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們的教育失敗在只想教出士大夫
2006/12/02 11:57:23瀏覽2258|回應11|推薦18

台灣的教育不論是聯考時代或是現在的教改時代,一直受到各方撻伐,不少有經濟能力的民眾最後選擇把孩子送往國外當小小留學生,希望西方多元的教學讓小孩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家有活動好動、點子多的小孩的家長,更盼望能把小孩送出國接受美式教育。

我們的教育素質真的比較差嗎?我想,非也,問題在於我們血液中大中國傳統的思想還在控制著我們,因為我的教育理念一直存著一心要教出儒者的中心思想,因此,從幼稚園起,我們就教導小朋友灑掃庭院,凡事守規矩,一切有規律,希望培養小孩的氣質,一個儒者的氣質,凡事規規矩矩的人。我們都忘了,一個完整的社會中儒者只占極少數的比例,一個完整的社會有士、農、工、商,而士卻是整個組織的最尖端,其下不論是農、工、商才是整個社會組織的骨幹。

要做好農、工、商的角色,就不能不忘卻士大夫的矜持,要忘掉士大夫階層的繁文褥節。要下田耕作,還要在意泥土沾汙衣袖、褲管嗎?要勤奮做工,能顧得了揮汗如雨嗎?要經商營利,還要恪守士大夫的教條理念嗎?當大家都只以士大夫觀念要求所有人遵行不悖,這個社會是個死板不變的團體,社會怎能正常運作。

最近和同事聊天,談到某知名電視製作人,這同事提到他們是大學同班同學,大學時,那名製作人可是調皮出名,總愛和師長們唱反調,領頭和學校及老師們對抗。結果,今天他以個人的創意開創許多叫好又叫座的電視節目。我開玩笑說,還好那愛唱反調的學生今天是成功的製作人,現在得到評語是學生時代就點子多;如果今天沒沒無聞,或是犯了錯,今天的評語就會是學生時代就是壞胚子。

想想,這樣的人,並不適合做士大夫,但他卻是成功的電視製作人,當年如果學校再強硬點,硬把這愛唱反調的學生打入地獄,今天可就沒有這樣的人才。

再者,我救國團一個學長自己也提到他不論讀書時或是上成功嶺時,都不喜歡制式的教育,在成功嶺受訓因為會帶活動,加上自己也是那種「反動分子」,就趁著晚會時間,帶學員惡整班長,兇惡的班長在晚會上不好出氣,出操時,他就倒楣了。

不過,他有個性的特質,眼尖會拉攏,個性奇怪的連長個個都怕,卻只愛他的話,結果,他能因此躲過班長的惡整。這樣的個性讓他退伍後順利考進電視台當廣告業務,當年那樣的位置是多少人夢寐以求,因為三台獨大時,業者可是捧著現金等著要播廣告。這也造就他個現有的事業。

我想說的是中國自古即以科考為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因此,學生從小就是教育他們要考試,凡事要規規矩矩,要當士大夫。就像我兒子一樣,老師要求嚴格,嚴格到寫連連看時,用鋸齒狀的線條畫線就算錯,因為沒規矩。我兒因為活潑好動,點子又多,愛聯想,當然是老師眼中頭痛的學生,一直希望削除掉那不符合做士大夫的特質,但我認為那特質未來有可能是他成就事業的基礎所在。

有天聽廣播講到一個諾貝爾得獎者年輕時,老師出題指提供一個誤差無限小的氣壓計,要他們算出學校某大樓的高度。這位調皮的學生的答案是如果有這樣的氣壓計,一定是稀世珍寶,他會拿去送校長,並請校長告訴他那棟大樓的高度。

他的老師斥責這並非公關課,是物理課,希望學生以物理學回答。結果,這諾貝爾得獎者連給三個答案,第一是以大樓與氣壓計陰影比例計算大樓高度,一是以氣壓計高度量大樓階梯高度,總和出大樓高度,第三個是把氣壓計從樓頂丟下,計算時間,以自由落體程式計算大樓高度。他就是不肯答出老師想要的答案,那答案只是拿氣壓計在地面量氣壓,再到樓頂量氣壓,再以程式計算,就可以算出大樓高度。

