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後期共和國,公元前265-27年 羅馬從一個意大利共和國轉變為一個偉大的帝國,是突然而驚人的,這使人聯想起亞歷山大的征服。確實,馬其頓和羅馬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因素可用來解釋它們的暴發性擴張。它們都發展起優良的軍用器械和軍事技術,而且,與波斯帝國和後起的希臘化國家不同,後者社會衰微、四分五裂,而前者卻都享有社會生氣勃勃、團結成一體這一極其重要的優勢。 羅馬的勁敵迦太基原為腓尼基人的殖民地,但是當亞歷山大於公元前332年擊滅提爾時,它已發展為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由於迦太基幾乎壟斷了地中海西部的運輸貿易,它逐漸變得富裕、強大起來。它倚仗活動範圍廣闊的艦隊和僱傭軍,控制了非洲西北部、西班牙南部、撒丁、科西嘉和西西里島西部。最初,羅馬和迦太基之間沒有任何直接衝突,原因很簡單:一個是陸上強國,另一個是海上強國。但是,當羅馬人征服意大利南部時,衝突發生了:西西里島距羅馬人新獲得的殖民地非常近,迦太基對西西里島的影響日漸增長,使羅馬人深為憂慮。 第一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64—241年)迫使羅馬人第一次轉向海上。他們建立起一支海軍,通過變海戰為甲板上的戰鬥,頑強地挫敗迦太基人,奪取了西西里島。這時,兩大強國間的殊死鬥爭已不可避免。羅馬花了20年時間征服波河流域的凱爾特族部落,從而增加了農民士兵的後備軍。迦太基為了補償西西里島的喪失,就加強對西班牙的控制。以西班牙為基地,迦太基偉大的戰略家漢尼拔干公元前218年率軍翻越阿爾卑斯山,大膽入侵意大利,從而開始了第二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18-201年)。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戰役中,尤其在偉大的坎尼戰役(公元前216年)中,擊敗羅馬人。可是,羅馬同盟軍對羅馬的忠誠使他未能獲得最後勝利。當羅馬軍在迦太基附近登陸時,所向無敵的漢尼拔奉召從意大利返國馳援,在本國終遭失敗。羅馬又一次耗竭了它的對手。公元前201年,迦太基被迫締結和約,結果,僅保留一小塊本國領土、城牆和十艘艦隻——僅夠驅逐海盜。迦太基人儘管道到這一災難性的失敗,可在經濟上卻獲得非凡的復甦。但是,這只能使羅馬驚恐,無情地發動第三次布匿戰爭(公元前149—146年)。結果,迦太基被攻佔,城市遭到徹底的毀滅,殘存人口悉數淪為奴隸。 隨著這三次布匿戰爭,羅馬進入一個連鎖反應:征服導致進一步的征服。一個原因是羅馬擁有壓倒一切的力量;清除迦太基後,它成了地中海頭號強國。此外,征服能帶來明顯的好處,從每個新行省可獲得源源不斷的戰利品、奴隸和貢物。最後,挑戰和投入戰鬥總是不可避免地與遼闊的帝國疆域相聯繫。例如,馬其頓的腓力五世曾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援助漢尼拔,所以,羅馬滅掉迦太基後。就轉而攻擊馬其頓。接著而來的馬其頓戰爭只是羅馬人在中東幾大強國——馬其頓、塞琉西王朝的敘利亞、托勒密王朝的埃及。希臘城邦的埃托利亞同盟和亞該亞同盟——之間巧妙地挑撥離間所引起的一系列戰爭中的頭—場。 這樣,羅馬人迅速地接連蹂躪、併吞了馬其頓、希臘、小亞細亞的帕加馬、比希尼亞和西利西亞,然後是塞琉西王朝的敘利亞,最後,於公元前31年併吞埃及。羅馬人還以這一方式接管了東方諸後起的希臘化國家,不過在亞洲,他們僅在地中海沿岸一帶獲得若干行省。整個內地則淪陷於帕提亞,因而帕提亞成為羅馬在東方的主要對手。