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你正在跟小猴子談戀愛 (1/2月號《女人變有錢》兩性專欄)
2018/01/21 15:06:32瀏覽2314|回應0|推薦6

你正在跟小猴子談戀愛
(1/2月號《女人變有錢》兩性專欄)
沈政男

交往三個月,每天約會還不夠,上班時間頻頻寫賴向你噓寒問暖,如果已讀不回便扣手機過來,讓你不禁嘀咕,為什麼這麼黏人?結婚三年,朋友聚會不讓你參加,存款多少不讓你知道,連健檢有了紅字也不告訴你,讓你每晚好像與陌生人共枕,難以理解為什麼這麼見外?分分合合三十年了,想說老了浪子回頭,應該可以老老實實待在你身邊,為什麼沒多久又跟人搞曖昧?

要理解這些愛情裡令人困惑的行為特質,必須先提一個心理學實驗。有隻剛出生不久的小猴子,依偎在母猴懷裡咂咂吸奶,好像肚子很餓,這時,有個狠心的心理學家,把小猴子從母猴懷裡抽離,丟到一個特製的大箱子裡,裡頭有兩具假母猴,身軀都是鐵絲編織而成,上頭掛了母猴面具,其中一具外包絨毛皮,就像是母猴的皮膚,而另一具鐵絲骨架裸露,看起來冷冰冰,但軀幹上架著一只奶瓶。問題來了,你猜小猴子進到大箱子後,會去抱哪一具假母猴?

答案是小猴子大部分時間,雖然肚子很餓,還是緊緊抱住絨毛皮假母猴。後來有人擴充這個1950年代的經典實驗,應用在一歲大的小孩,同樣發現小孩對母親有強烈的情感倚賴,而這些前後實驗與相關理論累積起來,確立了人有「依附」需求,而且這樣的需求經常比吃飯更重要。


這跟愛情與何關係?依附理論本來只應用在兒童心理學,但近三十年來學者發現,成人的人際關係,特別是在愛情裡,同樣會展現類似的行為模式。一個人的依附模式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穩固型,二是不穩固型,而後者又可分為焦慮固著型與躲避型兩種。

依附穩固的人,在愛情裡的模樣,簡單講就屬於「有點黏而不會太黏」。談戀愛時全心投入,珍惜對方,企盼與其結合,但如果人家沒空或不方便,也能暫時自己過日子,等待對方前來重逢,而如果對方沒意願在一起,堅持離去,也能哭一哭,難過幾天,然後揮一揮衣袖,祝福心所愛的人。約有六成的人的依附型態屬於這一類。

另外兩成的人,屬於焦慮固著型依附,他們在愛情中往往變成「黏踢踢」的麻煩情人,好像心理學實驗裡的小猴子或一歲幼兒,隨時都想依偎對方懷裡,而如果時空環境不允許,便會用各種通訊工具與心理方式,想要遙控與牽制對方。這類人剛開始談戀愛,給人一種「你很愛我才會黏著我」的印象,等到獵物到手便會現出小猴子原型,讓你甩都甩不掉,而如果硬要甩掉,便可能瞬間長出犬牙,變成危險情人。

還有剩下兩成的人屬於躲避型依附,他們既期待又怕受傷害,於是採取退縮逃避,不跟人深入交往的策略,人際關係淺嘗即止,免得像被丟入實驗箱子裡的小猴子一樣受苦。這類人通常選擇單身,但也有一些人因為外界要求或被人追求而踏入愛情,這時便會成為「熟悉的陌生人」,身體前來會合,但心靈躲在一歲時的房間裡。這類人也可能變成「人人好」的類型,在愛情裡選擇雜交,到處拈花惹草,用過即丟,如此一來既可享受愛情又不會受傷太重。

這樣的理論如何應用於經營愛情?一、談戀愛至少觀察對方三到六個月,確定對方的依附型態,才決定要不要繼續投入。當我們真正愛上一個人,就會自動退去心理防衛,把在成長過程中學習而來的外在偽裝脫掉,現出小猴子原型,這時候就能看出依附型態。愛情的迷人在此—除了談戀愛,你不可能再度回到襁褓之中。

二、如果發現對方屬於依附不穩固的類型,能閃則閃,千萬不要妄想改變對方—潑猴帶到台北還是潑猴。如果是焦慮固著型,通常有兩種表現,一種是宛如幼兒巴住父母一樣,用哭喊讓對方心軟,藉此伸出大網罩住對方,另一種是變成暴君,控制人家,只要逾越我訂下的界線,就會出現肢體與暴力攻擊。而如果是躲避型,輕者宛如跟木頭人在一起,重者則是愛上漂泊浪子,都只是浪費生命。

三、如果是深入交往或結婚後才發現對方屬於依附不穩固的類型呢?若要分手,必須謹慎處理,小心對方使出暴力手段,像潑猴一樣咬人抓人,或許大部分的情殺案都發生在這樣的組合裡。而如果你有菩薩心腸,想要讓孫悟空變成鬥戰勝佛,那就努力磨練如來神掌,用智慧、耐心與勇氣,伸出一座五指山鎮住對方,才可能成功。依附型態雖然有其僵固性,但人有成長與改變能力,也確實有一些人後來發展出比較穩固的依附型態,變成更好的情人。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globerover&aid=10995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