試想,這樣愛出鬼點子,不按牌理出牌的學生在我們現有的教育體制下,除非遇到特別的名師,可能在茁壯前就被折斷了。因為那不符合我們士大夫的特質要求,不是嗎?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8018&aid=559902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的大兒子
2006/12/27 13:16

先生說:「家有活動好動、點子多的小孩的家長,更盼望能把小孩送出國接受美式教育。」

這種沒知識的家長才會這麼做。

我的大兒子就是活潑好動、點子多的小孩,他從小在美國長大讀書,從一年級到現在六年級,讀了三個學校,經過了十幾個老師,除了二年級時例外,學校老師都是不斷向家長抱怨。


小比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沒有絕對的事或想法
2006/12/17 00:46

各位的想法都很好!看著各位的意見,等於看出我們長久教育下的成果。每一個人各有其獨特氣質與天賦,那是教育所無法抹滅或改變的。即使,真的有人認為有些孩子因為名師帶領而成為優秀人才,或因為制式教導而埋沒天分。教育仍是一個配角!(當然,教育制度仍有其缺失在),那畢竟是人所訂定的。惟天時、地利、人和的交互作用才是造就一個人的關鍵!還有,每一個人為自己所做的選擇。


烈火.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是放在一起嗎
2006/12/06 19:20
這是品格與學問間的取捨問題嗎?或者說:老師是利用學生以標準答案來要求品格嗎?這不該牽扯在一起。事實上問題是:『老師不希望該問題以另類的方式呈現。就如此簡單而已』,你不該擴大問題。你的小孩知道,他的答案是正確的,但錯在用另外形式的線條(這個表現沒什麼大不了的)。這並沒有抺殺他對於解題的思緒。他甚至也知道該用直線。就如你的另外一個例子:一個諾貝爾得獎者,假使他沒有在課堂上做那些(有趣)的事,也無損於他未來能得獎[他不是因為在課堂上有那些(有趣)的作為,才讓他未來成為諾貝爾獎得主] ,而是生活在一個教育環境學習(教育環境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讓所有人:喜歡)。你的思緒就不就像『髮』的問題嗎?禁髮有助於學習嗎?沒有就該去除;回答問題的方式該固定嗎?沒有就該百花齊放,而應以各式各樣的答案處之。可是你有發覺嗎?我們所處的環境原就有他的原則,例如:年齡、能力、智力、性格、硬體、軟體、群體…等等,教育者總是領導者,否則學生如何從中得到:讀、寫、溝通言語能力呢?如果不是教育,那受教者如何表現出其特別的『回應』呢?教育家的『限制性』要求,倒是提供多元思考的『刺激』。你的貴子弟能不在日後思考今日之事,而有多方感受嗎?(或是覺得驕傲、委屈?或是更加能堅定自己判定是非正確的原則?)這些種種關於『個人』的事,也不能確定其在日後能做多少有益於他人、自己,或者關於邁進『善良』人生的體悟。反而是要求一個人『多所節制』則有最大的可能來成就自己的學習或是群體的成長。人,難道都無須於學習階段經歷這些『限制』嗎?最為荒謬之事,莫過於人本的『體罰』與『身體自主權』。現今教師或者有以處罰侵害學生之身心,也就是等同於『暴力』的『體罰』,以這來等同於教師出於管教時的『處份』,這是同一件事嗎?人本就是可以把他混在一起談,並以西方國家已經禁止體罰來非難自己的教育方式。一個運動員為了讓自己能夠充份且正義的表現,難道不該花很多的時間與汗水來練習嗎?他們拿著重重的訓練器材,咬著牙根忍受著肌肉的疼痛,身體的疲勞;甚至比賽時種種的身心煎熬;一位程式設計員,耗費時間,日以繼夜的修寫程式。我們的教員為幫助學生能有較佳的成就,以滕加之於學生,督促其學習知識與品性是你我曾經歷過的,這個部份過份與否,憑著個人的反省就知道了。然而這些怎麼可以與等同於『暴力』的『體罰』混在一談呢?如果不能分辨,就多了指責,如果昧於事實,何能達成其美善的境界呢?不曉得問題的根本原因,就無法解決問題,再加諸於上的,還是層層的負擔,可憐莘莘學子。

張源銘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教育中的品格與學問應切割不要簡化
2006/12/06 18:08

