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陳長文:解散國會、打破僵局 讓台灣重新向前
2013/10/18 05:35:57瀏覽375|回應0|推薦1

2013/09/30中國時報

一場國會議長的關說司法風暴,燃燒到現在,發展成了台灣的全面僵局,大家各說各話。馬英九總統「咬定青山不放手」,認定王金平院長關說司法,而他不能接受一個關說司法的議長,不能接受就是不能接受;王金平院長則是「管他東西南北風」,打電話只是「練肖話」、「提醒不要濫權上訴」,這不是關說,我說不是就不是。執政黨的兩大龍頭僵住了。

一句「做好立院沒有王金平的準備」,大家也各執一詞,江宜樺院長說他原文本意不是如此,民進黨則要他為評論王金平之事道歉,否則就不讓江院長做施政報告。沒有道歉,就不讓上台。國會多數黨的國民黨,全然束手無策(或者刻意束手無策?)。維繫國家運作的兩個大院,行政院與立法院,僵住了。

但真正僵住的,既不是馬英九與王金平的恩怨情仇或大是大非,也不是立法院裡,江院長的道不道歉、上不上台。真正僵住的是整個台灣,僵住了台灣的動力、僵住了台灣的契機、僵住了台灣該有的理性、僵住了台灣人民彼此的信任和對政府(包括司法)的信心。於是,民意高度期盼,「大人們不要再鬥爭了」,連民事法院的法官,都放下了審判中不語的原則,忍不住要當個時事評論員,將憲政議題以民事糾紛處理,要雙方和解,告訴兩造「後退原來是向前」。

但是,對國民黨、對馬英九來說大是大非的問題如何和解呢?難道要馬總統容許台灣成為「關說司法共和國」嗎,所以馬英九「退無可退」?王金平也是堅持「錯不在他」,他沒有關說就是沒有關說,因此,何退之有?

在內閣制國家,遇到國家的重大僵局,為了避免長時間的僵持,重創國家的發展,有一個解決僵局的機制,就是解散國會,讓民意對僵局做出最後仲裁,但這也有缺點,解散國會、重組政府,會傷害施政的穩定性;在部分總統制國家,固定任期制,固然可以避免頻繁的政府改組傷及政府的穩定性,但缺點則是,一旦真的遇到了無法可解的僵局時,除了政務嚴重停擺、社會會因此嚴重對立。

中華民國在憲政設計上,採取的是雙首長制,稍稍偏向總統制,重視政務穩定,總統不能主動解散國會,這也使得重大僵局解決的機制相對不足;但這只是原則,仍有例外。

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立法院得經全體立法委員三分之一以上連署,對行政院院長提出不信任案。不信任案提出後,應以記名投票表決之。如經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贊成,行政院院長應於10日內提出辭職,並得同時呈請總統解散立法院。」也就是在國會對行政院提出不信任案倒閣時,不信任案成立之時,總統可以宣布解散國會。

筆者必須說,這次的關說司法事件,已經讓台灣陷入憲政史上最嚴重的僵局。地院的「民事」裁定以及進行中的抗告(甚至釋憲)等司法救濟恐已無法有效打開政治僵局,如已別無他路可走,則朝野應考慮透過倒閣並解散國會,讓民意重新仲裁,讓停頓的政府取得前進的契機。

在議長關說司法這件事上,不能說馬總統的堅持沒有道理,但社會上,「大局為重」的期待主要是放在馬英九總統身上,要馬英九退讓一步,這卻有混淆是非之慮,為什麼大家就不要求關說司法的王院長,「大局為重」,後退一步呢?顯然,王院長堅持從個人角度,不接受任何關說司法的指責。既然各方(馬總統/國民黨、王院長/民進黨)皆無可退卻,就讓國會解散,讓民意重新裁決。

一旦國會解散後,王院長可以回鄉投入區域立委的選舉,取得民意的支持。而對馬英九總統來說,解散後的國會,如果重新改選國民黨仍贏得多數的席次,代表馬總統的堅持擁有了民意的後盾。但若國民黨敗選,民進黨贏得多數,政治現實必須尊重民意,那麼,就該啟動雙首長制的政務換軌,將行政權交給民進黨,讓民進黨在新的民意基礎上領導政府。

「後退才是向前」,這樣的說法,把關說司法的憲政議題與個人恩怨(民事爭訟)畫上等號,筆者不能認同。應該說,「齊退才能前進」,必要時解散國會,才能讓台灣打破僵局、重新前進。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9069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