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桶灌頂何時點到我的名? ◎沈政男 為了幫漸凍人募款的冰桶灌頂、連鎖點名活動傳到台灣以後,如野火蔓延,焚燒開來,最冰冷的儀式行為卻引發最熱烈的響應,一時蔚為奇觀。 這活動使用的冰水,與漸凍人這樣的疾病俗稱有了巧妙聯結,但這是中文才有的狀況,在國外並沒有漸凍人這樣的說法。漸凍人的正式醫學名稱是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這是一種運動神經元的疾病,患者身體肌肉逐漸無力,由局部擴散到全身,導致活動能力喪失。然而這類患者的感知能力猶存,當病情嚴重以後,有喜怒哀樂,卻無法做出行為反應,宛如靈魂被囚禁在軀殼裡。當代最有名的漸凍人,當屬英國天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 冰桶灌頂活動創意十足,是非常成功的行銷點子,但這類連鎖點名自古就有,比如最著名的「幸運信」,無端接到的人,必須傳遞給下一批無端接到的人,一波傳一波,如瀑布開展流洩。重點來了,為什麼接到的人,會像個傻瓜一樣聽命行事?一定有一個獎懲的行為制約效應存在嘛!比如幸運信上都會恐嚇,如果你不繼續投遞下去,將會如何如何。 冰桶灌頂之所以野火燎原,重要因素之一,也在於巧妙連結了獎懲因素,也就是媒體注目。當名人富人被點名以後,如果不照辦,眾目睽睽之下,恐怕大家都會指指點點。反過來說,照辦以後,媒體報導,很容易贏得慈善美名。 另外一個成功因素就是點名。在媒體上被公開點到名,代表知名度夠、社會影響力大,政商人脈通暢。越是在活動前端被點到名的人,越是如此,代表站上公共領域舞臺,舉足輕重。反過來說,如果到現在還沒被檯面上的政商名流點到名,有些人說不定心裡不是滋味。 另外,冰桶灌頂的遊戲方式,與名人端莊嚴肅形象形成強烈對比,很容易吸引大眾注目,想要看看西裝筆挺的名人淋成落湯雞的模樣,頗有創造話題的效果。 主辦單位說,冰桶灌頂展開以後,募款金額暴漲了十倍,效果實在驚人。這活動已改寫了慈善募款的形象,從捧著紙箱、等著捐款電話,慈眉善目的大好人,變成大玩耍寶遊戲的鬼靈精。慈善捐款就經濟學的觀點來說,是一種所得轉移,沒有實質產出,但冰桶灌頂其實創造了一項新商品—媒體曝光、形象加分,因此這活動已經悄悄變成了經濟活動。主辦單位訂出的10美元(淋冰水)與100美元(不淋冰水),就是這項商品的價格,參與者看似捐款,其實就是繳費。這項活動也創造了外部利益,媒體的閱聽率因此增加,間接受惠。 然而也就因為上述的特點,引發了倫理疑慮,比如公開點名就有強迫行善的味道,被點到的名的人很難拒絕。此外,被點名的人都是政商名流,難免給人淪為名人富人閒閒沒事,做個公益秀的印象。 創意只能販賣一次,這次冰桶灌頂成功,未來如果有人想要如法炮製,來個蛋糕砸臉什麼的,吸睛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目前點名接力還侷限在大眾媒體,未來應該會透過網路社群繼續延燒,只是能夠流行多久,有待觀察。 這樣的點名接力,讓人想到了六度分隔的理論,也就是世上任何兩個人,最多只要透過六個中間人,就可以建立聯繫。幸運信只要傳遞六次,任何一個人都可能接到歐巴馬或者比爾蓋茲轉寄的信。同理,點名活動,依序傳遞,經過某些次數的中間人,就可能從郭台銘傳到你的手上。 或許有人開始盤算,冰桶灌頂何時點到我的名?臉書發明以後,六度分隔縮減成了四度,傳遞速度更快,說不定幾天之後就有人在網路上點你的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