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8/12 05:30:51瀏覽378|回應0|推薦0 | |
2013.07.14 新疆宗教保守主義的內因 現代伊斯蘭復興運動直指兩大命題:民族問題和社會問題。對新疆維吾爾社 曾對新疆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宗教人士阿布里柯木,事實上扮演的正是庫特布、霍梅尼等人的角色。由於官方對阿布里柯木的相關信息披露甚少,除了被巴基斯坦擊斃的塔利班高級軍官馬合蘇木是其弟子外,我衹能知道1990年代的許多暴力事件也是他播撒的火種。 1997年初由地下宗教引爆的伊寧事件,是75事件前新疆最大的社會震蕩。其發酵醞釀過程以及繼後的社會影響具有典型的樣板性。阿布里柯木的弟子到伊寧地區傳教時,當地維吾爾社會正是一塊宜於傳教的土壤。當時因邊貿等因素,伊寧崛起了一個富裕階層,吸毒、酗酒、賭博、包二奶等現象泛濫,它是新疆愛滋病最嚴重的地區。阿布里柯木倡導的高尚的、有道德的生活方式的主張符合人們的期待,他們以郊外傳統“麥西萊普”聚會的方式吸引了大批人,人們在戒毒、戒酒、戒賭的同時,亦被其極端主義觀念俘獲。 伊寧事件後,官方以強力方式清除了各種可能的暴力隱患,但地下宗教活動卻並未因此銷聲匿跡。“塔里浦”(即“塔利班”在維吾爾語中的拼讀)被人們認為是品行可靠值得尊敬者的稱呼。如果一個人宣稱因為宗教問題受打壓,私下裡會獲得社會的尊敬。在追逐時尚和國際化上曾經領潮的伊寧人,很快變成北疆最保守的城市。 宗教是強化民族認同和向心力的最便捷方式,而民族問題導致少數民族不斷強化宗教信仰以增進民族認同的例子不勝枚舉。在蘇聯,有宗教意識原本並不強烈的猶太人在民族歧視政策下宗教意識不斷強化的例子,在英國,則有愛爾蘭的天主教徒觀念變得格外保守的例子。75事件後,維吾爾社會宗教熱情加速,正是民族關係惡化的表現。新疆宗教保守主義熱潮的另外一個土壤,是現代化轉型過程中的社會困境和焦慮。 改革開放,逐漸打碎了束縛人們身心的舊體制,但從舊體制的熟人社會進入陌生人社會時,又帶來了普遍的社會歸屬感問題,心靈寄托等社會焦慮。尤其是建立在熟人社會中互相評議、監督、制約基礎上的道德體系、信用體系隨著熟人社會的瓦解一併崩塌,而基於新的社會組織方式上的道德體系尚未建立起來,必然會出現道德淪喪、信用滑坡之類現象。除了可渴望自由的年輕人,人們會普遍懷念溫情脈脈的舊時代,集體無意識地傾向於回歸傳統。 在新疆,這種社會焦慮和渴求更為迫切。因為內地漢族社會從清末就開始遭遇強烈的外來衝擊,五四運動後,不斷接受各種外來現代化思潮的洗禮,它在由傳統社會步入現代社會的過程中,痛苦和困惑經歷了一個更長的釋放過程。而維吾爾社會幾乎是瞬間、被動地迎來了這一社會巨變。此外,維吾爾社會在發展長期滯後,突然受內地現代化大潮衝擊時,競爭中處於不斷被邊緣化的獨特困境,而相對邊緣化的集體處境,更容易轉而投身宗教尋求心靈慰藉,以此來消解現代化的衝擊。 某種程度上,新疆的宗教保守主義思潮,與內地漢族社會的宗教熱、儒家熱、漢服熱、毛澤東熱乃至地下非法宗教的盛行,是同一社會現象在不同環境中的表現。差別僅僅在於,穆斯林社會從未中斷過自身的宗教傳統,而中斷了傳統的漢族社會,衹能從境外和各種墳堆裡尋找精神資源。順帶說一句,在新疆民間學者塔伊爾先生看來,五四運動以來的各種思潮衝擊,使漢族與維吾爾族在遇到外來刺激時,產生了完全不同的價值判斷體系,漢族形成了一種不假思索的價值選擇偏好,即在“西方的”和“中國的”、“現代的”和“傳統的”、“國際的”和“民族的”這類對立標簽中,會毫不猶豫地選擇“西方的”、“現代的”、“國際的”,而維吾爾族在面臨新的外來事物時,很容易陷入接受它後,“我們是否還是我們”的糾結當中。 民族問題和轉型中的社會問題(後者可參見我的《新疆維吾爾社會正陷入深重危機》一文),在今天的時代大背景下,很難看到根本好轉的可能,民族關係的緩和尚有政策施展空間,而社會轉型困境問題,漢族社會都未將自身問題真正納入學術視野,更不要提以社會建設方式來解決它。按這個趨勢發展,或許有一天你將會看到,甚至在烏魯木齊,你也難以看到不戴頭巾的維吾爾女性。 相關閱讀: 1.維族人的失望與困境-----黎陽(2009. 7) http://blog.udn.com/teddy5422/3169661 2.烏魯木齊大屠殺 再現中共暴力本質(2009. 7) http://blog.udn.com/teddy5422/3121224 3.維吾爾人歷史宗教文化挖掘新疆事件根源 ---- 余英時(2009.8) http://blog.udn.com/teddy5422/3185312 4.維漢衝突!中國新疆連環攻擊 15死28傷(2011.8) http://blog.udn.com/teddy5422/5490120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