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社會議題呼喚新的價值觀 ---- 王超華
2010/11/04 07:13:00瀏覽267|回應0|推薦2

即將到來的五都選舉,被看作是2012年總統大選的預演,據說各方都是劍拔弩張。可是日常看起來,氣氛卻比往年要平靜許多,沒有了那種激蕩整個社會的普遍焦慮。除了大陸某些官員在國際場合打壓台灣的霸氣言行(例如最近東京國際電影節上,發生臨時要求台灣代表團改變官方名稱的衝突),引起過島內各方根據選情調整言論反響以外,主要候選人的主打議題相當分散。

台灣在1980年代啟動民主化進程初期,各種社會運動曾經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但在其後20年選舉政治的主導下,很多社會運動議題呈現出邊緣化的困境,只有少數中堅分子一直在默默無聞地耕耘。近來,這種情況有顯著改變。影響所及,國民黨和民進黨兩大政黨在選舉前夕,都在努力從社會議題入手建構吸引選民的新形象。

勞工權益在台灣

勞工權益就是這種關係到社會公正、需要持續關注的重要議題之一。2年前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台灣許多企業實施員工「無薪假」以縮減開支。需要養家糊口的無薪假人員,不得不另做零工,成為變相失業卻又領不到法定失業福利的受害者。今年經濟逐漸復甦,失業率大大下降,行政院長吳敦義在業界餐會上半開玩笑地說,發明無薪假的人應該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立刻受到勞工人士的質疑和批評。

勞動權益的法律保障,體現在《勞動基準法》,這是進步的一面。可是勞基法沒有規定足夠的懲治條例,又體現出台灣政治在整體上偏向資本的傾向。例如,高科技業發生工程師過勞死,就是因為長期超時加班。此外,建教生派遣工成為廉價勞力,以及外籍勞工缺乏保障和福利的狀況,受到公眾關注和媒體揭露以後,雇主一方得到的罰金微乎其微,完全不足以實現警誡的目的。

建教生是指經教育部批准的職業高中和中等技術學校,與通過檢驗合格的企業或店家簽訂合同,雙方合作,通過崗位實習方式培養的學生。這樣的青年學生,全台共有3萬多人他們需要向學校交付學費,又要在沒有正式薪給的條件下,以受訓名義在簽約企業工作。如果沒有健全的監督機制,很容易發生侵權。今年披露的案例當中,就存在學校從企業方面抽取回扣的問題。建教生被迫從事與專業無關的超時工作,更是時有所聞,以至有人投書媒體,呼籲不要把建教生當成賤價生。

派遣工則是通過勞動仲介公司,到有人力需求的雇主單位從事短期工作。全台有數十萬與仲介公司簽有合約的派遣工,他們常常缺乏有保障的勞動福利。另一方面,想要降低勞力成本的公司,越來越傾向於使用派遣工。資本和勞動之間,成為越來越純粹的貨幣交易關係,資本對於勞動者的社會責任,也日益模糊。派遣工的這種狀況,也威脅到固定工人的利益。

「愛拼就能贏」的台灣價值?

最近兩岸三地20幾所大學的60多位師生,聯合發布了對於上半年曾發生連鎖輕生事件的深圳富士康廠區調查報告。其中提到富士康勞工管理方式上的一些特徵,和台灣目前存在的建教生、派遣工、外籍勞工等問題,不無相似之處。例如,雖然富士康在深圳安家已有20多年,但招工時卻堅持只要十幾二十來歲的青年。結果,不但招工來的大部分是農村出來打工的青年,而且40萬人的廠區裡,將近1/3是由內地學校送來的實習學生。這些相似恐怕並非巧合。但是,這種相似發生在今天,已經剝離了台灣經濟起飛早期,中小企業那種老闆員工同舟共濟的氛圍,這又是經濟全球化浪潮下的新形態。

富士康上級公司鴻海老闆郭台銘總是強調說,年輕人經受嚴酷的考驗,對以後的人生有好處,而且他本人就是這樣走過來的。這些話聽起來,如同在台灣到處都能看到的「愛拼就能贏」之類的口號。這個好像很令台灣自傲的口號,正在掩蓋勞工階層日益受驅趕的狀況。

今年選戰開場以來,兩大黨雖然都以社會議題做號召,而且也會偶爾提到勞工問題,可是,多數候選人目前還不能走出以種種優惠懇請資本回流、同時卻要求勞工為經濟做犧牲的固定思維。社會議題需要新的價值觀做支撐,這將是台灣下一代政治家面臨的新考驗。──轉載自「BBC中文網」(受限篇幅文有刪節)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456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