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朱敬一:台灣經濟的問題是轉型而非景氣
2017/05/28 12:57:54瀏覽236|回應0|推薦0

2015-02-01 天下雜誌出版

前國科會主委,中研院院士朱敬一(25日)出版新書《找回台灣經濟正義與活力》。這是繼內政部長李鴻源之後,近期離職內閣閣員針對台灣問題,提出剖析與解方。

論事不認人,擔任報社社論主筆二十年以上的朱敬一,月旦時事,臧丕人物,下筆有如利劍,得罪人無數。這本新書不改其風格。「直言大砲,苦口婆心,列舉錯誤政策,直接點名負責的官員,也不客氣的指出經濟學者們的迷思,」推薦序作者,芝加哥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蔡瑞胸下了個註解:「這是愛之深、責之切的表現。」

前衛生署大砲署長楊志良讀完痛快的說:主張抗爭有理的年輕人,也該人手一冊。他直言,會不顧友人勸告,在九合一大選政局紛亂的時候出書,是深覺台灣已經太習慣捨本逐末,太習慣把經濟、民生議題屈居政治議題之後,太習慣因為權力算計而妥協掉實質面的人民福祉。他後來覺得,與其想太多時機,尋求政客採納他的經濟政策,還不如讓人民能夠有自己的經濟政策思考理路,而政治終究應該走進這個理性,而非理性陷入政治的漩渦。「這本書的訴求對象不是政客,而是人民,」這位曾懷抱夢想入朝為官的經濟學家說。

朱敬一指出,2014 3 月太陽花學運、年底九和一大選後,有學者指出,台灣由以往藍/綠、統/獨的立場劃分,逐漸形成貧富、階級的對立。這樣的「典範移轉」再與台灣經濟轉型不順參照,就凸顯出問題的嚴重性。

他指出,許多在任或卸任的官員還是在力推FTA、貨貿、服貿等自由貿易協定,卻未能得到廣泛民意的支持,這是一種困境。另一方面,台灣的產業結構似乎一直在吃孫運璿/李國鼎時代留下來的老本,未有突破,這是另一種困境。這兩極的困境必須要面對、解決,而解決的策略方向,又必須要有一套論述基礎。

朱敬一診斷,台灣經濟的問題是轉型而非景氣。景氣問題需要的是短期措施,但轉型問題要的是長期措施。台灣的轉型要從原來的「效率經濟」翻轉為「創新經濟」。效率經濟則是在既有產品、既有製程、既有應用、既有模式之下,尋求效率的改善與成本的降低。面對越南、中國大陸等低要素成本國開放市場之後,台灣廠商拚效率就再也拚不過他們,因此有的轉而要求政府降稅,以稅金減少來幫助他們節約成本。這將台灣推向減稅救經濟的賊船,最後不但救不了經濟,也搞壞了財政、惡化了分配、飆高了房價,終至失去了年輕族群的信賴。事實上,自由貿易協定也比較是效率面的思考,因為他能夠讓台灣廠商與別人競爭成本。

不過,朱敬一強調,自由貿易還是台灣必須走的路,只是這不是經濟政策。台灣需要創新經濟時代的新版經濟政策。用白話文來說,所謂創新經濟,就是讓整個經濟社會有一波波推出新產品、新製程、新應用、新營運模式的動能。而政府的產業政策可扮演改變靜態比較利益,創造台灣新優勢的角色。政府不該因為兩兆雙星、Wimax產業失敗或受批評,放棄制定產業政策,而是應該由過去的失敗中,找出失敗的原因。

    但他也不是大政府主義者,最好的產業政策應該最好有民間助力,官民資源互相補充。朱敬一急切呼籲大家正視台灣經濟發展問題的關鍵。總之,整天喊「自由化、國際化」背後卻沒有積極產業論述,是治絲益棼的。朱敬一認為:

1.  兩岸經貿問題是政治問題,不能簡化為自由化、國際化問題!

2.  全球化不能迴避,但是簽FTA並不是經濟萬靈丹!

3.  胡亂降稅無法吸引投資,反而拉大貧富差距,製造社會對立!

    台灣經濟停留在追求降低成本的「效率經濟」,加上越南、中國開放,導致廠商出走,薪資倒退;政府錯誤的招商、減稅政策,導致所得分配惡化、房價飆漲,創造出貧窮世襲的環境。

    台灣要突破悶經濟,就應該轉型成「創新經濟」,讓整個經濟社會有一波波推出新產品、新製程、新應用、新營運模式的動能;政府不應該只想著推動為簽FTA而簽FTA的全球化策略,忽視厚實產業實力的重要性。台灣沒有空轉的本錢,唯有制定前瞻性的產業政策,才能讓台灣經濟脫離泥淖,再創台灣經濟奇蹟。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03441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