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自由社論》觀光客突破千萬人的虛與實
2016/02/24 05:31:17瀏覽80|回應0|推薦0

2015-12-25

    今年前來我國的外國觀光客人數,日前突破一千萬人。馬英九總統喜孜孜,親自出席歡迎第一千萬名觀光客記者會,強調在他主政下,觀光客大增;就其中中國客激增對台灣旅遊造成了排擠效應,馬英九斷然否認,「沒有這回事。」

    觀光客破千萬,就人數而言,似乎是好事,但這其實與馬政府近八年執政一樣,禁不起推敲。相反地,這一深具「馬氏施政」特色的作為,已為台灣帶來觀光失衡,且潛藏危機。

    「馬氏施政」最大特色,是一切向中國傾斜,觀光政策亦然。有如馬先生夸夸其談,他上任之後,前來我國的旅客大增,「每年皆成長一個百萬位數」。然而,他大舉開放的中國觀光客或所謂陸客是最大宗,約居四成;且七年來暴增近十倍,衍生了諸多問題。

    觀光事業過度偏重中國,儘管帶來若干外匯收益,讓統計數字相對好看,卻未必有助顯著提升整體經濟。本週之內,觀光人數破千萬與中研院指今年經濟成長僅○.七五%的新聞先後發布,即顯見提振經濟不能靠觀光。箇中主因,有如台灣製造業近二、三十年來的發展模式,一旦與中國密切掛鉤,重量不重質,觀光業陷入「微利」。

    其結果是,中國客大增,卻只見人潮、不見錢潮,國內業者白忙一場,也排擠了國內旅遊,更讓中國把陸客做為左右台灣政經的工具。如今,這些惡果正逐一顯現,主政者卻視若無睹。

    只重人數增加而不求價值提升,主要表現於觀光客每人在台灣消費金額自二○一一年達高峰之後,即不增反降。其中,人數增加最多的陸客,以「一條龍」模式經營,從在中國招攬客人起,舉凡交通、食宿、旅遊、購物,一切由中國業者或其代理人分工承包,肥水不落外人田,台灣業者並未普遍受益,接待的旅行社更只賺得手續費、遊覽車費等微薄利益,卻需承擔倒帳等風險。這種「具中國特色」的「一條龍」模式,且產生大量逃漏我國稅負的情事。

    陸客的排擠效應,尤其明顯。來自觀光後進國家的陸客,常有令人側目或瞠目結舌的「不文明」表現;隨著其塞爆野柳、日月潭、阿里山、鵝鑾鼻等風景名勝,到一○一、故宮、各地夜市等熱點,旅遊品質降低,不但讓許多國人因此裹足不前,其所帶來的垃圾、噪音、污染…,對各地自然生態、環境、傳統、文化尤帶來諸多負面衝擊。所有這些,出門有眾多護衛前呼後擁的主政者,當然看不到;即使略有聽聞,也為誇示「政績」而選擇性地輕忽。

    更壞的,繼經貿之後,觀光也高達四成依賴中國,這就使得中國足以藉由陸客的增減,介入我國的政經大局。就經濟層面說,對陸客高度依賴的台灣觀光業,有如製造業,不但受到中國經濟榮枯或轉型所衝擊,也面臨來自中國以市場為手段,進行要脅的局面。去年有四千七百萬陸客遊覽香港,今年陸客人數負成長,香港的周大福、莎莎等珠寶化妝品業者立受重創。一水之隔的澳門更慘,它依賴陸客的博弈生意深受中國打貪腐衝擊,整體經濟今年衰退將達廿五%。

    政治方面,進行中的我國大選期間,中國已大舉限縮陸客前來,幅度據報導可能高達九成五;選後或將繼續以此為手段,視大選結果對如果重新執政的民進黨當局施壓勒索。在中國併吞台灣的路徑圖上,沒有所謂「政經分離」這回事。馬政府上任以來包括對陸客大舉開放卻不做嚴謹評估、必要配套,且不斷加碼,門戶洞開的結果,如今觀光也變成中國可拿來對付台灣的武器,讓有些觀光業者忐忑。

    觀光業的永續發展,除了秀麗山水,本應根植於在地人文、生態環境及良善管理。在馬政府一味開放陸客、追求數字的亂整七年多以來,台灣的觀光業須改弦更張。具有原住民等多元人文傳統、自然景觀、友善人民的台灣,應爭取更多國家的觀光客,而非只以開放陸客為能事。

    就這一意義來說,降低對中國的高度依賴,不論經貿或觀光,都是大選辯論及投票須慎思明辨的重要課題。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47810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