看到這麼多朋友的回應,感到高興,表示大家對問題有著不同角度的看法及論證。我提的並非絕對的正確,只是一時想法,提供大家參考。看看各位的看法,其中,我想說的是,我們是不是把做學問的方法與做人的道理放在同一道路上,同一天秤上去衡量。我們要求學生在道德上應是非分明,是有黑有白,道德及品格的對錯是共同認知的標準,我絕對贊成,也應力求學生在品格及道德上合乎標準,而且這些標準常是亙古不變,從孔子至今一脈相承。但是學校教的不只是道德及品格,還有學問,就是國文、物理、數學、化學等等,這些科目是有現有的答案,但這些答案可能曾經變動,並非永恆不變的。就像許多物理定律一般,有許多已被推翻,所以學問沒有絕對的答案及方法,教學時不能用教學生道德與品格的方式教導學生,學問的思考方向是多元的。

因此,我想說的是,教育裡要教的有品德和學問兩項,品德當然如大家所言,嚴格要求,是正確的,因為人類是群居動物,為了和諧相處,定要有大家都能接受的某一標準。不過,在學問上,就應保留更多的空間讓學生發揮,就如我家米魯克一樣,覺得連連看都畫直線有點無聊,把尺換個邊,畫鋸齒狀的線,答案是對的,但老師認為這是不聽話的小孩,所以那一題就錯了。這就是把道德與學問兩項混在一起的結果。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烈火.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是這樣的嗎?
2006/12/06 05:59
教育學生規規矩矩的,和他們的發展有衝突嗎?也有很多人一板一眼,掌握住原則成為很偉大的人,戴高樂總統不正是如此嗎?胡適先生有因為其母親的管教而無法出新嗎?孫運璿先生因為成長於傳社會中而沒有行政能力嗎?朱自清難道因此而寫不出文章嗎?林語堂先生因此而無法揚名於中西?孫文因此而未能革命?辜鴻銘因此而不特立獨行嗎?蔡元培因為當過翰林而無法辦現代教育嗎?徐志摩因之而不浪漫?這些人處在更加傳統的社會都未有所阻礙。明末大將袁崇煥,甚至是文官反而帶領軍隊,身先士卒的擊退努爾合赤,要不是崇貞偏執妖邪,那裏會有清朝呢?我見如你們這樣子的人,總想要從傳統找出破綻,反而不思考擁有的優點,並增加從新知所獲的知識、資訊來改善現況。所以像這種從舊堆裏翻事情來撻伐,真的看不出來有什麼意義。學校不如鼓勵學生:務必染頭髮、服裝力求每日多變、言語不驚人而不休、上課不在教室、聽課時或躺或臥;最後國家來個無政府主義更加刺激新鮮,不倍加美哉?^^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想推薦一半
2006/12/06 02:57

第一半:認同在教育內容上,不應只注重士大夫之學。

第二半:文末所講的那個小孩,到什麼環境都會出問題,如果他在我上課時這麼做,我不會給他分數,因為他答非所問,這和什麼創造性無關。下課後,我會找他來約談,告訴他何以他的舉止是不洽當的。

創意,是鼔勵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但是如果沒有基本訓練和知識,所有創意,等於是建在沙堆上的城堡,一時也許好看,馬上就要塌陷,甚至一開始就蓋不起來。

我同意在台灣的確有不少老師在抹殺創意,這樣的老師應該檢討,但不表示台灣要求精益求精的教育有什麼不對。

小學三年級時,我從鄉下轉學到台北,整個人灰灰土土的,寄住在一個同鄉那裡,和那同鄉以及二個小孩,共用一個房間,以及大雜院,有差不多一個月,父母都不在身邊,衣服穿了一個星期也沒得換,我猜可能早上洗臉也沒洗乾淨。

但是年少不識愁滋味,整天還是嘻嘻哈哈,準時上學放學。回來後吃完晚飯,也會自己乖乖去作作業。有次隔壁房大人在喝酒,鬧得很大聲,我忍了二個小時,最後還是跑去抗議(當然是沒用啦!)。

一次月考,那個老師告訴我們要發揮我們的「創意」,這考巻上只有是非,選擇,或填充題,都是有標準答案的,是考我們的知識,那有什麼創意可言?我看到考巻上要寫名字,於是就想,那麼把我的名字用注音符號寫,而且寫得很漂亮,這樣一定很有創意。我於是舉手,把我的想法告訴老師,那老師手上粉筆一丟,對我斥責說,就是你這種怪小孩才會有這種想法。

