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曹長青:南韓沒依賴中國,卻走向世界
2010/07/05 07:00:42瀏覽415|回應0|推薦0

2010/07/04

馬政府不顧民意反對,硬是跟對岸中國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並還批評民進黨八年執政「閉關鎖國」,聲稱現在國民黨跟北京簽這種協議,是通過中國走向世界。這種論調,完全背離歷史真實和事實,因為國民黨才是閉關鎖國。今天台灣被排斥在聯合國之外,國民黨要負很大責任。因為聯合國當年要開會表決中國代表權問題時,還沒做出決議,蔣介石就下令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而完全拒絕了加拿大等國要提出的一中一台議案,從而失去了台灣留在聯合國的可能性。

蔣政權所以自欺欺人地堅持中華民國代表「全中國」,其主要目的是拒絕台灣人民投票直選,以維持國民黨的獨裁統治。雖然蔣前期還有反攻大陸的意願,但後期這種條件完全沒有。但他們持續這種聲稱,就是因為一旦由台灣人選舉,選出的就是台灣的總統,而不是什麼代表「全中國」的領導人,蔣家王朝就失去統治合法性。所以蔣介石父子為了個人獨裁,寧可犧牲台灣,長期自我封閉在國際社會之外。從這個意思上說,國民黨才是長期政策性地「閉關鎖國」。

「高級外省人」心態

今天的馬英九政府,仍拒絕面對現實,還要代表「全中國」,其心態是寧可把台灣給對岸的共產中國,也不讓台灣摘掉虛假的中華民國帽子,成為正常化國家。很多國民黨人骨子裡仍是「高級外省人」心態,不管共產黨怎麼邪惡,仍視為一家人,因為都是「中國人」。這種民族主義、大國沙文主義的族群身分認同,是導致馬英九等國民黨人敵我不分、是非不清的根本原因之一。

至於說通過跟中國的經濟連結而走向世界,更是違背基本常識。因為中國不是「世界」,它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且還是一個專制的國家。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發展,現在才占全球經濟的七%而已。而剛剛結束的世界七大工業國高峰會,G7集團就占世界產值的五成七,美國一國就占全球經濟四分之一。哪裡是「世界」,哪裡是「部分」,一目了然!

「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變」

當然,中國經濟在持續發展,很多國家都有到中國投資,但沒有任何其他國家,要把自己的「雞蛋」都放在中國的「籃子」裡;而且不依賴中國,照樣可以走向世界。亞洲的南韓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中國經濟雖持續增長,但至今沒有名牌打向世界;而南韓的不少產品,不僅打入亞洲、歐洲,在美國,也成為非常叫響的名牌。不久前,在美國的電器店買電視機,銷售員不約而同推薦,說品質最好的電視是南韓的三星(Samsung)。南韓的電視、攝像機、手機、汽車(Hyundai)等,都已打入美國市場,電視、電腦螢幕等,在美國成為品質第一的品牌。南韓企業沒有依賴中國,更沒有「通過中國」,卻打進美國、走向世界。南韓三星的移動顯示器(OLED)已占全球市場的七成三,幾乎是壟斷地位。三星的手機,在法國市場占到三成五。「三星」已成為全球最知名的品牌之一,在世界百大品牌中排名第二十五位;今年初還被英國《經濟學人》評為全球品牌知名度快速增長排行榜的第一名!

三星集團總裁喊出「除了老婆孩子不變之外,一切都要變。」要的是以企業本身的變革求新來發展、擴大產品市場,而不是依賴哪個國家。三星集團已有三家企業進入美國《財富》雜誌的世界五百強,近二十種產品的世界市場佔有率居全球企業之首。在美國,其實不用電器商店的售貨員推薦,只要站在那一排排播放畫面的各種牌子的電視機前一比較,立刻就可以看出,三星產品色彩清晰、設計高雅等優點。

全球化絕對是個「好東西」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經濟學家弗雷德里克.米什金(Fredric Mishkin)在其專著《下一輪偉大的全球化》中說,全球化絕對是一個「好東西」,他以南韓和索馬里的比較舉例說,「一九六○年代,韓國還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還低於非洲的索馬里。但其後四十五年間,韓國人均收入增長十倍多,索馬里卻下降三成以上,其人均收入現在還不到韓國的十分之一。」米什金教授認為,南韓經濟起飛,發達的國際貿易是重要原因;南韓不把「雞蛋」放在任何其他國家的「籃子」裡,而是走真正的市場經濟自由競爭之路,邁向世界。

今天,馬政府不去學南韓的經驗,卻熱中跟對岸的共產黨聯手。國民黨每次跟共產黨聯手,都被對方痛宰。政治上如此,軍事上如此,經濟上也不會例外。國民黨自己甘願被痛宰,那是他們自己的事,但代表台灣簽這個ECFA,將使整個台灣被痛宰。(作者為獨立評論員)

ECFA有那麼重要嗎? ---- 祝祥嶙

以幫助台灣科技產業界「為未來做準備」為職志的「時代基金會」,日前邀請美國知名經濟策略家梭羅(Lester C. Thurow來台與張忠謀、林百里等就創新議題與談。梭羅對於台灣一頭熱栽進ECFA感到意外,他說「ECFA沒那麼重要」;「ECFA對台灣發展也不應是最大的事,台灣競爭力的關鍵還是要靠創新,沒有別途」。

梭羅是針對科技業談創新來比對ECFA,擴大言之,ECFA之於所有產業的競爭力也是如此。這次整車輸出沒有列入早收而叫屈的台灣汽車產業,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台灣的汽車龍頭廠成立於1953年,比韓國現代汽車早了十四年;南韓在規劃汽車工業時還曾派員來台考察。幾年前,當台灣業者還在感嘆「兩岸汽車業合作空蹉跎十年」的時候,韓國汽車已經成功打進北美、西歐等已被固有汽車品牌佔領的市場。到二○○八年時,現代已是世界排名第五、年銷售四百一十五萬輛規模(同年,台灣國產車僅賣出十八萬多輛)。現代拿到這樣的成績單之前,韓國並沒有與美、中等國簽訂貿易協定,也得不到他們的讓利。

ECFA是國內業者對中國市場的「接近性」(Accessibility)上找利基(南方朔語),是經營下策。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品牌在哪裡?市場支配力在哪裡?ECFA真的那麼重要嗎?台灣汽車產業近半世紀的發展給了答案!(作者為上市公司主管)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419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