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光輝歲月
◎沈政男
策劃了一年多,由香港大學法律系教授戴耀廷、中文大學社會系教授陳健民與傳教士朱耀明,為了爭取2017年香港特首普選而發起的,佔領香港中環公民抵抗運動,在9月28日凌晨正式在中環的添美道登場。添美道是香港政府總部所在地,相當於台北的凱達格蘭大道。
佔中運動的目標是佔領政府總部,本來預定在十月初才開始,但因為9月27日在添美道,由香港專上學聯與學民思潮所舉行的爭取行政長官提名權學運,聲勢浩大,於是戴耀廷順勢宣布提前啟動佔中運動。9月27日的學運是先前幾天罷課運動的最高潮,有人稱之為雨傘學運,因為不少學生撐開雨傘,抵擋警察施放的催淚瓦斯。
9月28日佔中運動提前開始,讓部分雨傘學運的成員感到錯愕,好像學運群眾與訴求被綁架了。當然也有許多人贊成,於是活動持續擴大,吸引更多香港市民參加,群眾越聚越多,將添美道與旁邊的公民廣場佔滿。眼看場面越來越難以控制,香港政府派出數千名鎮暴警察,使用催淚瓦斯驅散群眾,並傳言警察手持長槍與群眾對峙,高舉「離場否則開槍」的恫嚇標語,甚至已經對群眾射擊塑膠子彈。
香港政府隨即否認發射塑膠子彈,但這場運動,鎮暴場面之激烈,應該是香港四、五十年來僅見。9月28日晚間,因為血腥鎮暴的傳言出現,香港學聯宣布解散學生,保留實力,9月29日天亮以後,添美道群眾已散去大半,但在銅鑼灣與旺角等地,開始有聲援佔中的香港市民聚集。
香港自從1997年回歸中國以後,群眾運動一波接一波,規模最大的,當然是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的集會,以及每年七一回歸紀念日的大遊行。這些運動背後的動機,當然都是擔心中國共產黨不遵守承諾,剝奪了香港的民主制度。香港民主的最重要象徵當然是特首選舉,《基本法》規定,必須循序漸進,達成由民主程序提名,並以普選決定人選的目標。然而十幾年來,中國當局始終拒絕港人普選特首,香港人每五年失望一次,終於等得不耐煩,而在2013年初宣布將發起佔中運動。一年多來,戴耀廷等人的訴求逐漸得到香港人支持,並在2014年6月下旬舉行特首普選公民投票,獲得80萬香港人響應,2014年7月1日並預演佔中。2014年8月31日中共人大宣布了2017年香港特首選舉方案,表面上同意普選,實際上候選人提名權仍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引發佔中運動人士抗議。
然後就是這兩天的佔中運動了。整個運動的主要訴求,就是香港行政長官,也就是特首,必須普選。普選行政首長,比如總統制的總統,或者內閣制的總理,是民主政治ABC,基本原則就是每人一票,票票等值,但在中共眼裡,他們卻有自己的普選定義。
重點來了。目前香港特首的選舉方式,是由1,200位,來自所謂四大界,也就是四個職業大類別的選舉委員,投票產生。香港人把這樣由職業劃分的選區制度稱為功能界別,不在法定的幾十種職業類別的人,不能過問特首人選。而即使是四大界裡的香港公民,也總共只有25萬人可以參與界別選舉委員選舉,也就是投票選出特首選舉委員。也就是說,香港特首由1,200選舉委員投票產生,而1,200位選舉委員由25萬界別分組選民投票產生,至於其他3百多萬香港公民,不好意思,沒有你們的事。香港界別分組選民資格的取得非常詭異,各職業團體的取得方式不同,外人根本看不懂,等於是一個大黑箱,給了中國當局操弄的空間。
中共人大在8月31日提出的普選方案,是1,200名選舉委員改稱提名委員,依舊保留原本的提名方式,而且只能提出2至3名人選,然後再由香港公民普選出特首人選。中共所謂的2017年香港可以普選特首,指的就是香港公民可以在2至3名候選人裡圈票,這是以往沒有的,問題是候選人的產生,還是掌控在提名委員會手裡。
反佔中運動的訴求,就是退回人大所提方案,而他們提出的替代方案,以「三軌制」得到最多香港人支持,也就是除了提名委員會這個管道以外,另外增加1%公民連署,與立法會裡得票率5%以上的政黨提名兩個管道。
問題是中共可能同意嗎?民調顯示,八成以上香港人,不認為佔中運動會讓中共收回成命,實施真普選,而更讓人困惑的是,在今年9月初港大的民調裡,竟然有超過六成的香港人,接受了中共人大的普選方案。
後來港大又做了一次民調,將近一半的香港人否決人大政改方案,但與支持比例相差不多。也就是說,雖然佔中運動如火如荼進行,但多數香港人對運動的未來感到悲觀,甚至不支持。
香港學運與社運受到了台灣影響,也將音樂劇《悲慘世界》的插曲拿來填上粵語歌詞,成了《問誰未發聲》這首主題歌,歌詞這麼寫著:
試問誰還未發聲
都捨我其誰衛我城
天生有權還有心可作主
誰要認命噤聲
雖然中國當局幾乎不可能同意香港實施百分百民主,但香港人就要認命,惦惦不出聲嗎?
今天不站出來為香港爭取更多的民主,明天東方之珠,就會沉入血紅的獨裁之海,與其他中國人一樣,過著沒有自由與尊嚴的生活。
香港佔中運動另一首群眾愛唱的歌是Beyond的《光輝歲月》:
一生經過傍徨的掙扎
自信可改變未來
問誰又能做到
這一代香港人對於中共的箝制,如果不願掙扎,沒有改變未來的自信,隨隨便便就認命,那麼要怎麼告訴下一代的香港孩子,我們對他們的未來做過甚麼努力?
無論結果如何,至少要勇敢發聲,站出來為香港的民主盡一份心力,寫下這一代香港人的光輝歲月。
(圖片來源:http://www.bbc.com/news/world-asia-china-29397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