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全球通史(13)----- 斯塔夫里阿諾斯
2009/11/03 09:11:41瀏覽419|回應0|推薦0

三、克里特

  克里特島的米諾斯文明是以傳說中的國王米諾斯的名字命名的。直到19世紀末,人們才不懷疑這一文明確實存在過。荷馬在史詩《伊裡亞特》和《奧德賽》中敘述的英雄和諸神的故事,早先曾被學者們當作民間神話而不予考慮。但是,德國的浪漫主義作家亨利希‧謝裡曼深信這些故事。他發誓要找到並發掘希臘人和特洛伊人為了海倫而進行戰爭的所在地特洛伊古城。他靠私運茶葉到俄國弄到了必需的資金,於1870年開始探索。他獲得了巨大成功,發現了小亞細亞的特洛伊和伯羅奔尼撒的美錫尼的遺址。雖然他的某些成果對考古學來說是災難性的——因為他熱情有餘,專業知識不足,令人失望地將若干文化層的遺物不加區分、雜亂地收集在一起——但是,希臘存在過古典期以前的文明這一點從此得到證明。19世紀末,英國考古學家阿瑟‧伊文思在克里特島的克諾索斯發現了米諾斯文明的中心。

  公元前三千紀初葉,當來自小亞細亞或敘利亞的外來移民帶著新技術到達克里特島時,當地的新石器時代的村社已建立很久了。這些外來移民所發現的這塊陸地土壤肥沃,以盛產魚、水果,尤其是橄欖油而出名。它位於地中海東部的中間,周圍的海面風平浪靜,氣候條件較宜於用槳或帆推動的小船航行,因而它的地理位置對商業貿易極為理想。水手從克里特島可乘風揚帆地北達希臘大陸和黑海,東到地中海東部諸國家和島嶼,南抵埃及,西至地中海中部和西部的島嶼和沿海地區;不管朝哪一方向航行,幾乎都可以始終見到陸地。一點不用奇怪,克里特島成為地中海區域的貿易中心。它的地理位置不僅對商業發展,而且對文化發展也是很理想的。克里特島人與外界的距離是近的,近到可以受到來自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各種影響,然而又是遠的,遠到可以無憂無慮地保持自己的特點,表現自己的個性。這一點使他們獲得極大成功,無疑,克里特島人的文明是古代世界最優美、最有特色的文明。

  米諾斯文明的藝術家們並不試圖僅僅以藝術品的大小來引人注目,也不關心遙遠的、令人畏懼的神或神聖的國王。他們在日用器皿、住宅的牆上和自己的藝術作品中描繪周圍的生活。在他們看來,到處都有模特兒——自然景物如花、鳥、海貝和各種海生物,日常生活的情景如種田歸來的農夫、與公牛角鬥的壯士和翩翩起舞向女神表示敬意的婦女。克里特島人建造建築物時,關心的不是其外表,而是個人的舒適。克諾索斯城的王富規模宏大,結構複雜,千門百戶,曲折相通,顯然是在好幾個世紀裡建成的。裡面不僅有國王寶殿、接待室和起居室,而且還有佔去了王宮一大半的眾多的倉庫和手工業作坊,這一情形與從事貿易的民族相符。最了不起的要算克里特人裝置的複雜的取水和排水系統,到近代為止,還沒有誰能超過他們。排水系統安置得非常巧妙,天一下雨,雨水便沖洗下水道,使下水道保持乾淨;下水道的入口很大,工匠可以入裡面進行修理。

  婦女似乎享有與男子同樣的自由和社會地位。從某些壁畫中可以看到,婦女們擠滿了鬥牛場的露天看臺,並實際參加與牛角力的活動.有些婦女甚至還參加戰爭,這與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和古典希臘的情況不同,那些地方的婦女深居簡出,以家庭為生活中心。

  克里特島人似乎沒有給他們的神建造宏大的神廟或豎立巨大的紀念碑,而是在家裡留出數呎見方的場地作私人祈禱處。克諾索斯王宮規模宏大,卻只有一個很小的房間作禮拜堂。進行宗教禮拜的主要地點在自然界——山頂、森林或石灰石的山洞。最重要的神是一位女神,即古老的大地之母,祭祀大地之母時由女祭士而不是男祭士充任輔祭。沒有任何用人或大批動物作祭品的跡象,最普通的祭品為農產品。

  克里特島人中種田的無疑佔多數,不過確切地說,他們的文明具有水陸雙重性。他們掌握了制海權,他們的文明是海上文明。島上山區蓋滿森林,提供了建造遠航海船的木材。他們駕著單桅海船,滿載著埃及的糧食、象牙和玻璃,敘利亞的馬和木材,愛琴群島的銀、陶器和大理石,塞浦路斯的銅,自己島上的橄欖油和陶器,往返於地中海。只要有機會,克里特島人無疑還大肆進行海盜活動。史詩《奧德賽》中寫道,有一次國王涅斯托耳客氣地問奧德修斯的兒子忒勒瑪科斯,「你是商人還是強盜?」這兩種職業在當時都被看作是極受人尊敬的職業,沒有很大區別,只不過是海員獲取自己所需物品時可選擇的兩種方法。

  克里特村社無論在社會地位還是經濟上,似乎都比大陸上的村社更奉行平等主義。克里特島不像大陸,在幾座宏大的神廟和王宮周圍是一片貧民區;克里特島主要由村莊組成,村莊很大,進行宗教禮拜的地點在室外,是村社生活的中心。各家各戶通常住在用木頭和灰泥造的單獨的房子裡。可能已有家庭奴隸,不過數目不會多,至今島上還沒有發現專門供奴隸住的房屋。所以克里特的單尾甲板大帆船大概是由自由民當劃手。各城市都不設城防,這表明克里特島人認為自己的海上力量足以保護本島的安全而且還表明克里特的各個村社和平相處,這與美索不達米亞傳統的各城市相互交戰的情況正好相反。總的說來,古代作家把克里特島稱作「偉大、富有、衣食充足」的有福人之島,是可以理解的。

