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牙哥作協每個月舉辦座談會,特容許我這外地會員一年去一次即可。去年曾前往參加詩人瘂弦的蒞會演講,今年他們已研討過俄國作家普希金與其解體前後二十年的主要作家,還有賈平凹的新作《帶燈》。七月接獲會長朱立立(荊棘)來函邀請同為外地會員的張棠與我於八月十七日前往講座,她要我們分享寫作緣起與經驗。亦盛邀資深作家——來自加拿大的劉慧琴,洛杉磯的蓬丹與伊犁與會,她們都是海外華文女作協的會員。
巧逢聖地牙哥《華人》雜誌發行人馬平於十六日主辦一場紗巾演示會,她寄來廣告簡介,誠邀我們幾位一起參加。於是,十六日凌晨,先生與我天尚未亮即出門,開始十三個半小時的駕車長征,好趕上當晚六點半的表演餐會。
紗巾演示會
這是由被譽為「紗巾皇后」的上海衣飾藝術家胥佩娜演示。她會380種紗巾繫法,曾獲吉尼斯世界紀錄。
一個小時的表演裡,只見紗巾在她指尖翻飛下,成了頸飾、頭飾、肩飾、腰飾等,變化萬千,令人目不暇給。她擅用身邊的小飾件,一枚別針、一條橡皮筋、一個髮箍、或是戒指與頂針圈都成了她紗巾的絕佳搭配。看她把長紗巾對折後,將其從髮箍的鏤空處拉出,就成了一朵玫瑰。將長方形的紗巾折成條狀,從佩戴在頸上的項鍊中穿過,然後將紗巾撥開,下端緊繫於腰間,就成了一件小吊帶裝。用小紗巾捲成一朵玫瑰花,再用別針別上兩片假葉,就成了別緻的胸花。
她說一般我們不可能買成百上千的衣服來裝扮自己,常為出席重要場合穿什麼而煩惱,其實只要我們學著做朵胸花,繫條紗巾,哪怕是一件樸素的衣服,也能起到點睛之效果,甚至成了時尚的穿搭。
年過七十的她,絲毫不見老態。身手靈活,邊說話,邊突然來個一字馬坐下。唯恐她一不小心閃了腰折了骨,她卻毫不在意,輕鬆從容地起身。眾人驚呼之餘,報以熱烈的掌聲。
胥女士熱心可感,次日即將趕搭飛機離開,百忙中還應邀來演示並分享她的生活理念與感悟,全場觀眾皆被她的智慧與技藝征服。馬平上台,向她深表謝意並致上獎框以資紀念。
科羅納多海灘(Coronado Beach)
第二天,在立立處享用完可口的早餐後,她就帶我們一夥人去科羅納多海灘,感受一下聖地牙哥的美。
車駛過呈弧形的科羅納多跨海大橋(Coronado Bridge),到對岸的科羅納多島(Coronado Island)。此橋始建於1967年,長11, 183英尺,頗為雄偉壯觀。行駛在上,來到橋面高度上升後的一個80度大彎處,從車窗望出,灣區美景一覽無遺。
Coronado,西班牙語意為「加冕者」,這島因此被稱為「加冕之都」 (The Crown City) 。還好是星期一,遊客不多,我們在路邊很容易停好了車。若是假日,這車位可是一位難求。
海灘長達兩英里,一望無際,加上藍天白雲,令人頓感心胸開闊。腳下的細沙閃閃發亮,原來含有雲母成分。我們邊走邊聊,輕踏著沙,加上微風拂面,心情暢快無比。頗具文采的蓬丹形容這次的海灘遊是「踏沙迎風、比肩交心」。多麼貼切!它成為我們日後描述此遊的經典用語。
[左起:伊犁、張棠、劉慧琴、朱立立(荊棘)、蓬丹、雲霞]
立立提議到科羅納多大酒店(The Hotel Del Coronado)參觀。這座始建於1888年全木質結構的海邊度假酒店,已成為地標性建築,是遊客必訪之處。外觀是座龐大的五層樓建築群,襯以磚紅色屋頂,令人一見難忘。裡面更是古色古香,高貴典雅。當年酒店建成時,是世界上除紐約外,最大的完全用電力照明的建築,由愛迪生親自監督並完成安裝。
酒店外,遠處是海天一色,近處是迎風搖曳的棕櫚樹。草坪上,擺滿白色餐桌椅,邊上還豎起一座座白色遮陽傘,給遊客們增添了度假風情。
難怪它會吸引了許多名流下榻於此,其中有總統、富商、明星等。最有名的就是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他就是在此初遇辛普森夫人,兩人間逐漸發展出戀情。為了迎娶她,決定退位,成為溫莎公爵。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故事被人永世稱頌,成為二十世紀的羅曼史(The Romance of the 20th Century)。
瑪麗蓮夢露也以此酒店為背景,1959年拍了部喜劇片「熱情如火」(Some Like It Hot)。在史上百部最好笑電影中,該片排名被美國電影學院評為第一。