當時,尤里馬斯·凱撒有很高的聲威,他(於公元前58一49年)征服了英吉利海峽與地中海之間的整個高盧。最後,公元1世紀時,羅馬開始對不列顛的長期佔領,並在克萊德灣和福斯灣之間修築一道防禦工事,鞏固佔領地。羅馬人在北歐的統治範圍大抵如此。 羅馬對待新獲得的行省並不像早先對待意大利同盟者那樣寬宏大量。元老院任命的諸行省總督只要向羅馬本國送交大量的貢物、稅款、穀物和奴隸,就可以為所欲為。結果,引起肆無忌憚的剝削和敲詐勒索。西塞羅在以下控告中描述了總督蓋尤斯·威勒斯在西西里島(公元前73-71年)的惡政,這種惡政在當時是很平常的,並不罕見。他說: 通過新的、無原則的管理,從農民錢袋中搾取無數的金錢;對待我們最忠實的盟友,就像對待民族之敵一樣;折磨和處死羅馬公民,好像他們是奴隸一般;罪大惡極的罪犯可以用錢買得無罪釋放,而最正直、最誠實的人卻未予審問即被判罪、受到放逐;聽任設防港口和城市遭受海盜和冒險家的攻擊。讓西西里士兵和水手、我們的盟友和朋友給活活餓死;尤使我們民族蒙受巨大恥辱的是,裝備精良的艦隊被擊毀,化為烏有。著名的古代藝術品,其中有些還是富有的國王們的禮物…全被這位總督劫奪、掠去。他不僅如此對待城市的雕像和藝術品,而且還掠奪最神聖、最受崇拜的聖殿;如果一個神,其神像的製作工藝超過古代一般水平,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那他就決不會留給西西里人民。 羅馬本國幾乎和外部屬地一樣,受到這些政策的不利影響。意大利許多小農由於漢尼拔多次征伐所造成的破壞,以及戰爭期間長年在海外服役,而遭到破產。廉價穀物和成群奴隸又源源不斷地從征服地流入羅馬,故農民們不得不把自己的土地出賣給新的極其富有的階級。那些富人們急欲積聚大地產,因為在他們心目中,經營農業仍是有身份的人的唯一體面的職業。所以在意大利,公元前2世紀時,為不在地主所有、由奴隸們勞作的大莊園不斷增加。失去土地的農民流入城市,住在骯髒的屋子裡,再一次與奴隸們競爭可能得到的工作。官方關心的只是向他們提供「麵包和馬戲」,以免發生騷動。城市生活儘管也不安穩,但至少是令人興奮、有吸引力的。雖然詩人們大聲讚美鄉村生活的種種美好,可農民們自己並不這樣認為,仍繼續成群結隊地湧向當時的歷史學家薩盧斯特稱之為「公共廁所」的羅馬。 羅馬帝國在政治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經濟方面一樣,也是苦澀的。早期的民主化趨向元老院在海外指揮的戰爭節節勝利、其威望和權力大大增加而轉向相反方向。新的城市下層民眾也不再成為民眾政府的基礎,因為他們總是樂於出賣自己的選票或支持那些答應解脫他們困境的煽動者。此外,軍隊的性質也起了變化,成為一種破壞性力量。帝國的職責要求建立一支大規模的常備軍,徵召有產者服短期兵役已不再能滿足帝國的需要。所以,凡是志願當兵的皆可入伍,破產農民開始長期服兵役。結果,羅馬軍團由平民軍隊變為職業軍隊。現在,士兵們首先忠於的不是國家,而是他們的指揮官;他們指望從指揮官那裡分得一份戰利品和可供大家分配的土地。將軍們愈來愈開始把交給他們指揮的軍團看作自己的附庸軍,利用附庸軍來大發個人之財。 帝國的擴張也給文化帶來破壞性影響。原先,羅馬人傳統的美德也就是貧窮、勤勉的農民所具有的美德。但是,當大量財富開始源源湧入首都時,有關節儉、禁慾和勤勞的古老說教很快給遺忘了。瘋狂地爭奪金錢,暴發戶故意炫耀的揮霍浪費,以及對人類一切社會準則的冷漠無視,成為共和國末期的主要特徵。當時有人曾抱怨說:「羅馬已成了這樣一個城市,在那裡,情婦的價格高於耕地,一盆醃魚的價格高於耕地人。」 根據以上所述,可以明白,從公元前146年布匿戰爭結束至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結束這一時期是一個充滿危機——階級鬥爭、奴隸起義和不斷增多的軍人對政治的干預的時期。開始時,提比留·格拉古和他的兄弟蓋約·格拉古勇敢地進行了一場改革運動。