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9/16 21:30:41瀏覽184|回應0|推薦0 | |
2016-09-10 今天退休制度的災難是銓敘部高官兩度為非做歹造成的,整個過程久,內容複雜得不得了,社會大眾,甚至包括銓敘部之外的絕大多數公務員都很難搞清楚狀況,以致於不知道他們賴以領退休金的「制度」是當時銓敘部高官為非作歹而來的,於是,絕大多數的無知公務員就成了捍衛邪惡制度的紅衛兵,改革便難上加難。 為什麼公務員退休所得比在職時領得多,替代率破100%,舉世所無,這不偷、騙、搶有可能嗎?上街頭的大將軍、局長、公務員都說自己是依國家制度領退休金的,不是偷、騙、搶。 那麼國家的這個制度又怎麼來的?難道是天上掉下來的?還是國家自己生出來的?這個制度還不是公務員草擬出來的嗎?說得再準確一點,就是在銓敘部主導下會同財政部、人事行政局的高官起草分別在1979年和1992年兩次由萬年國會修法通過的公務員員退休制度。而當時兩㳄立法過程就是如假包換的詐騙。 先從18%開始談起。 18%有兩種:一次退領與公保養老給付 就像上街頭的退休大將軍、分局長講的,二次戰後台灣軍公教待遇,不管是月俸或月退俸都低得不像話,所以,從1958年到1965年陸續採用一種給軍公教一次退休金然後讓他們領18%優惠存款的制度。一次退往往不到100萬,優存領下來也不過一萬上下,有的90多歲老人還在領這種錢。現在靠一萬利息根本活不下去,但是直到1970年代初期,公務員一個月薪水超過一萬的很少,所以軍公教退休都寧願領一次退再存18%,而不願領月退。就這樣,一次退領18%的就成了第一種的18%。 到了1970年代,經濟起飛,1970~1990年的20年間,公務員薪水調整得飛快,還經常一年就調20%的,例如1974~1982年,同一職等才8年就調整成了4.7倍。於是比起在職的,領一次退18%優存的便愈辛苦了。於是1974~1975年之間,便讓公保、教保比照軍保,把18%擴大納入公保養老給付。公保養老給付的18% 就成了第二種的18%。 現在出問題的18%就是第二種,不是一次退的18%。民進黨從2004年討伐18%以來,都沒有把兩種差別分開來,兩種18%混為一談的結果,使領一次退18%的苦哈哈哀號;使獲利最誇張的-既領月退俸又領養老給付18%的人有了乘機打爛仗的空間。 經過這樣調整,退休有了兩種18%後,就更少人願意領月退休金了:既因為月退金少,又因為沒有撫卹金照顧遺族,領月退沒有安全感,結果以1978年為例,領一次退佔82%,領月退很恰巧,正好只有18%。 當時的退休金和現在的儲金制不一樣,不是公務員每月提撥薪水的一部份儲蓄起來成為基金,退休時再從基金中按月領,而是由政府全額撥放的,叫恩給制,在這制度下,一退休一個人就從國庫領走一大筆,雖然當時在國家經濟處於突飛猛進的年代,但是國庫也都吃不消,於是為了減輕國庫的負擔,在1979年進行了一次大改革。這次修法建立的制度,現在叫做「舊制」。 舊制的退休金是這樣算的:公務員算退休金時最高可以累積到30年年資。30年切成兩半,前15年1年算5個基數,後15年一年一個基數,每一個基數給他退休前最後薪水的1%,這樣以7年前簡任第十二職等30年年資本俸45,665,職務加給25,010,毎個月領70,675元的公務員為例,他的退休金是:45,665x(15x5%+15X1% )+930(實物代金)=42,028 單算這樣,替代率是70,675的59.47% 這已經是先進國家很過得去的標準了(現在美國是59%,澳洲65%,加拿大55%)。但是台灣還得加上年終獎金5,425元(年終慰問金每個月平均下來數額)=47,454元。47,454除以月薪70,675元,所得替代是67.14% ,這更是美、澳、加都比不上了。 既然是這樣,除非公務仍然決定領一次退,否則所有的優存18%就都應該取消了,但是當時銓敘部官員為了圖利自己,雖然取消了一次退休金的18%,卻把養老給付的18%優存保留下來,這筆優存加上去的結果是:47,454 + 1,643,940(養老給付)x18%=72,113。替代率竟達到了102%!這替代率竟然等於是美、加的雙份! 這樣離譜的改革,縱使能緩和大家集體一次退,一下子給國庫的太大的眼前壓力,但是每人的實質給付倍增,未來累積下的總體國庫支出將倍增,國家財政壓力將更加沈重。國家信賴他們,把減輕支出保護國庫的重任交付給他們,而他們卻利用國家的災難和人民的信任反而進行掏空國庫圖利自已,這不是詐騙是什麼?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