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宇昌案投資十大疑點全解密 (2) ---- 今週刊
2011/12/16 22:49:20瀏覽249|回應0|推薦0

賴筱凡、張瀞文



一場產業大老聚會讓蔡下決心



 當時蔡英文隨蘇貞昌下台,一場在蔡家的產業大老聚會,成了蔡英文投入宇昌的重要關鍵。那一天,蔡英文家裡來了好些位產業大老,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翁啟惠、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裕隆董事長嚴凱泰,都是座上賓,「那時蔡英文剛從副院長位置下來,心情是有一些落寞的,所以這場聚會裡,大老才會一直給她出主意,有的建議她出國散心,翁啟惠則是嘗試性問她,要不要考慮投入生技產業。」陳良博談起這段回憶,這幾乎是TaiMed創辦團隊第一次跟蔡英文連上線,然而,蔡英文卻提不起一點興趣。



 原本蔡英文計畫要到摩洛哥旅遊兩周,簽證申請了許久卻下不來,於是,在翁啟惠的建議下,蔡英文把旅程改到了美國,親自拜訪陳良博、楊育民等人。「我記得很清楚,當時蔡英文的第一站是先到美東波士頓,由我負責,帶著她跑了好多家生技公司,還到紐約華爾街,介紹美國做生技創投的人士給她認識,就是要讓她知道,國外發展生技產業的成功模式。」陳良博說,當時蔡英文還未確定要投入TaiMed,但他只能盡力說服她。蔡英文的旅程還到華盛頓見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台籍官員,再飛到美西聖地牙哥、舊金山,最後見到楊育民及台灣生技創投董事長張有德。旅程結束一周後,八月十一日,一封從台灣發來的電子郵件,寄到了陳良博、楊育民的信箱裡,邀請他們回台灣說明,寄件人正是蔡英文。



 那是一個夏日的午宴,由蔡英文作東,「她找來張忠謀跟(智融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就是請他們來看看我們團隊成員。」陳良博不諱言,蔡英文也知道這個投資案風險很大,所以她決定投入前,還先找張忠謀與施振榮諮詢,替她看看這個創辦團隊的「人面」。就在蔡英文決定投入之際,同年八月二十一日,那份由陳良博草擬的投資說明書,才正式將蔡英文的名字列入團隊之中,也為四年後整椿宇昌案埋下最大爆點。「我真的不了解,為何這份八月寫的投資說明書,最後在經建會手中,日期變成三月三十一日。」這一夜,陳良博幾乎沒什麼睡,為了找這些陳年資料,他翻箱倒櫃,整理一封封電子郵件與文件,就是希望把真相攤在陽光下。



講好資金沒到位,政府又換人



 另一方面,當時同樣跟台灣競爭TNX-355的,國外還有兩組人馬,即使翁啟惠與基因科技的合作案談判有進展,但基因科技給宇昌的時間壓力也不小,知情人士透露,當時談定國發基金入股40%,或者更多,但其餘部分還是必須遊說民間資金投入,但生技業高風險真的讓許多創投卻歩。「你去看看當時投資生技業的銀行創投,績效好的有幾個,錢真的難找!」不願具名的國內創投業大老感嘆,說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要拿一五○億元發展醫療產業的人,真的不夠負責任,因為據了解,這一五億元至今都尚未投入,更別說兩椿案子風馬牛不相及。



 眼看宇昌案還差20%資金缺口
,「各家銀行我們都去拜會過,光是兆豐金就不知去報告過幾次,還找來好幾家銀行,一開始都說好,真正到要開支票的那刻,什麼理由都有。」陳良博感嘆,縱使當時蔡英文已在團隊裡,但也說不動各方金主。「如果我自己都不投的話,別人怎麼會進來。」找錢找到迫在眉睫下,蔡英文一個拍板,她回頭去說服家族,要潔生投資出面拿出六千萬元,投入台懋生技,再由台懋持有宇昌二成股權,「當時蔡英文家族投資台懋是去救火的,後來其他資金到位,台懋陸續增資後,蔡家持股也稀釋到只剩15%。」熟知詳情的人士透露。所以,宇昌在
七年九月三日才登記設立、成立籌備處,兩天內就讓會計師完成驗資,五日變更登記後,宇昌正式成立。



 但考驗才正要開始,在國發基金第一筆四千萬元的款項於九月三日匯入後,十月、十二月又陸續匯進八千萬元與一點四四億元,總計國發基金投入二點六四億元,持有宇昌40%股權,實收資本額達六點六億元,這些過程,至今都明載於中裕新藥的年報裡。六點六億元(約兩千萬美元)的資本額,距離基因科技要求的三千萬美元,還有一大段路,「可是,時逢總統大選,政局詭譎,沒人說得準,國發基金答應要投的錢自然也喊卡。」知情人士說。



