人只擁有相當於一瞬即逝的生活年月,相遇的幾率是何等小啊? 這個概率應該是:25年除以10萬年,等於1/4000。也就是說,這一對驟變來的男女在10萬年的長河中,他們可能婚配生男育女,僅有四千分之一的機會。如果在這個10萬年中沒有遇見,只有等下一個或下下一個10萬年,由另外驟變的一對男女來實現了。 從概率上來看,要有4000個10萬年(即大約4億年)才能充分滿足出現的要求。當然,當時不會只有一個古人猿群,如果有200個古人猿 群,即有200萬個古人猿,那麼4億年除以200,就變成了200萬年。也就是說:如果在200萬年中,保持有200萬個古人猿,就有可能因驟變產生一對23條染色體的“科學亞當和科學夏娃(筆者註:指依『突變標記』溯源的原始第1個男、女性的現代人始祖)”。

  這裏還有一個條件,就是必須生的是一男一女,而且成活並生育兒子和女兒,顯然這又是一個樂觀的估計。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實現這些條件是多麼多麼的困難,其可能性是多麼的微小。從數學上來看,這樣的“微小概率事件”,已經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註7)

古黑猩猩猿人『消失』與現代人的『人口爆炸』兩者竟嚴重不成比例

  此外:張維克也認為24對染色體進化中不計其數的黑猩猩古猿人竟全數消失,而黑猩猩古猿人生成的病態羅勃遜易位症的23對現代人卻由一對『夫妻』繁殖到人口爆炸,兩者的數量嚴重不成比例,非常不合理:

  『這裏就帶出了第二個問題:這些具有24對染色體、和我們(我們和“科學亞當和科學夏娃”的DNA差別應該在千分之0.5左右)相似的古猿人,他們到哪裡去了? 他們絕不會是目前存在的猩猩們。 讓我們對比一下未驟變的古猿人和“科學亞當和科學夏娃”,在數量上存在的概率。在200萬年中,如果古猿人的平均壽命是40年,那麼200萬年中,就出生了5萬代。每代要保持有200萬個古猿人,總共要出生5萬×200萬等於1000億個古猿人。他們對應的,僅僅是“科學亞當和科學夏娃”兩個人。 能夠想像這樣的結果嗎:在25萬年前左右,驟變出來的“科學亞當和科學夏娃”,從他們兩個人繁衍出了全世界的70億人,而他們這些 24對染色體的古猿人(或古人)卻消失了,這真是不可思議、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可以想像,如果當時在非洲尼羅河的兩岸,同時生活着兩百萬的古人猿、兩百萬的黑猩猩、兩百萬的紅毛猩猩和兩個“科學亞當和 科學夏娃”,古人猿與“科學亞當和科學夏娃”的DNA最接近,遠比猩猩們有更強的生命力,他們到哪裡去了?為什麼僅僅是他們消失了?(註8)』

 『驟變人猿』的不可思議的連續巧合均可能發生嗎?

   總而言之,依進化論者『驟變人猿』的假設:進化過程的不計其數的正常24對古猿人全數消失,而病態的羅勃遜易位症23對的現代人卻高度進化且繁殖了70億?這樣的數量反差是符合常理的嗎?黑猩猩古源染色體突變說能真的合理的解釋現代人的起源嗎?

  再者,雌雄兩性古猿人都要產生相同的『頭對頭』染色體突變,『雌雄兩性古猿人』的第12、13染色體也要在相同的地方『頭對頭』接合為2號染色體,又要相互結婚生下子代,繼續代代相傳,接合的染色體還能繼續配成對,還要成為擁有極高優勢物種的現代人,這樣的機率能有多少?

  另外,要產生突變成功的個體,古人猿群體數量勢必極為龐大,這將遠超越黑猩猩共同祖先的生存環境所能承載的黑猩猩負荷量,因此自然界可能存在嗎?

  最後兩隻病態雌雄突變人猿又要在眾多黑猩猩中碰巧相遇,在雌性能夠生育的25年內相愛而結婚?  根據一般的遺傳學常識,其巧合的可能性幾乎等於零吧!這樣我們還要相信黑猩猩共同祖先可以『染色體合併』成為現代人類的『驟變人猿假說』嗎?

