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為老人家開一扇生命的窗
2013/12/15 20:03:18瀏覽1203|回應0|推薦7

為老人家開一扇生命的窗
沈政男

今天為台中市的物理治療師們演講「老年心理特質與照護」,大綱如下。

相對於兒童與成人的心理發展,到目前為止,學界還沒有形成一套還算可以的老化的心理學理論。身體器官與機能的老化、視力聽力骨骼肌肉心肺功能的衰退,儀器測量便有數據,橫軸當年紀、縱軸為數據,座標一畫就是一條下彎曲線,但心理功能難以捉摸許多,不好定量。另外一個原因是人口老化、重視老年乃醫療發達、社會進步以後晚近的事,研究的相對投入不如其他年齡層。當然還有老化的成見因素,反正人老了就是風燭殘年,視茫茫髮蒼蒼,體力腦力衰退,生活孤單情緒落寞社交退縮,有什麼好說?

其實這些是老化的刻板印象。人的身體老化,甚至腦筋老化以後,心理未必同步老化。看待心理老化的第一重點,就是心理老化與生理老化的速度,並不相等,甚至腦部的老化與心理的老化都會有落差。這不是天真的唯心論,說人的心理功能可以憑空運作,而是腦部雖然隨著年紀逐漸萎縮,但腦細胞的連結、腦部區域之間的合作、腦功能的執行架構,也會隨著年紀改變,有可能做更有效的運用。

這就是智慧。智慧很難用神經科學或心理學的語彙來定義,但就是一種用更寬更深的視角來看待世界、用更周延更彈性的思考來處理未來,以及用更柔軟更包容的態度來面對自己的綜合能力。

身老腦老,心可不老。老年是夕陽沒錯,卻是一顆碩大的黃金夕陽、未曾有過的人生美景。醫療人員的責任,就是協助生病的老人家,減少身心疾病帶來的限制,讓老人家健康快樂有尊嚴地迎向人生的黃金夕陽。

老人家的心理特質,可分為認知與情緒兩部分來講。在認知功能方面,人老了當然學習能力不比年輕,記性差一點、注意力較弱,但抽象思考邏輯推理整合計畫能力,並不會有太大衰退,至少在應付日常生活、學習新事物上,沒有大礙。在情緒方面,一般成見裡,總認為人老了家裡空巢親友逝去,老人家難免孤單落寞,負面情緒多,其實老人家平均來講,對生活的滿意度比中年人,甚至年輕人還高。人老了,物慾要求減少,衝動降低,對自己的認識增加,加上人情世故懂得多,這些都有助於心靈的閒適平靜。

當然,這是指身心還算健康的老人家,如果是上醫院看病、需要復健的老人家,問題就比較多。物理治療師最常遇到的老年疾病,有中風、巴金森氏症、骨折、失智症、心臟病、三高慢性病等。這些疾病最常伴隨的心理反應是憂鬱,包括中風、巴金森氏症、心臟病、糖尿病等,都容易合併憂鬱情緒。老人家憂鬱沮喪,對什麼事情都提不勁,當然接受物理治療的意願也會降低,影響成效,照顧上應該鼓勵老人家述說內心的擔憂,給與傾聽、釐清、衛教,然後灌注大量希望,讓老人家看見美好的明天。

老人家也容易有慮病傾向,把一點點病痛想成絕症,這裡抽血那裡照X光,檢查一切沒大礙,藥拿了也不吃,因為焦慮已經消退,但放心了兩天以後,擔憂再起,同樣戲碼重頭又來。慮病的老人家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檢查與治療,而是適度說明保證與安撫。

另外若遇到失智的老人家,他們聽不懂指令、不能配合操作,是常有的事,這時候應該多用動作引導,或者圖畫與影片說明,方便老人家理解。癱瘓坐輪椅或臥床的老人家,內心狀態經常被忽略,醫療人員應該想像:一個人二十四小時都躺在床上,該是怎樣的生活?

失去獨立性,行動不能自主,一切仰賴別人,而且百無聊賴,每天生活一成不變。幫這些老人家做復健的時候,如果能注意到老人家的感受、心理反應,給與同理支持,將是全人醫療的表現。

物理治療師接觸的老人家,大部分都已失去探索世界、開創生活的能力與體力,有時候一天當中,能夠與人密切互動、身體接觸的唯一機會,或許就是接受物理治療的時候了。好的物理治療師,能為失智失能老人家在床旁開一扇看向未來的窗,讓他們知道,窗外有藍天,天上有金色夕陽。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globerover&aid=99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