注視走廊牆上掛的老照片,當年的風雲人物,愛德華八世、辛普森夫人,瑪麗蓮夢露…..如今安在?繁華如夢,照片上的光澤,已泛黃,框內人物曾有過的輝煌,俱於歲月不經意地流轉間,成了歷史!心中不甚唏噓。
(右為愛德華八世)
(辛普森夫人)
(瑪麗蓮夢露)
座談會
講座於晚上七點開始。1956年老舍訪印度時,任其翻譯的劉慧琴大姐今晚自願來分享,讓我們好興奮,於是尊請她先開講。
她談及回顧海外華人歷年來的寫作,由「留學生文學」表達沉重的鄉愁與僑居的艱困,到適應了異鄉生活呈現出「落地生根」的形象,更進而於故土、僑居地間可自由來去,成就了「異鄉就是家鄉」的新視野寫作角度。把「第二故鄉」的異族感情融入了固有的家國情懷裡,而在注入新有的內涵時,同時也增進了華文文學在世界文明發展中的地位。
她還介紹了《華章》刊物。它是由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主辦,瘂弦主編,於2012年12月28日發行創刊。
我曾看過瘂弦老師為創刊寫的一篇文章「為世界華文文學添磚加瓦——掀起華章的《蓋頭》」。文中提到:據統計,現今全球有四分之一的人使用華文,如果把全球華文文壇加在一起,我們就有足夠條件為世界華文文學描繪一幅新的藍圖,集納百川,融合萬匯,把華文文壇建成世界最大的文壇。不管多麼大的文學目標都要從本土、在地的基礎上做起,於是有了《華章》的創刊。它將與世界各地的華文文壇隔洋相呼,隔空相應,攜手共建華文文學的巨廈。結尾一句「美哉,淵乎,大風起兮: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多麼地磅礴大氣!
接下來輪到我,實因立立會長之命難違,只好不揣淺陋,平實地來分享寫作,向在座諸位資深前輩請教。我將內容定調為——起、承、轉、合。分兩部份:一是我寫作人生的起承轉合四個境界,另一是文章結構的起承轉合與寫作經驗。
寫作人生:
起:寫作緣起。源於念中學時,教我國文的老師講解生動,引起了我對國文的興趣,加上作文屢獲老師稱讚,對國文益發喜愛。唸大一時,因思念從小與姊姊、我一起穿過台南公園上小學的蔣芸,就寫了篇「重逢何日」,試投中央日報副刊,竟蒙刊登,從此悄悄編織起作家夢。
承:事件過程,起的「支援」。不管學校功課再忙,一遇見觸動心懷的事,趕緊提筆,將寫作初心維持住。畢業後,工作、成家,在兼顧事業與家庭忙得不可開交之際,仍偶爾擠出時間寫篇文章,那是忙碌生活中的奢侈享受。
轉:轉折。沒想到16年前,隨先生工作,從多倫多搬來美國新墨西哥州。極不適應下,健康大受影響,於是提起筆,將流竄心中的酸甜苦辣齊宣洩於筆下,疏導歸隱於文學大海,後彙編成書——《我家趙子》、《人生畫卷》與《天地吟》,實現了年輕時的作家夢。
合:事件總和。前面所有的鋪成,就是通向全心致力於寫作的人生路。文章不局限於報章雜誌上發表,而是配上圖片與音樂放在部落格上,與讀者、格友們即時分享互動,觸角因而能伸得更遠,文學天地得以更加廣闊。
文章結構與寫作經驗:
通常我是先有了題材,開始在腦海中醞釀提綱。大致想好文章結構的起、承、轉、合後,就來訂標題。標題很重要,它就像是繫著起承轉合這四根繩子的頂端,無論這四根繩子如何甩盪出去,都要回頭與頂端的標題相呼應。
我以所寫的一篇「生活」為例,來分析闡述自己的寫作方式。
學商的張棠則以「我寫作的前世今生」為題。談她對寫作的愛好源自於書香世家母系祖先的遺傳,埋下了日後寫作的種子。
她初到洛杉磯沒工作,開始投稿,直到報紙停刊,那時她正好也找到了工作,她認為這是上蒼為鼓勵她寫作而創造的奇蹟。曾創辦社區刊物——《千橡雜誌》,負責專欄,至今已30年。退休後,部落格興起,給了她更寬廣的寫作空間。
在她一生中,不斷地調整腳步,克服初至國外語言文化的鴻溝,突破生活與工作上的重重困難,自比為「難看的毛蟲、醜陋的蛹」,退休後,卻蛻變成了一隻逍遙自在的蝴蝶,在她出版的《蝴蝶之歌》一書中,翩翩高歌。於詩的領域,她跳脫過去自己於《海棠集》裡的寫法,嘗試創新。
結語中,她道出寫作時,如遇知音,則是她最開心的事。
座談會於大家念念不捨中圓滿結束。記得瘂弦老師曾稱讚過聖地牙哥作協,會員不多,但小而美。會員間的真情相待,令人溫馨滿懷。一一道別,說聲再見時,我是打心底裡期待著「明年見!」
註:圖片無名字浮水印者係摘自網路
如您電腦,音樂無法自動播出,請按下面影音檔裡的播放箭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