同樣的演化染色體障礙存在於所有的靈長類動物彼此之間

  不只黑猩猩共祖演化為現代人類困難重重,同樣的演化障礙存在於所有靈長類動物彼此之間(如下圖;註9)。依照達爾文演化論萬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觀點,所有的靈長類動物勢必『系出同源』。然而靈長類動物染色體數最少雙套體竟然只有16條(新世界蒂蒂猴);最多可達80條(菲律賓眼鏡猴),其染色體數如何在演化的歷程增加或減少呢?因此此類巨大的(染色體數彼此相異)演化障礙同樣存在於靈長類動物彼此之間,而且彼此染色體數差異之大,絕對是數十倍於『黑猩猩與現代人類之間』的演化障礙!染色體在演化過程中的增加與減少既然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若各類靈長類猿猴均為靈長類動物『近系旁枝』演化而來的,而這些靈長類彼此的染色體數就應該『非常平均與集中』才對!然而現在這些靈長類動物最多(80條)與最少的(16條)其差異竟然超過四倍以上

三個不可思議的巨量染色體生物

      既然物種演化過程染色體增加與減少都極其困難與不可能,如此我們若再檢視以下幾個染色體數目較多的物種:

  1. 訊息小龍蝦(Signal crayfish;P. leniusculus)竟有376條染色體(註10,圖片來源:註11)。

  2. 阿特拉斯藍蝴蝶(Polyommatus atlantica )非多倍體染色體數竟有448~452條染色體,為非多倍體真核生物中染色體數最多(註12文字與圖源)

  3. 2013年甚至有科學家發現有一種單細胞生物『組織尖毛蟲綱(Sterkiella histriomuscorum; 原名Oxytricha trifallax)』其染色體數竟高達16000條(註12;圖源註12)此種真核生物擁有大核(用於日常生理表現)及小核(用於生殖),精巧地控制牠們高度碎片化的染色體。大核基因組編碼約18,500個基因,但這些基因分佈在其大核的16,000條染色體上!由於染色體長度異常地短,因而稱為『奈米染色體(Nanochromosome)』。由於它們其中大多數僅包含單一基因,其如何切割及分配染色體片段需要高度精巧的機制。新定序的纖毛蟲基因組揭示了難以想像的程式重排水平與巧妙的加密系統的結合,因此這類組織尖毛蟲已被用作研究端粒和篩選非編碼 RNA 基因的模式生物(註13)然而牠竟然只是一種單細胞生物——極度精巧不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如果不是碰巧進化產生,牠當然有可能是被『創造者智慧設計出來』的!

  4.   -------------------------------------------------------------------

       既然物種演化過程染色體增加與減少都極其困難與不可能,這樣說來,以上的諸項遺傳新發現豈不嚴重違反達爾文『從簡單演化到複雜』的遺傳預測嗎?也就是說:各類生物染色體數不易增減的結果不只不符合演化論的預測,也反而是更貼近智慧設計論的預測:智慧設計者把靈長類各類動物彼此『創造得十分不同』,各有其特色!就如聖經創世紀一章11節所說:『神說,地要長出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事就這樣成了。』你說是嗎?

    §參考資料與附圖

    1. 維基百科關鍵字:中節(centromere)文字與附圖
    2. Avarello; et al. (1992). "Evidence for an ancestral alphoid domain on the long arm of human chromosome 2". Human Genetics. 89 (2): 247–9. doi:10.1007/BF00217134. PMID 1587535. S2CID 1441285.
    3. 維基百科關鍵字:衛星DNA(Satellite DNA)
    4. 科技大觀園關鍵字:重複性DNA
    5. Jeffrey P. Tomkins, PH.D. April 30 2020, Human Chromosome 2 Fusion Never Happened. The Institute of Creation Research網頁專文
    6. 張維克:【系列連載】進化論是怎樣被判死刑的(),網頁專文https://www.epochtimes.com/b5/20/4/18/n12042150.htm
    7. 張維克、宋國平, 依據DNA編碼的物種起源學(google中文電子書),第225~226
    8. 張維克、宋國平, 依據DNA編碼的物種起源學(google中文電子書),第227
    9. 沈瑞良, 靈長類染色體列表——猿猴演化實際的困難:難以跨越染色體數的障礙,說出生物的演化應該只能在某種限度之內。
    10.  guinnessworldrecords 網站:Most chromosomes in a crustacean

    https://www.guinnessworldrecords.com/world-records/606185-most-chromosomes-in-a-crustacea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gnal_crayfish

11.  維基百科:signal crayfish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gnal_crayfish

12. 維基百科:List of organisms by chromosome count

13. Jeffrey P. Tomkins, PH.D. 網路專文:Genome Scrambling and Encryption Befuddles Evolution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imo6443&aid=18075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