他們試圖利用已由競選獲得的保民官的地位來實施溫和的土地分配方案。可是寡頭政治的執政者堅決反對,並不惜使用暴力來達到他們的目的。公元前133年提比留連同他的支持者約300人一起被殺。過了12年,蓋約也被迫自殺,元老院恢復了它的統治。 格拉古兄弟的結局說明,任何領袖人物若無優勢力量供其支配,就不能獲勝。因而,現在登上歷史舞台的是那些在長期邊境戰爭中贏得民眾喝采和支持的將領們。戰勝北非努米底亞部落的將領馬略就是其中的一個。他與在小亞細亞打敗米特拉達悌國王的蘇拉相對立。在蘇拉使自己成為羅馬唯一的主人之前,他們兩大派展開事實上的內戰達數年之久。蘇拉於公元前80年引退,引退以前,他一直力求恢復元老院在歷史上充當的政治裁決者的角色。實際上,此時的元老院已勢力強大、大權獨攬,使羅馬僅僅是名義上的共和國。不過,擁有最高權力的元老院並未能穩定局勢。公元前73年,偉大的斯巴達克奴隸起義爆發,並一時威脅到國家的生存。不過,最後還是財力雄厚的帝國獲勝。斯巴達克在戰鬥中陣亡,通向羅馬的大道兩旁是打死在十字架上的斯巴達克的追隨者。 羅馬及其帝國之所以能倖存,是因為建立了能吸收社會各分子的力量的個人獨裁統治。雖然這一點現回顧起來很明顯,但尤里烏斯·凱撒的偉大貢獻就在於他當時已清楚地看出這一點,並付諸行動。凱撒作為高盧的征服者而聲威顯赫,他還建立了一支強大、忠實的軍隊。公元前49年,他渡過把他的行省和意大利分開的魯比孔河,在一系列輝煌戰役中擊敗了由其對手龐培指揮的元老院的軍隊。現在,凱撒成了帝國無可爭辯的主人。凱撒得到統治權後,原本會做些什麼,我們不清楚,因為公元前44年,他被舊寡頭政治的代表人物謀殺。 凱撒死後,他的養子和繼承人屋大維與政治冒險家馬克·安東尼進行了一場長達13年的爭權奪利的戰爭。屋大維在亞克興角的海戰(公元前31年)中打敗了安東尼和克婁巴特拉,從此他一人總攬政權。那時他才33歲,偉大的亞歷山大在這一年紀時已與世長辭,而屋大維則又活了44年;在這期間,他為帝國的黃金時代、長達200年的和平和穩定奠定了基礎。 七、早期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284年 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和「大元帥」的尊象。 遊覽者會注意到,在貧民居住的擁擠的住房裡沒有任何衛生設備,替代它們的是精心設計的設有大理石座位、飾以諸神或英雄雕像的公共廁所。結果,帶來不可避免的副產品:便壺都放到街上。這種情況是常見的,羅馬法中多處提到這一習俗。還有值得注意的是,街上沒有任何照明設備,遇到沒有月光的夜晚,整個首都使陷入一片漆黑之中。人人都躲在家裡,無人敢冒險外出,只有盲人們例外,因為他們外出時,有奴隸手舉火把護送,保護他們免遭強盜的攻擊。當時的詩人尤維納利斯嘲諷說,誰要是外出吃晚飯而不立下遺囑,就會受到別人的指責,說他粗心大意。 不過,我們想像中的遊覽者也會發現,羅馬還有一些其他特點,尤其是少數富人和多數窮人之間的懸殊差別,是他們所熟悉的。例如,西塞羅雖然並不是元老院議員中最富有的,可是他擁有六幢別墅,每幢別墅都配有全套班子的家僕和花匠。如果遊覽者對戰爭英雄盧庫盧斯發表議論,說他夏天用的某幢鄉間別墅設計得很好,可不適於冬天居住,盧庫盧斯就會哈哈大笑道:「你難道認為我的感覺還遠遠不及鶴和鸛,不會隨著季節的變換而改變住處嗎?」另一方面,通常認為羅馬富人貪婪、腐化的看法也是完全不正確的。上流社會傳統的行為規範和禮儀是譴責那些公開炫耀其生活腐化、行為無節制的人。實際上,當時上流社會最普遍信奉的是斯多葛哲學,這種哲學強調忠於職守和人與人之間的兄弟相處、因而,羅馬上流社會的普通成員並非老是沉湎於縱酒宴樂之中,而是追求奢侈、歡樂而又不失理智的比較恬靜的生活。 然而,不管富人們過的生活有無節制,反正和窮人的生活很不同。窮人們住房缺乏、房租高、工資低。