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工商社論-尋找支撐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的新產業
2011/09/07 18:25:48瀏覽118|回應0|推薦0

2011-08-21

     根據報導,台灣的失業率最近因學生畢業而稍微回升至4.35%,之前則已經降至4.28%,創32個月以來的新低。但是和鄰近國家比較,特別是與亞洲四小龍的韓國(3.3%)、新加坡(1.9%)與香港地區(3.5%)比起來,仍然高出許多。究其最重要的原因,乃是產業外流所造成。但不具競爭力廠商的外移又是全球化趨勢下的必然,若此情況繼續下去,台灣年輕朋友的就業機會將更不樂觀,因此如何使國內市場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在當前的環境下,就更凸顯其重要性。 

     回顧台灣產業的發展歷程,早期政府採取進口替代策略,以發展國內的輕工業為主,因此民國六十年代的紡織、玩具等產業成為我國產業的主力;七十年代則藉由技術移轉策略,引進電子產業的生產技術電子零件加工出口生意就成就了我國暢旺的出口績效。八十年代台灣轉變為晶圓代工生產,九十年代則藉由晶圓代工累積的技術進入手提電腦、手機零件與產品的生產;兩千年後政府推出兩兆雙星計畫,在電腦重要零件DRAM以及面板的生產取得一席之地。 

     然而,不可諱言的,台灣經濟從傳統產業生產開始,到最新科技產品的發展,在國際分工的配置上,我國產業大都處於為先進國家大型公司代工的地位。國內廠商從代工的OEM階段開始,藉由大量生產獲取一定的利潤;接著進入ODM合作的模式,企圖為自己找出獲利的空間。擁有品牌或專利技術優勢的先進國家廠商,開始時因為對其有利,在營運策略上並不會加以阻止,但是我國廠商若想自創品牌,或在技術上有所突破時,這些先進國家的大型公司立即會以各種手段,阻撓我國廠商追求技術自主及自創自有品牌,迫使國內廠商繼續為他們服務。結果是我國業者只能賺取微薄的代工費,無法獨立也無法自力更生。 

     在現代高科技產品的生產裡,一廠商若想出類拔萃,非自己擁有獨立的專利技術不可,台灣廠商之所以會有上述的窘境,關鍵在於本身技術上沒有自主的能力;長期間在世界先進國家的擠壓之下,亦不易找到發展的空間。但優異技術的擁有並非短期間能夠獲致,必須經由大量研究發展的投入,才有成功的機會,甚至投入龐大的研發費用,也未必能夠得到成果。基於研發風險較大,廠商習慣於就近由國外引進技術,支付專利費而獲取使用的權利,實為人之常情。 

     走過紡織、電子製造、晶圓代工、手提電腦、手機製造、面板、DVD等產品的製造時代,台灣未來產業的希望在那裡?台灣還是繼續遵循過去的發展模式,在欠缺本身技術的條件之下,持續以大量代工維持我們的經濟命脈嗎?隨著台商大量外移,這種經濟策略與生產模式,明顯已經到達需要改弦更張的階段了。 

     台灣未來的產業在那裡,這幾年政府主管當局非常重視,因此行政院提出生物科技、綠色能源、觀光旅遊、精緻農業、醫療照護、文化創意等六大新興產業,作為鼓勵發展重點。其中綠能產業特別是氧化鋰鐵磷電池的生產與應用,我們認為具備足夠條件,成為台灣的未來希望。 

     理由之一,氧化鋰鐵磷電池產品生產與廢料處理相當潔淨,屬於綠色環保的能源產品,不管在環保性、安全性、原料供應、合成容易度、放電特性、耐溫性、使用壽命、充放電效率、生產成本等屬性,均優於非鋰離子電池。即使為相同的鋰離子電池,氧化鋰鐵磷電池在安全性、耐高溫性均優於非鐵系的鋰離子電池。在同樣鐵系鋰離子電池序列中,其環保性、合成容易度、生產成本等項目上,亦優於磷酸鋰鐵電池。 

     理由之二,在世界能源越來越缺乏的時代裡,氧化鋰鐵磷電池係以廢鐵為原料,可大幅降低電池的生產成本。目前氧化鋰鐵磷電池已可應用於電動機車、電動自行車、代步車、高爾夫球場代步車。另外,在能源儲存方面,氧化鋰鐵磷電池亦有相當的應用空間,它能將電廠剩餘電力、太陽能、微小水力、風能等能源儲存使用,使社會能源的使用更具效率。高效能、低成本的氧化鋰鐵磷電池,將為整體社會的能源生產、儲存、應用,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理由之三,也是最重要的理由,氧化鋰鐵磷電池生產的關鍵技術掌握在國人手裡。台灣過去產業發展的困境,包括技術掌握在先進國家廠商手中,無法創造自有品牌等缺點,都可以因為自己擁有關鍵技術而避免。 

     政策上,政府部門應當對於這類的產業加以重視,並給予大力的支持,發揮群聚效果將氧化鋰鐵磷電池與應用產業的生產鏈建立起來,提升其附加價值。類此具有前景的產業鏈如能發展起來,除可建立支撐台灣經濟進一步成長的新產業,社會亦可獲得節能減碳的環保功能,就業效果的提升更是指日可待。

台灣人耗電超日韓?工業用電佔2/3

 2011/04/06記者林靜梅謝其文台北報導

台灣人平均一年用掉9797度電,贏過日本的9039度,韓國的8737度,高居亞洲第一,不過這可不是民眾太會用,其實台灣的電,三分之二用在工業,民生用電只佔三分之一,工業用電耗很大,主要還是因為國內的能源價格太低廉,低廉到不合理的程度。電費油價便宜,導致節約用電對民眾與企業沒有太大的誘因,學者更指出,政府提供低廉的電價與能源,給石化、鋼鐵、水泥、造紙等高耗能產業,這四大產業使用了台灣三分之一以上的能源,卻造成不到4.5%GDP這樣的補貼政策,根本變相在鼓勵高耗能產業。

學者認為,如果不能合理來調漲能源價格,或是不來課徵能源稅,把企業排碳的成本內部化,這樣就不會無法從政策上鼓勵、低碳節能的產業;而不調整產業結構,這種用電量居高不下的現象,恐怕很難改變。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5616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