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1/18 12:10:52瀏覽117|回應0|推薦0 | |
如果蔡果真在本週末後當選總統,我覺得她該認真想想的人物是重慶時代的蔣介石。若民進黨重新執政,必定面對北京的步步進逼。形式相近的威逼,抗戰時期的蔣介石都以更慘烈的方式面對過。 若民進黨重新執政,必定面對北京的步步進逼。台灣不但經濟上被紅色資本穿透掏空,而且邦交國可能陸續出走,國際空間一定更形壓縮。隨之而來的將是民意分裂,北京甚至可能內外聯手,架空合法的政府。 形式相近的威逼,抗戰時期的蔣介石都以更慘烈的方式面對過。蔣最後撐到日本投降,勝利還都;卻在關鍵時刻失去美方信任,更擋不住共軍崛起。重慶時代蔣介石做出了許多關鍵決定,或好或壞,都值得當前借鑑。 一、和戰之間,敵乎友乎? 回顧蔣的一生言論,最有戰略高度的,應該是1934年假徐道隣之名發表的《敵乎?友乎?》當時形勢是日強中弱,滿州已建國三年,而日本軍方內部的皇道派與統制派鬥爭激烈。蔣直接訴諸於日本各界,分析兩國其實有共同防蘇反共的戰略目標。只要日本能節制軍方,中日必能避免一戰。蔣的言論,在戰前戰後都得到日本社會一定程度的呼應。 不知蔡英文心中,是否也有一篇足以說服多數中國人的和平論述?對於台灣主權,北京與民進黨可說是針鋒相對。然而民共兩造,是否也存在共同的戰略利益?答案是肯定的,但絕不是馬習會宣示的中國復興大夢,也不是兩岸共同聲索釣魚台或南海主權。民共可能的共識,不是特定的國體主張,而是從東亞長遠發展視野來看待中國轉型。 中國是持續崛起的強權,但中南海領導人對體制的和平轉型,至今仍無可靠的路徑圖。中國政制若能順利向民主轉移,對自身、兩岸及區域都是莫大祝福。一個不主動尋釁的台灣,並非全盤接受北京的主張,而是理解中國政體轉型工程的浩大與艱難。台灣可能是過程中重要的參與者,也必定是關鍵的受益人。蔡英文2012年的落選感言,打動了許多對岸年輕人。今年蔡若勝選,則必須用更清晰的論述,召喚對岸更廣泛的支持。 蔣曾經期待中日互相提攜,但日本的輕慢與蔣的偏執,共構了無法回頭的難局。即使日方在蘆溝橋事件後,並不準備擴大事端,但蔣介石卻決定全面反擊。事後來看,若非因珍珠港事變導致美國參戰,單以中國之力抵抗日本進攻,連重慶都可能失守。蔣在1937年把國家的命運,賭在對手還沒犯的錯誤,實可謂冒進。 中國革命與日本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孫文與蔣介石在不同時期,都受益於日本的泛亞主義(Pan-Asianism)。孫文在日本志士宮崎滔天等的協助下,改組同盟會;北伐之後的蔣介石,也在黑龍會首領頭山滿的引介下,與日本各界多有聯繫。 如果在1930年代的街頭問中國青年學生,日本對中國意圖為何?答案一定是滅亡中國。但事實是:滿州國建立後,日本並未把佔領中國當成政略目標,卻十分在意南京倒向莫斯科。從日本的角度來說,孫蔣從親日共同興亞轉為親蘇反日,才是破壞了南京與東京戰略聯盟的主因。但從蔣的感受來說,早在1928年的日本出兵濟南阻止北伐,他就下定決心必須與日一戰。 再次上台的民進黨面對中國,與北伐後蔣介石面對日本,情境十分相近。當中國的主導力量從北洋政府換成抗日的南京黨人,日本當然會利用分化與施壓的手法,避免中國成為蘇聯的馬前卒。面對綠營再次上台,北京只會加大對台統戰與分化力度;但中南海中仍有清醒頭腦,可以準確區分「宣傳內需」與「改變台海現狀」的風險之別。兩國相持,弱的一方要能繞過言詞,去理解對手的真實意圖,從地緣格局上清楚掌握彼此底線,並且不為己方民意挾持。1930年代的中日局勢,強勢方有其整體戰略的考慮,雖然表面氣焰囂張,但從未以佔領弱國為目標。反而弱勢一方總是氣憤難平,覺得明天就要亡國。雙方都自以為無路可退,結果就是天皇帝國被打回島國原形,至今仍由美國監管;而委員內戰兵敗,在海島度完餘生。 比起中日相爭根源的滿州國,今天兩岸爭端其實沒有太多實質分量。蔣介石與日本欲和卻戰的殷鑑不遠,蔡習豈能不慎乎? 二、先其所愛 中日大戰開打,日本陸軍原想南下中原,切割中國本部。蔣看準對手內部海陸戰略不合,主動在上海租界開闢第二戰場,迫使日本海軍連續三次增兵,牽引日軍沿長江「西上」。蔣的策略是孫子兵法中「先其所愛」,也就是「首先奪取敵人戰略要地」,出其不意地迫使日軍改變進攻路線。蔣介石抗日戰略是以「空間換取時間」,戰術上以「穩、韌」對付日軍「快、硬」的攻勢。 而台灣對中國的戰略縱深為何?有效的戰術是什麼?戰略的答案是「開源」(open source),戰術則是公民社會與企業的培力。北京對台最有效的戰略,就是用經濟手段買通各界上下,期待不戰而屈台灣民主。但黨國體制的大敵是「透明」,而開源是台灣已開始踐行的共識。台灣要如何善用開放透明的建制,廣邀公民監督企業,又能夠歡迎包含陸資在內的良性投資,將是英派執政的真實考驗。 觀察中國近十年來的進步,幾乎都屬戰術上的精進,頂層控制反而更形保守,整體發展上呈現出戰略的退卻。對岸的好頭腦與業界好手不少,但就如二戰的日本從不缺精於戰術的將校,但戰果總在天皇體制與大本營錯亂決策中互相抵消。 以宗教交流為例,台灣當然可以接待山西關公來台繞境,但前提是必須對等回訪,並且把信徒會與財務管理的體系,介紹給中國各地的信眾。又以上海台辦與台南養殖業的契作為例,人家願意下單買貨當然歡迎,但千萬別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台灣養殖業者應以上海市場為口碑,進而推到中國內陸及其他國家,熟悉各國特殊的物流體系。傳統產業振興的關鍵,是資源平台與善用網絡的人力,此兩者都與開源戰略直接相關。 台灣應對自己的社會有信心。蔡應該奉行「開放政府」的總戰略,以具體資源支持台灣的小農與企業,直面中國的銀彈攻勢。台灣的防線在於綿密自主的網絡;當開放社會與不透明的體制交往越深,開放的一方,越能產生自我價值認同。這種價值高地,就是兩岸對峙的戰略要地。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