他們那擠滿人的住房都是些東倒西歪、易遭火災的建築物,尤其是樓上,雖然房租較低,可得不到水。供給羅馬大量水的渠道有11條,可是大部分水都由管道輸送到富人的住宅、公共澡堂和噴泉。住後樓下的街道人來人往,嘈雜極了。小販大聲叫賣貨物,兌換錢的人敲著硬幣,修補匠敲打錘子,玩蛇人吹奏長笛,乞丐向過路人哀訴自己的不幸。夜間也不兩樣。由於白天禁止運輸車從街上通過,太陽一落,立即出現一長列由運貨馬車、馱畜和起馬車人組成的隊伍。據尤維納利斯說,這一夜間運輸使羅馬人注定要永久失眠,除非他們住到與世隔絕的別墅裡去。他曾問道:「住在這種地方,有可能睡覺嗎?沿狹窄、彎曲的街道行進的馬車聲、趕牲畜人吃喝牲畜停下的咒罵聲,使海豹或者皇帝克勞狄本人都無法入睡。」 這種環境下的生活所以尚過得下去,是因為國家提供了大量娛樂活動。其中最受歡迎的是賽車和角鬥賽。羅馬大競技場有14萬個座位,是羅馬六個賽馬場中最大的一個。雖然駕駛賽馬的人出身微賤,通常是奴隸,但如果他們能一直得勝,也可獲得巨大聲譽和大量財產。街道和住房牆上貼著他們的無數張畫像。角鬥賽在有5萬個座位的羅馬大鬥獸場進行,角鬥形式多種多樣,場面殘酷。有些人讓各種兇猛的動物如熊、象、犀牛、獅子等互相拚鬥或與持有武器的人相鬥。還有些人讓通常裝備各種武器的角鬥士互相格鬥,直至倒地死去。特別使人震驚的是規模空前的大屠殺。在提留斯為羅馬大鬥獸場舉行落成儀式的那一天,殺死了5000頭牲畜。圖拉真曾讓10000名達契亞俘虜互相角鬥至死。 羅馬豪華的公共浴室也為較好地度過閒暇時間提供了條件。這些公共浴室是精心建造的,戴克裡先時期的公共浴室佔地32英畝,卡拉卡拉時期的公共浴室佔地27英畝。這種公共浴室當然比結構簡單的浴池要多得多。它們除提供熱水浴、溫水浴和冷水浴以外,還沒有鍛煉身體的設備、休息室、花園和圖書館。總之,它們是規模宏大的「運動俱樂部」,它們令人欽佩地促進了「健全的頭腦寓於健康的身體」這一思想。 最後,羅馬在這幾個世紀裡也是帝國文化的中心。這一文化如前所述,基本上源出希臘,尤其在文學、藝術和哲學諸領域(見第七章第三節)。但是在工程和法律方面,羅馬人因為愛好實踐,作出了自己重要的貢獻。比較典型的是,羅馬人雖在理論科學上沒什麼建樹,可在開挖溝渠、鋪設下水道網、建造橋樑和公路方面是很出色的。公路築得極好,其底層是置於堅硬泥土中的大石頭,中層為沙礫,上層是大石板。路面被仔細地造成中凸形,使路面的水排入公路兩側的溝渠。這些出色的公路連同途中的橋樑因建造得好,一直使用到中世紀,有些甚至使用到現在。同樣,羅馬的建築物也和希臘的大不相同,主要是些世俗建築物,如浴室、圓形劇場、運動場和凱旋門等。 羅馬人在思想意識方面也許最重要的一個貢獻是,他們的法律是基於理性而不是習俗。羅馬人最早的法律是於公元前45O年前後制定的《十二銅表法》,是一部簡單、保守、代表農業民族的成文法。隨著商業和帝國的發展,生活愈益複雜,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滿足需要。外國人在羅馬可能遭到關押,他的財產可能被沒收,就是一個典型的問題。遇上這種情況,適用什麼法律呢,尤其是考慮到當時存在這樣的觀念:一個民族無論去何處,總攜帶它自己的法律。羅馬人設立專門法庭來審理這類案件。多次審理的結果使他們認識到,外來民族中有許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適用的法律原則只有少數幾條。因而他們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萬國法》,即國際法。他們認為這部法律對羅馬人與非羅馬人皆可適用。羅馬人發展的最終的法律觀念也就是自然法的觀念。自然法不是起源於司法實踐,而是從斯多葛派關於有一個理性之神統治宇宙的思想中產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