這個老師讓我自尊心受到很大的傷害,但我不認為他會使得我變成比較有創意或沒創意。反到是,如果我不會注音符號的話,即使我可能在注音符號上有一萬個創意也沒有用。


Montré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沒錯,人云亦云
2006/12/05 21:58

版主去看一下電影 The Dead Poet Society (starring Robin Williams) 就知道士大夫守規矩的教育中外皆然

Tonsil,你說的現象,我認為問題在於家庭與社會教育失能,所以學校有無力感.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不要人云亦云
2006/12/05 12:16

我們的教育制度僵化 ? ------>  但還是可以有王偉忠

我們的教育扼殺人才 ? -------> 但還是可以有丁肇中   李遠哲

對於台灣教育的批評    有太多的人云亦云

當了幾年老師

發現事實並不盡然如此

我沒看到聰明創意的學生

只看到在走道上叼根煙     滿嘴"操發幹"的學生

上課有人只顧聊天睡覺     能維持基本的上課秩序就不錯了

創意 ?  思考?      尊重?

對他們而言只是昂貴的奢侈品

好歹我們是個科大

學生不懂得尊重別人   更不懂得尊重自己

身為老師    只希望這些人不會影響其他人就好了

今天很多人看到台灣的現況

往往不由自主的批評台灣的教育    人云亦云

但是有誰能真正客觀全面的面對問題    提出建言

像版主講的這些不過只是標準的人云亦云

以我的觀感

現在台灣的問題正在於許多老師不敢管學生

國中國小全面失守

學生沒有程度   更沒有規矩

不尊重別人    不尊重自己

身為一個老師    最重要的職責是設法顧好每一個學生

不要讓他們落在最低標準之外   

將來能具備最起碼 的謀生技能和與人相處的禮貌

這是最基本的教育良心     也是避免現在這麼多人自殺最好的方法

至於諾貝爾獎得主?

台灣不是沒有

但有了諾貝爾獎得主後

台灣人民的生活有比較好嗎 ?        台灣的道德和是非標準有提升嗎?

台灣人民的幸福感有增加嗎?

對於老師而言   教育是穩定社會的工作

不是成就個人功業的平台

至少台灣目前不是這樣的環境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們要台北工專
2006/12/05 08:03

現在的國中畢業生無法進入好的技職學校。很多喜歡動手做的學生浪費了青春,去讀自己不見得喜歡的高中和大學。學費貴得必須半工半讀,不但浪費了青春、畢業還揹了一屁股的債,更可憐的是:找不到工作。

我們要台北工專!為什麼執政者要破壞技職體系?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何必又去怪祖先?
2006/12/03 17:50

龍兄的標題沒問題,但是來到廿一世紀距大清廢除科舉已有百年,離五四運動也已快九十年了,還把自己犯的錯誤歸給大中國傳統,我不能同意。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與世界其他農業社會一樣,中國傳統社會農業人口佔九成以上,工商人口並不多,至於政府內執政人員更屬少數,以科舉取仕則是唐宋以後的事。

至於讉責科舉是古時中國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從兩種觀點看來都是不正確的:

第一,中國社會歷史上並不缺少富農、富商、數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宗教家、哲學家及各種名工名匠,以龍兄看法都可視為出人頭地,他們並不以經科舉做官是出人頭地的唯一途徑。只不過現在的家長,以做官或企業高級經理人為成功的標準,才會造成文憑主義的抬頭。

第二,十九世紀前歐美社會沒有科舉,社會還是需要士大夫(所謂領導管理階級),士大夫來自貴族、武士,或由教會及學院(也是以教育貴族為主)出身的教士及文憑(推荐書)學者霸佔,直到拿破崙自中國引進考試制度,才對一般平民有較公平的入仕之途,中國的科舉是人類社會可以公平發展的創造,並不是我們的包袱。

來到近代,科舉的內容落伍而不知改進,才是中國的問題。

現在台灣教育的問題是家長的價值觀,及學術界對歷史的錯誤解譯所造成的,教育界又沒把特殊教育及職業教育弄好,因此所謂教改只是把問題越改越嚴重。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