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26 14:53:17瀏覽537|回應0|推薦0 | |
現代人飲食過於精緻,再加上缺乏運動,《黃帝內經》中提到:「膏粱之變,足生大疔。」什麼叫「膏粱之變」呢?就是你老吃那膏粱厚味,如果吃這些東西吃得太多了,你就該長「大疔」了,就是長瘡的意思。糖尿病後期很常發生下肢潰瘍,與這也有關係。高血壓和糖尿病一樣,在中國古代就是富貴病,是財主和皇上才能得的病,基本條件都是膏粱厚味,多食少勞所引起的。 蘇軾曾提到富貴之家生病之緣由:「王公貴人所以養其身者,豈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於多疾。至於農夫小民,終歲勤苦,而未嘗告病,此其故何也?夫風雨霜露寒暑之變,此疾之所由生也。農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窮冬暴露,其筋骸之所衝犯,肌膚之所浸漬,輕霜露而狎風雨,是故寒暑不能為之毒。今王公貴人處於重屋之下,出則乘輿,風則襲裘,雨則御蓋,凡所以慮患之具,莫不備至。畏之太甚,而養之太過,小不如意,則寒暑入之矣。是以善養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步趨動作,使其四體狃於寒暑之變,然後可以剛健強力,涉險而不傷。」 這裡蘇軾明確的告訴我們,不要以為有錢就什麼都能搞定,吃得越好,生病更多,出門坐計程車,回家也被人服侍得好好的,懶得動,這樣的人最容易因天氣變化而感冒生病,吃再多的養生食品或健康食品,恐怕也不如那些勞動的市井小民。 人吃下去的東西是需要代謝的,如果囤積在體內,就容易變成脂肪或是不需要的廢物,排不出去,也就越來越胖,血脂肪越來越高,人就會生病。所以基本上,平時若吃得好,就應相對動得多,可以去泡湯、爬山、健走或戶外欣賞風景,也比待在家看電視要好。 建議多動一動,多走一走之外,平日也可以按壓能幫助消化的穴道,促進腸蠕動,避免食物堆積。 1.足三里穴位,位於外膝眼下3寸處,屬於足陽明胃經; 2.地機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屬足太陰脾經; 3.合谷穴,位置在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屬大腸經。如此一胃一脾一大腸,可幫助消化,消減食積。 4.中脘、關元位腹部,也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提升消化力。 (本文作者為中醫師)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