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米魯克上學了之天呀!米魯克打老師(處罰不要帶情緒)
2006/09/17 22:29:51瀏覽1158|回應1|推薦8
話說米魯克雖然從四歲就開始讀幼稚園,理應對學校的群體生活及師生關係有一定的認知。不過,上了小學的米魯克還是出問題了,因為幼稚園的老師在功利因素下,對學生容忍度比較高,但學校是群體生活,基於教育理念等因素,不可能太遷就小孩的脾氣,我那好勝的米魯克終於「凸槌」了。

話說,米魯克的級任老師覺得讓小孩讀經有助穩定性情,找來熱心人士擔任讀經老師,利用每周三的上午老師開會時間教剛讀小學的學生讀經。心性還不定但個性好勝的米魯克無法專心聽老師教讀經,遇到老師有獎徵答時卻想急次表現。

開學才第二周,晚上我就到老師來電,告知米魯克在課堂上打讀經班的老師。一聽到米魯克竟然打老師,天呀,這在我們小時候可是「殺頭」重罪,目無尊長,孺子怎可教?想想我們夫妻倆也都是師專畢業,都曾為人師表數年,還未曾面對被學生打的狀況。結果,是我的小孩動手打老師,心中直呼「怎樣這樣?」因為自認對小孩的要求還算嚴,尤其是規矩,怎會出現兒子上學不到一個月就打老師的重大問題。

在電話裡不斷向老師賠不是,並請老師代向讀經老師致歉。

掛完電話,心中一股怒氣直往上衝,不過,我先讓自己心情沈澱一下。決定還是要問清事情經過,讓米魯克自己說說到底怎麼回事。也要利用這個過程削減我的怒氣,以免做出過度的處罰,多了情緒,少了是非。

乳臭未乾,還有點天真的米魯克看到我表情嚴肅要他到房間溝通,就知道事情大條啦。在我多方推敲及追問下,組合出事件始末。當天上午級任發了一個軟性墊板給學生,級任有時去辦公室,讀經老師上課時有獎徵答,愛表現的米魯克就一直舉著手。誰知老師一直都沒點他名(應該是他上課沒專心)。

直到最後,眼見老師都不點他,米魯克動怒啦。拿著軟墊板捲成直筒狀,從座位站起走向講台,趁著老師轉身時,打了老師的背一下。讀經老師是熱心的義工,一時不知如何處理,請隔壁班的級任老師代為處理,隔壁班老師就帶米魯克到他班上。為了安撫還在生氣的米魯克,還給了米魯克一顆糖果。

了解過程後,心裡的緊張和怒氣也消了。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罰站是少不了,但罰站之前,嚴肅的告誡米魯克,在學校要尊師重道,更耐心的說明,老師點名要學生發表或回答,一定只有少數有機會,大多數的人沒有機會,要學會「放下」,不能什麼都要爭。等他聽了我的說明,再要求他罰站半小時。

對一年級的小孩說這樣的道理是有點難,好像沒有用。事實上,經我不斷提醒,米魯克過了半了,真的能輕鬆面對這樣的局面。

不論是當家長或老師,最怕的是盛怒之下的處罰,因為盛怒之下的處罰不只有是非,還有情緒。小孩犯罪,當然要處罰,這是我的觀念,因為大小犯錯要被審判、監禁。小孩有犯錯的權利,但也要有接受處罰,免再犯的義務。但處罰最怕是摻有情緒。

因此審問就是消減情緒的方法之一。畢竟,大人犯法也是經過冗長的審判程序,最後的審判就少了情緒的因素。對小孩的處罰也一樣。打老師一聽是重罪,但米魯克犯的錯是不知規矩為何物的結果,是他的辨別力還不足。錯了要罰,但我們教育不足也是原因之一,因此,罰站即可,還要加上不斷告誡,遇有機會,就要再機會教育,就能讓他不二過。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8018&aid=150512

 回應文章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問題的教學法
2006/10/19 16:03

上星期五中秋節,讀六年級的兒子班上校外參觀(在這裏是中學一年級),回校時有一個多小時的空檔,於是他們的一個主科老師(美國中學沒有導師制度)找我去講中秋節的故事,順便介紹幾個中文字。

我在黑板上畫了太陽,月亮,山,和水流的圖案,然後隨意指了一個問學生那是什麼,一堆人舉手,卻沒有人回答。因為我只能點一個,自然造成不少失望,有趣的是,有時我發現,根本不知道答案的學生也有人舉手。

原來,在美國(或許在台灣也有很多老師是這樣),普遍性的,在上課時,老師會問說:「誰知道什麼什麼‧‧‧」(Who knows....) 他們要求學生要舉手,被點到後才能發言。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問題的提問教學法。

我們既然是集體教學,那麼這個問題當然是問全體的學生,所有的學生,應該都要準備回答才對,既然如此,還舉手幹什麼?學生一舉手,老師便只能選一個人來作答,結果呢,有舉手沒有被選到的,很可能會很失望,而那些沒舉手的,你根本不知道他們到底知不知道答案,有沒有在聽課。我在當老師的時候,絕對不用這樣的方法。

我上課,學生只有在兩個情況下會舉手,一是有問題,二是有要求。我上課提問時,有兩個做法,一個做法是,一聽到問題,所有學生都要盡量作答。然後我經常會以同樣的問題,任意抽點某個學生回答。看情形,有時我會抽點一個,有時我會抽點三、四個。這個作法通常在平常上課,或講新課程時用。為什麼這麼做?原因很簡單,這種方法可以使每一個學生,不管會不會,都要認真聽課,用心思考,沒有辦法打混摸魚,同時也不會有人因為舉手沒被點到而失望。

另一個做法是,我做了一個簽筒,每一個學生有一個簽,上面是他們的座號。我先問問題,然後抽簽,由抽到的學生答題,答對有獎,答錯沒獎(這已經就是一個處罰了)。這個做法通常用在有獎徵答的時候,題目會比較有挑戰性,獎可能是一個貼紙(對小學生用),或是加分(對中學生用)。如果沒有答對,就繼續抽簽請下一位學生答。很重要的是,答過題的簽,不論對錯,都要繼續放進簽筒,否則那些已經答過的學生,有一些就會開始心不在焉。

你兒子的講經老師,如果用這個方法來有獎徵答,你的兒子應該不會氣得要去打他。

我兒子在小學二年級時,在周末的中文班時,曾經遇到一個台灣來的女老師,這個女老師很年輕很有活力,她上課時一半以上的時間是用提問的方式。但是她讓學生舉手回答,由她挑選,答對的就在小朋友的名字旁邊畫一個蘋果。由於問題不難,而且她經常放水,只要被點到的,幾乎都會得到蘋果。她是儘量公平,但是小朋友有十多個,一堂課裏一定有人點到的多,有人點到得少,我的兒子經常因為「被點到的次數不夠多」而發脾氣,有一次還氣得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