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陰影 ◎沈政男 今年七月下旬是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百周年,當人們紀念這個近代歷史重大傷痕事件時,恐怕心頭不免浮現這樣的陰影:在可預見的未來,會不會有第三次世界大戰?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學生普林西普在波士尼亞首都塞拉耶佛槍殺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大公。一個月後,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一天後,7月29日,俄國向奧匈宣戰;又三天後,德國向俄國宣戰。一次世界大戰自此爆發。 普林西普為什麼要刺殺斐迪南大公?因為奧匈帝國想在巴爾幹半島擴張,當時半島最強反對力量就是塞爾維亞。塞爾維亞與其他巴爾幹半島國家,被鄂圖曼土耳其統治數百年,1878年塞爾維亞在俄國協助下獨立。俄國為什麼要幫忙?表面上因為塞爾維亞同屬大斯拉夫民族,實質上俄國想要前進巴爾幹,謀求黑海出口。於是當奧匈對塞爾維亞宣戰,俄國馬上來參一腳。至於德國對俄國宣戰,乃因當時與奧匈結盟,而俄國也已與英法形成三國同盟,帝國之間的對立局勢早已緊繃,塞拉耶佛事件只是一個導火線。 當今歐洲局勢,當然沒有一百年前的緊張狀態,然而俄羅斯的擴張野心,不能小覷,馬航班機被東烏克蘭親俄份子擊落,就是一個警訊。如果沒有俄羅斯軍援,東烏克蘭親俄份子不可能擁有擊落飛機的武力,而背後的支助者,除了俄國總統普丁,沒有第二人選可想。普丁辦公室掛著尼古拉一世肖像,也就是發動克里米亞戰爭的沙皇,他亟欲恢復俄羅斯帝國榮光,路人皆知。 幾個月前,俄軍侵入克里米亞,釀成危機,當時國際擔心引爆第二次克里米亞戰爭,而發生在1853年的克里米亞戰爭,正是一次世界大戰,甚至是二戰的遠因。克里米亞戰爭促成德、義民族國家崛起,歐洲秩序重組,也埋下了新的帝國主義野心。俄國雖然在克里米亞戰爭裡實質落敗,但西進擴張的企圖從未停止,鄰近的烏克蘭正好就是受害者。烏克蘭首都基輔是大俄羅斯的共同起源,但幾百年以後早已分道揚鑣,問題是俄國只要國力強盛,就想要兼併烏克蘭。俄國在幾個月前成功兼併克里米亞,下一步當然就是烏克蘭。 烏克蘭在1991年蘇聯瓦解後獨立,在此之前,曾被俄國統治兩百年,導至烏克蘭,尤其是東部地區俄羅斯化,這是東烏克蘭親俄的歷史緣由。克里米亞由於俄羅斯化成功,甘願回歸俄國,但烏克蘭還是以烏克蘭人為主要組成,擁有自己的國家意識。 普丁這些年的強人形象與擴張鐵腕,在俄國得到廣大支持,四成俄國民眾贊成出兵烏克蘭,可說一人野心煽起了舉國狂熱。被擊落的馬航客機,乘客如果是亞非人士,事情單純許多,偏偏機上都是歐美旅客。這次事件證明歐美先前祭出的制裁俄羅斯手段,根本不痛不癢,無法遏止普丁的野心,然而再來如果要升高對立,會不會釀成新的東西衝突,甚至擦槍走火引發戰爭,值得關注。 (圖片來源:http://ktla.com/2014/07/17/malaysia-airlines-flight-crashes-in-eastern-ukraine-repo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