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6/05 08:50:12瀏覽305|回應0|推薦0 | |
2016-06-05 〔記者黃欣柏、溫于德/台北報導〕 蔡英文總統日前宣布將召開司改國是會議,但台灣大學法律系教授陳志龍昨在「司法改革的新思構」研討會中語出驚人表示,建議新政府不要召開國是會議,而先從解決台灣「司法癌症」做起;擔任引言人的新竹地檢署檢察官陳瑞仁則認為,若新政府一定要開會,第一階段就該從「全民開罵」開始,找出人民對司法不滿在哪。 陳志龍昨指出,一九九九年的全國司改會議就是「玩假的」,反讓司法變得更糟;如今新政府找相關人士再開一次會,就好像「生病了卻找一堆病毒來開會」,恐怕無法解決問題,建議新政府先從解決「司法癌症」、重建司法獨立開始做起。陳志龍認為,台灣感染了由「貪瀆病毒」引起的司法癌症,司法機關形同「民間公司化」,司法官擔任「官股股東」,負責用司法案件迫害平民百姓;擔任「民股股東」的大型事務所律師,則出面扮演救星,藉此收取高額利益,合演雙簧欺騙戲碼,壟斷金錢與權力,司法獨立性蕩然無存,進而引發其他問題。 前檢察官改革協會發言人陳瑞仁則建議,小英政府若要召開司改會議,應分成三階段進行;首先第一階段就是「全民開罵」,真正聽取人民對司法的不滿,第二階段則是決定議題,第三階段是將議題交給法官、檢察官及律師等實務界人士討論解決方案,最後將方案交給學界、人民討論,再送立法院審議。 研討會引言人、南臺科技大學副教授羅承宗則引述法務部長邱太三過去的發言,強調我國司法官會被人民鄙視,完全是咎由自取,尤其檢察官濫權狀況嚴重,建議新政府可將改革力量聚焦於檢察體系。羅承宗提出四大改革方向,包括廢除特偵組、將濫權追訴罪修改為得提起自訴、刪除《國家賠償法》第十三條,讓司法人員的國賠責任回歸一般公務員,以及修訂《檢察署組織法》及《檢察官法》,真正實現檢審分離;羅也預言,不久後立院將會出現相關提案。 人民參與 落實司改 2016-06-05 記者黃欣柏/特稿 今年初,蔡英文終於走完「最後一哩路」,成為台灣首位女性總統,當她宣布將召開司法國是會議,各種改革意見也立刻百花齊放,或許這代表著新政府令人期待,但同時也可能是改革最大的阻力,蔡英文要如何取得各界共識,簡言之,民意才是最大關鍵! 綜觀各界意見,不難發現過去司改失敗的原因,就在於意見分歧,除了司法院與法務部之間有嚴重的本位主義存在,屢屢互相牽制外,包括司改會等民間團體,也提出許多改革構想;若再加上各門各派的學者、律師,新政府要在一場國是會議中取得各界共識,只能說,難度極高。 若要替司法改革立下一個目標,肯定是「建立讓人民信任的司法制度」;但諷刺的是,過去參與司改者,卻正是擔綱演出司法滑稽劇的班底,無怪乎台大教授陳志龍昨在研討會上直言司改會議都是「玩假的」,若無法脫離既有窠臼,這場會實則大可不開。 回顧十七年前的全國司改會議,轟轟烈烈留下一千八百頁會議紀錄,結果卻成效不彰,最被詬病的,就是缺乏總統的主導力量與人民的意見參與,足見缺乏民意基礎的改革只是一場春秋大夢,雖見滿身淋漓大汗,回首卻是枉然。 如今蔡英文開出司改支票,將成為首位以行政力量主導改革的總統,十七年前的缺失已修正其中一項,未來若能讓改革兼備民意,甚至「挾民意以令諸侯」,或能有助於破除盤根錯節的利益與勢力協商,真正邁出改革的「第一哩路」。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