 這一拖,又是五個月過去,政黨輪替,陳水扁政府換成了馬英九政府,宇昌的發展就這樣懸在半空中,有些原始股東實在無法坐視宇昌空轉,更何況像永豐餘集團旗下的上智生技創投、統一國際等,幾乎都是銜命要協助政府扶植生技產業。



生技產業特性迥異,頻招誤會



  八年夏天一通從台南打到美國的電話,捎來統一要退股的噩耗,宇昌內部彷彿是寒冬。甚至連政府原先規畫要在台懋生技之下,再增設一家台懋創投公司,「當時國發基金也核准通過,答應投資八點七五億元,但民股部分根本籌不出來,最後才胎死腹中。」知情人士說。



好不容易才從基因科技手上技轉來的新藥,歷經一波三折才成立的宇昌,更別提身負開闢台灣生技業發展的重任,創辦團隊實在無法看宇昌夭折。於是,在翁啟惠奔走下,才找來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醞釀退場的統一國際股份由潤泰接手,希望專心任黨主席一職的蔡英文,也將潔生於台懋的15%股權全釋出,加上宇昌在八年五月增資三點一億元,全由潤泰認購,才成了宇昌最大股東,進而在九年三月董事會改組,並將宇昌改名為中裕。



 若拿出統一財報,當年統一國際在八年年中出售宇昌股權,約以每股十點五元賣給潤泰,半年後蔡英文將手上15%台懋股權以每股十一點五元賣出,台懋的業務就是持有宇昌,雖不能將統一國際賣宇昌股權的售價與台懋畫上等號,卻有相對參霊。



是否為暴利?「價格訂得很合理。」尹衍樑說。



 因為即便一年三月中裕再次增資六點九億元,國發基金認購的價格,同樣也是每股10元,直至去年六月中裕以每股二十元登錄興櫃後,才一路飆漲至40元以上,而十二月十二日中裕興櫃參考價為34.8元。



 姑且不論蔡家投資績效合理與否,中裕成立四年,國發基金兩次投資,持有4011.2萬股,若在十二月十一日賣出,每股獲利24.8元,等於國發基金在中裕的這筆投資幾乎替國庫賺了9.95億元。「況且,若經建會認為七年國發基金投資宇昌過程有瑕疵,就不應參加去年中裕第二次增資,若認為有問題甚至可函送監察院調查,而不是在大選前淪為炒作話題。」知情人士透露。



政治口水恐賠政府信謦



 至於外界抨擊中裕是家虧損公司,淨值只剩四元多,翁啟惠也替中裕喊冤,「這是不了解生技產業特性所致,生技產業前期投資原本風險就大,單看淨值會忽視生技公司的無形資產價值。」此外,五年歐華創投董事長高育仁找上唐南珊,希望邀請國發基金投資Tanox一案,在業內人士來看,也是兩碼子事,「當時Tanox手上研發叫TNX-355二期臨床實驗才做到一半,就要國發基金投資蛋白質藥工廠,這才是真正浪費納稅人的錢。」「一般新藥研發過程,二期臨床實驗成功,進入三期臨床實驗後,才會考慮量產的事,因為Phase 3還是有可能失敗,但機率遠比Phase 2小,又不可能等到三期做完才設工廠难又太慢了
。」站在專家角度,翁啟惠說,一顆新藥的量產,就連工廠設在哪裡都要精密考量,量產工廠的設置考量是全球市場,不是空口喊一喊設在台灣、就貿然行事。這也是為何國發基金沒有通過高育仁與唐南珊的申請案。



 整起案件發展至今,許多事實都沒有模稜兩可,只是焦點逐漸被模糊,台灣人民都有權利知道真相,了解生技產業的特性,再做出評論。因為台灣生技產業發展迄今數十年,實在禁不起這樣一次的政治操弄,任何政治口水都恐讓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機會縱然頓失。「最後賠上的,永遠是台灣政府的信譽,台灣政壇為了勝選,各種手段都有,以後誰還敢替台灣政府做事,誰還敢相信台灣政府說的話,因為四年一過,只要執政黨一換手,任何決定都可能會翻盤。」陳良博一聲長嘆,除了感慨、還是只有感慨。



 連培育台灣生技產業鐵三角之一的台灣創投基金(TMF),遇上總統大選,所有進度都停擺,在政治角力下,受傷害的永遠是台灣產業。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5938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