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11 11:45:08瀏覽458|回應0|推薦0 | |
【記者劉耀廷╱2010.8.11報導】
全球氣候暖化導致亞洲主要稻米生產國——中國、越南、泰國、印度稻米減產,且情況還將繼續惡化,部分地區過去25年的稻米產量下降幅度已達10%至20%。同時,全球穀物出口大國俄羅斯,也因旱災及高溫引發的大火導致農作物大面積欠收,決定自8月15日起至年底,停止麥類、玉米等糧食出口。 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日將2010年全球小麥產量的預測從6.76億噸下調至6.51億噸。此外,其他大宗農產品在全球也面臨著減產和漲價的壓力。 夜間高溫導致稻米生產國減產 BBC報導,以美國科學家為主的科研小組對泰國、越南、印度和中國在內的6個主要稻米生產國的227個農場的記錄進行了最新的分析研究。研究結果顯示,雖然白天更高的溫度有利於稻米的生長,但卻難以抵消夜間更高溫度對稻米減產所造成的影響。科研人員說,如果全球氣候依照電腦模擬的情況變得越來越熱,有朝一日將對稻穀生產造成嚴重危害而導致糧食危機。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全球糧食價格高漲的狂潮正在向中國席捲,對中國糧價構成新壓力。報導引述大陸有關專家指出,隨著中國糧食進口量的增加和國外資本進入中國農產品市場,國際糧價的上漲對中國糧食市場可能產生更大的影響。報導說,與今年夏糧收購一樣,目前糧價上漲預期依然強勁,農民惜售、商戶搶糧的現象有可能重現。例如:中國10大米市之一的湖南益陽蘭溪米市的糧販說:「現在糧食不好收,農民的賣糧積極性不高,他們都想每100斤糧食能賣到100元。」 報導指出,目前新季早稻收購已經開始,收購價格較去年高,每百斤基本為人民幣95元左右,已超過最低收購價的每百斤93元,但這樣的價格並不能滿足市場的預期,農民惜售心理嚴重。洪水災害帶來的早稻減產給漲價預期提供了基礎。據中華糧網的統計資料,早稻輕度受災田預計減產3%至5%,中度受災田預計減產20%至30%。 中國糧食進口出現大幅度增長 今年以來,中國糧食進口出現較大幅度增長,10年來首次從美國大量進口玉米。據中國農業部最新統計,1至6月,中國穀物進口量為248.4萬噸,增長60.7%;穀物凈進口182萬噸,擴大1.2倍。中國國家糧食局表示,這輪以小麥為首的農產品上漲格局,將繼續向玉米、大豆市場傳導,農產品市場價格將繼續上移。 而小麥等農產品價格上漲恐引發連鎖效應,導致全球麵包、餅乾等麵粉類糧食,以至啤酒、飼料乃至家禽類價格等上漲,再加上資本由於看漲農產品價格,紛紛進入農業領域炒作,不排除價格波動進一步放大,並傳導至其他更廣泛的領域。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表示,由於歐洲債務危機影響,西方國家放慢經濟刺激政策的退出步伐,加上天災導致農產品減產、漲價,歐美國家出現滯脹的可能性不能排除。莊健指出,歐美國家的滯脹一旦成為現實,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就肯定會惡化。「滯」就是復甦乏力,對中國產品需求減少,會打擊中國外貿出口;「脹」則會給中國帶來輸入性通脹,帶動國內物價上漲。 相關閱讀: 1.溫鐵軍:中國三農政策改革的新動力 http://blog.udn.com/teddy5422/3821104 2.袁隆平官媒承認大躍進餓死四千萬 http://blog.udn.com/teddy5422/2841010 3.轉基因技術汙染 中國農業受重創 http://blog.udn.com/teddy5422/3794788 4.溫鐵軍:如果進一步惡化,中國將成為嚴重饑餓國家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