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鄭捷的自戀式復仇
2014/07/22 09:27:36瀏覽4474|回應7|推薦10

鄭捷被新北地檢署起訴,求處四個死刑,

這結果不難逆料,比較特別的是鄭捷的精神鑑定報告,以及犯案動機的推斷,

這部分醫法聯手,畫出了鄭捷這位眾人眼中的冷血殺手,

內心發展的圖像,非常不容易,是相當值得一讀的起訴書,

媒體多所報導,但目前為止,以中央社這篇寫得最深刻,最具心理洞見,

重點來了,通篇的關鍵字是「自戀」兩個字,

這是這類大規模兇殺案,最常見的犯案特質,先前很多人說鄭捷是反社會,

明顯不是,因為反社會犯案大都為了情仇財這些尋常動機,

但大規模兇殺案不是,犯這樣的案子,根本是損人不利己,

那為什麼還犯案?就是滿足自戀需求,

什麼是自戀需求?就是得到肯定與讚賞的需求,

或者,弭平自戀式傷害的需求,這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每個人都有,但程度不一樣,有的人從小不能接受一點點負面評價,

很容易受傷,好像一棟紙黏的房子,一下子就被刺穿,

有的人則是內心穩固,只要不是太大的羞辱,還能忍受,

舉例來說,在教室裡,當眾被老師甩耳光,

大概沒有人可以不羞愧到無地自容,但如果是被老師叫起,

當眾向被捉弄的女同學道歉呢?大部分人會困窘,在意,但不至於念念不忘,

在腦中閉門造車,醞釀復仇計畫,

然而就是有少部份人會!因為這樣的處罰,對這些人來說,

形成了嚴重的自戀式傷害,狠狠刻在心板,永遠忘不了,

其實不少孩子,第一次被父母師長嚴厲處罰的時候,

都曾幻想長大後要報復,但真的長大以後,就忘了,不會耿耿於懷,

然而鄭捷特殊之處就在此,他不但沒有忘記這樣的傷害,

還隨著成長過程,繼續將其他傷害累積起來,越堆越重,

成了心頭難以承受,隨時隱隱作痛的傷痕,

你看他國中時代被老師管教,竟然帶美工刀要刺殺老師,

鄭捷念的是明星國中,他也不是成績不好的學生,

怎麼會做出這樣的攻擊舉動、當時學校有沒有介入輔導,

都值得後續關注,其實他國中那次攻擊,

就是一種自戀式反擊,但那次有明確對象,他恨的是老師,

然而不到十年以後,他的自戀式反擊,卻是針對茫茫渺渺,

跟他無冤無仇,也沒有直接冒犯他的社會大眾,

為什麼要拿無辜的捷運乘客當行兇目標?

這是鄭傑犯案動機裡,最值得關注探討之處,

中央社的報導裡對這點有解釋:「他認定應貫徹殺人誓言,否則就是否定自己」,

這一句非常重要,這句話點出了鄭捷後來幾年的殺人計畫,

已經從殺害特定對象來達到自戀式復仇,「升級」成了對自己誓言的實踐,

有沒有看到「否定自己」幾個字?自戀需求是什麼?

上面說過了,就是肯定與讚賞,

也就是說,鄭捷行兇,動機之一,就是希望得到自我肯定與讚賞,

當這個世界都不能對我肯定與讚賞,最後的正面回饋來源,就只剩下自己,

這或許就是鄭捷從很小的時候,就認定人生虛無,不值得活,

這樣灰色人生觀的理由之一,

大規模殺人,本質上是一種殺人後自殺,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自殺,

這類兇手在華麗壯闊的殺人場面裡,滿足了宰制社會,

對世界反擊的自戀需求,滿足自戀式復仇的需求,

這是鄭捷殺人後說「感覺很舒坦」,這句話的由來,

因為這是一種復仇任務,自己給自己的任務,完成任務,當然如釋重負,

鄭捷起訴了,相信也很快就會判刑,送上刑場,

起訴一個大規模殺人兇手,只要兩個月,

但養成一個大規模殺人兇手,卻要二十年,

沒有人天生要殺人,都有成長脈絡可循,

檢察官的起訴書與醫院的精神鑑定書,只是了解這位台灣社會,

前所未有的殺手,初步的心理探索,

未來應該繼續做出更深入的挖掘。

(圖片來源:http://www.cna.com.tw/news/asoc/201407210118-1.aspx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globerover&aid=15298472

 回應文章

。。。
2015/04/03 15:57
我還要繼續看下去,結果文章結束了。就這樣?這就是深入?
還有作者為什麼都不回復留言,只回復一個頭像看似美女的留言?

張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25 14:25

請教沈醫師

自我中心等同自戀麼?反社會人格者的自我中心很容易觀察,但我不太明白自戀在醫學用法上和自我中心的差異。

我蠻認同有一位心理醫師說的,「其實鄭捷最恨的人是他自己」。這小子有嚴重自毀傾向,給我的感覺跟自戀有差異。因此想像醫師確認自戀在心理學專科上的涵義。


文化差異!
2014/07/24 11:14

Very good article!

不少孩子,被父母師長嚴厲處罰,都曾幻想長大後要報復.但長大以後,就忘了,不會耿耿於懷(Any clinical data to support this?)

When American kids accomplish something, their parents would like to say “Good Job!” and kids always say “I am proud of myself!”.

Due to the culture difference, the situation for Asian kids is quite different. Their parents or teachers do not like to say “Good Job!”.


陽明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22 22:43
分析的深入, 讓我們了解了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言行.

克莉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22 17:36

一如以往,版主的分析功力令人折服,尤其是下面這句:

"當這個世界都不能給我肯定與讚賞,最後的正面回饋來源,就只剩下自己"

沈政男(thegloberover) 於 2014-07-22 17:41 回覆:
感謝,克莉,多多來看拙作喔。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22 17:04

大規模殺人,本質上是一種殺人後自殺,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自殺!這類兇手在華麗壯闊的殺人場面裡,滿足了宰制社會,對世界反擊的自戀需求,滿足自戀式復仇的需求,這是鄭捷殺人後說「感覺很舒坦」,這句話的由來

同意!


狐禪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22 10:36
由記者所寫的來判斷一個人,版主確定他寫的是你所想的嗎。版主不妨以專業身份建議有關單位收集一些精神及神經資料,在案主消失之後可以成為公共資料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