四、印度河

  公元前250O年左右,也就是人類第一個文明在蘇美爾出現約1000年之後,在印度河兩岸又出現另一個文明。這是一個光輝燦爛的文明,獨自存在到約公元前1500,然後由於一些不十分清楚的原因,逐漸消失。後來,這一文明被完全遺忘,以致印度人以為,他們的歷史是從約公元前150O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時開始的,就像古典時代的希臘人以為,他們的歷史起於公元前776年,即舉辦第一屆奧林匹克競賽會的那一年。20世紀20年代,印度河下游區一塊被當地人稱為摩亨約‧達羅即死者之地的荒涼地方吸引了各地的考古學者。那裡有幾座古墳,這些古墳已遭到劫掠;進行劫掠的不僅有取用那裡無窮無盡的磚的當地居民,而且還有尋找磚塊作道碴的拉合爾—摩耳坦鐵路的施工人員。儘管摩亨約·達羅已遭到劫掠,發掘結果表明,它是一系列曾十分繁榮的城市的遺址;這些城市的每一個都建立在前一城市的廢墟上。隨後又對印度河流域其他地方和周圍地區進行發掘,結果發現,這一古代文明的分佈範圍比埃及文明或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要大上好幾倍。它地括一塊每邊長約1000哩的三角形地區,以印度河口以北、以南海岸為底邊,朝東北延伸到喜馬拉雅山脈的山麓丘陵地帶。

  對這一文明的瞭解尚處於初步階段,進一步的發掘也許會使目前的設想完全改變。追溯這一文明的起源可以發現,它是由本土的新石器時代的村社與公元前三千紀初葉從俾路支山區向南遷移到印度河流域的外來農人共同創造的,兼備兩者各自的特點。一般認為,這些移民的到來,使當地人瞭解到蘇美爾的城市和其他方面的情況,促進了印度河文明的出現,就像早先在尼羅河流域發生的情形那樣。考古學者已在這一偉大文明的三角區內發掘出兩座大城市、六七十個市鎮和村莊。可以預言,隨著進一步的發掘,將會有更多的古代居住地被發現。

  和所有其他古代文明一樣,印度河文明主要是農業文明。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和大麥,不過,當地居民還種植紫花豌豆、甜瓜、芝麻、椰棗和棉花——印度河流域是最早用棉花織布的。已經馴養的動物有狗、貓、犛牛、水牛,可能還有豬、駱駝、馬和驢。與外部世界也有了相當的貿易關係;其中包括美索不達米亞,在那裡屬於公元前230O年的廢墟中發現了印度河流域的印章。在波斯灣的巴林島上還發現了一些別的印度河流域的產品,這表明巴林島是美索不達米亞與印度河流域之間進行海運貿易的一個中間站。

  印度河流域的城市在當時是獨特的,因為這些城市不是象養兔場那樣任意建造的,而是按照一個中央計劃精心建成的。各城市全盛期時佔地六至七平方英里。城市佈局呈格子型,寬闊的主要街道環繞長方形的大街區,各街區約長400碼、寬200碼,比今日城市通常的街區要大得多。埃及的建築物用的是石頭,美索不達米亞的建築物用的是太陽曬乾的磚,而這些城市的建築物是用窯內燒的磚建造的。整個印度河流域做磚的模子只有兩種標準尺寸:11x55X25英吋和92x45X22英吋。可見,各地的度量衡也是一致的。如此整齊劃一的佈局和有條不紊的組織似乎遍佈整個印度河文明區。這一文明於公元前2500年左右達到成熟期,在以後的IOOO年中,實際上處於靜止不變的狀態而且,甚至達到這樣的程度,這些城市每遭到洪水毀滅性的破壞後,重建的新城市總是造得跟原來的城市一模一樣。如此一貫、連續的傳統,世上從來沒有過,即使在埃及也沒有,因而,產生這樣一種假說:控制這一紀律嚴明的社會的也許是一種精神上的力量沒有軍事裝備,沒有城防工事,也為這一假說提供了證據。但是,這一切畢竟只是推測,而且,在發掘更多的古城遺址,並能釋讀印度河流域的文字之前,始終只能是推測。印度河流域的文字為象形文字,上一行由左往右讀,下一行由右往左讀。這種寫法也為早期希臘人所倣傚,被稱為「由左而右,復由右而左交互成行之書法」——「就像牛犁地一樣」。

  印度河文明衰落的起因和詳情尚不清楚。迄今為止,普遍認為主要由於雅利安人入侵才衰落;不過,最近有人提出,這一文明也許實際上是為泥漿所淹沒的。按照這種說法,地下的火山活動使大量的泥漿、淤泥和沙子湧出地面,堵塞河道,形成一個很大的湖泊,把摩亨約·達羅全給淹了。幾十年後,堵塞河道的堤壩漸漸磨損,河水流過堤壩,大河又恢復原來的水道,不過,摩亨約·達羅的城市已遭毀滅。從摩享約·達羅一層又一層的淤泥判斷,這一災難至少發生過五次以上。最後,給印度河文明的中心帶來了無可挽救的損害,使北部的邊沿地區十分虛弱,不能抵抗雅利安人的侵略,使南部的邊沿地區過於衰弱,不能抵擋本土文化的同化。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346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