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梁曉聲:鬱悶也源於奴性等國民劣根性「病灶」
2012/03/12 16:30:13瀏覽300|回應0|推薦0

記者王法艷

雖然早期的知青文學寫作極具理想主義色彩,但梁曉聲給很人的印象就是「老憤青」,從上世紀90年代,他的作品開始充滿鮮明強烈的批判,日前,他把脈國人情緒的新作《鬱悶的中國人》由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接受本報採訪時,他說這些年的經歷讓他擺脫了情緒化的憤懣,試著「有話好好說」,這不是變乖巧了而是讓人家更易於接受自己的觀點。在他看來「鬱悶」是當下人們最普遍的表情,它就像積雨雲,若越積越多互相碰撞可能帶來電閃雷鳴,但也可以被清風吹散,而這「清風」就是人文精神和社會進步。

梁曉聲在《鬱悶的中國人》開篇就寫道:「心靈之扁平呈現於臉,而滿臉寫的只不過一種表情——失我之鬱悶。人們鬱悶於時代,可又不得不適應五花八門的時代規則。」

當被問及自己是否會鬱悶時,梁曉聲說:「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現在很少為自己個人的事兒鬱悶,我更關注的是超越個體的普遍鬱悶,我書裡寫的鬱悶不是沒趕上公車上班遲到了,不是談戀愛鬧情緒了,也不是去看牙醫生態度不好,而是一幢幢樓房賣出去房地產開發商是億萬富翁了,那些蓋樓的人得到了多少呢?之前有活蒸娃娃魚,泥鰍穿豆腐,這些都是壞掉的心性,也讓人鬱悶;入學托關係,住院托關係,托關係成了大多數人的生存之道,都不得已地或熱衷於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用於經營各種複雜而微妙的甚至蠅營狗苟的關係,這讓人鬱悶;人們不愁吃喝了,但不知從何時起,蘇丹紅、瘦肉精、染色饅頭出現了,甚至『爆炸西瓜』、『絕育黃瓜』等聞所未聞的食物也被發明出來。」

《鬱悶的中國人》立足捕捉當下中國人最真實的體驗,通過廣袤的社會風景和豐富的社會情緒樣本,從歷史的縱深度,探究「鬱悶」之成因,如一本國人的「情緒簡史」,梁曉聲說:「新書不是為了牢騷而寫,也不是像一些電視上的養生節目那樣,教你如何擺脫鬱悶修身養性延年益壽,而是希望各階層均努力,找到突圍之路。」

「鬱悶像積雨雲,人文精神是吹開它的清風。」

梁曉聲認為,鬱悶既有文化和個體能力欠缺等現實原因,也源於奴性、自哀自憐、消極遁世等國民劣根性的「病灶」,「鬱悶就像積雨雲,若天上烏雲密佈,積雨雲和積雨雲互相碰撞在一起,就可能產生電閃雷鳴,其實,積雨雲本身並不可怕,清風就可以把它吹開,而這個風除了人文精神,不可能是其他,而人文精神起作用的前提是社會分配與供給的公平,法制的公正、透明。

通過多年來對人們情緒狀態的觀察,梁曉聲發現:「網絡和現實是不完全一樣的,從網上,時常看到的是鬱悶或憤懣,但也正因為有這麼多情緒都集中消解在網絡中,發洩情緒後,人們回歸現實又自覺納入秩序、規則甚至包括潛規則中,因此網絡在某種程度上成了高壓鍋的氣閥。」但梁曉聲對時下盛行的微博卻頗有「微詞」:「一些人沉迷於當公共知識分子,為了增加粉絲和引起社會關注,經常弄些沒常識、聳人聽聞的東西。」

談及316日全面開始實施的微博實名制是否會限製表達時,梁曉聲說:「為什麼一旦實名制了,你想說的就不能說了?經過深思熟慮,必須說出來的話,無論實名與否,都是要說的。」

10多年前,梁曉聲的一部《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引發廣泛關注,直到去年還推出了新版。在《鬱悶的中國人》中,梁曉聲彌補前書的遺憾,特意做了「當今中國青年階層分析」,從不差錢的「富二代」、中產階層兒女、平民階層兒女和農家兒女等一一剖析。在他看來,「富二代」及其父母很多都是「速成」起來的「貴族」,而巴爾扎克有一句名言是「培養一個貴族至少需要三代的教養。」

能富起來固然是好事,但「遺憾的是,他們一旦貴族起來,在風度、禮儀、言談舉止方面,反而變得越發缺少甚至沒有教養,忘了自己其實是—— 可能不久前仍是老百姓的兒子。」梁曉聲說:「『富二代』一般只比『爸』而不怎麼比『爺』。因為一比祖父,現今的許多達官新貴、才子精英、文人學士、名媛淑女,則也許統統都只不過是農民的孫子孫女了。」

無論對哪個階層的青年人來說,梁曉聲認為青年人都要注重自己內心的建設,包括文化方面的修養和提升。另外還要明白自己的能力,清楚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我目前必須做什麼。

「為什麼我們對『平凡的人生』深懷恐懼?」

梁曉聲在一所大學做講座時,一個大一男生曾跟他說「如果在30歲以前,最遲在35歲以前,我還不能使自己脫離平凡,那麼我就自殺」,什麼是不平凡呢?「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起碼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車,起碼要成為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吧?還起碼要有一筆數目可觀的存款吧?」

回家後,梁曉聲特意查了一下《新華詞典》,「平凡即普通。平凡的人即平民。泛指區別於貴族和特權階層的人。」梁曉聲開始思考:「做一個平凡的人真的那麼令人沮喪嗎?在他看來,這是一種文化傾向的流弊所致,如今過分熱忱地兜售和宣揚所謂「不平凡」的人生招貼畫的現象隨處可見,尤其是廣告,「委內瑞拉的總統查韋斯,不允許在國家電視台裡播價值超過10美元玩具的廣告。因為這對貧窮的母親和孩子們是很大的刺激。而我們現在的電視裡,經常是關於夢想的節目剛過去,房地產廣告就跟著來了。除非你裝聾作啞,否則是絕對不可能沒有什麼想法的。」

所謂不平凡的人的人生質量,差不多又總是被歸結到如下幾點:住著什麼樣的房子,開著什麼樣的車子,有著多少資產……梁曉聲認為這漠視了平凡人的社會地位以及人生意義,這是一種「窮怕了」的後遺症。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6204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