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千億長照保險是假大餅 ---- 王兆慶
2015/10/29 13:08:02瀏覽299|回應0|推薦0

2015-10-21

2016總統大選,藍綠陣營為了長期照顧應採「長照保險」或「稅收制」,吵得不可開交,紛紛質疑對方「錢從哪裡來」。但我國真正長遠而巨大的陰影,其實是「人從哪裡來」。試想你的晚年生活。如果不幸陷入失能/失智,你會安排誰來幫你翻身、拍背、餵食、擦澡?兒子、女兒?低生育率時代,一個青年要背負好幾個老人,恐難逃「久病床前無孝子」的古老魔咒。老伴?看過新聞〈八旬老翁親手結束妻子生命〉,你會發覺,要求另一位身心衰退的老年人照顧自己,稍嫌殘忍。

所以當代台灣最風行的長期照顧方法,是超過22萬人的外籍看護。可是時光推移到2060年,台灣將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40%,深陷長期照顧需求的失能老人大軍將高達130萬人。屆時,勞動力萎縮、經濟衰退的台灣,還有多少外籍看護願意來?

愈來愈多老人、外勞(24小時綁在一起)彼此虐待的新聞,折射出的正是台灣「長期照顧人力資源體制」的匱乏。照顧老人,靠的不是錢,是人;在沒有「人」的國度,有「錢」也買不到良善的照顧。

所以請政府別再利用民眾對高齡化的恐懼,鼓吹「馬版長照保險」了!很多人喜歡以日本的介護保險為例,說台灣也該推《長照保險法》草案。但恕我直言,「馬版長保」源於馬英九總統2008年的競選政見(故稱之為「馬版」),它有點像日本的「山寨版」。日本介護保險的人力整備、預防失能作用,在「馬版長保」中是找不到的。

馬版長保的特色是,你先繳保費給政府。但是出事(失能失智)以後,政府找不到人手來照顧你的話,怎麼辦?官員另有妙計——政府就直接退錢給你如何?「馬版長保」的本質是荒唐的現金政策。20年前(梅克爾還沒上任),德國錯誤開辦了類似的長照保險,結果始終有高達八成的人領取現金給付,德國照顧人力的擴張、培育終究有限。

行政院不斷宣傳高齡化嚴重,台灣長照要保險制湊一千億元才夠。錯了,馬版長保一千億元是「假大餅」。真相是,長保大量預算將不會用來育成人力,而是你左手繳鈔票給政府,右手跟政府拿回鈔票。人力、技術、產業一場空,還白給政府抽了一筆行政管理費!這不會解決「人從哪裡來」的照顧危機,也無能改變竭澤而漁的血汗外勞文化。與其用這種馬版長保畫大餅,不如回頭討論,如何務實地創造就業、育成人力吧。(彭婉如基金會研究組組長)

不面對「人力問題」,談長照預算是避重就輕!

作者:TIWA  2015-10-27

因應台灣失能人口持續增加、人口高齡化狀況越來越迫切等問題,面對2016總統立委大選,各政黨對於長照的政見紛紛出籠。國民黨提出保險制,5120億預算;蔡英文的長照2.0,每年預算330億;還有喊價最高的社民黨稅收制,開到每年1000億;也有鼓勵三代同堂與志工參與的親民黨稅收制等等。

我們要問的是,長期照護制度的建立,真的僅是喊價問題嗎?據衛生福利部「國民長期照護需要調查」推估,2016年全國失能人口約有77萬,其中老人占66%20212031年失能人口將達87萬與118萬。而依據官方資料(先不論其有無不實誇大),至201310月底,長照十年服務人數佔全失能人口數約為17%、佔老年失能人口數約為29%。這麼低的服務比率,在各政黨的政見中完全不見檢討或討論,但各黨卻可信誓旦旦地提出預算!這些預算的計算基準為何?難道是以如此低落的服務涵蓋規模做為計算基礎?!

政府的服務規模這麼小、這麼不充分,不光是受照護人的需求無法被充分滿足;另一方面受苦的,則是近年我們頻頻看見的、各式各樣的照護者身心狀況都開始出問題…醫生每週工時超過100小時、護理師吊著點滴照顧病人、家庭照顧者更有年邁老公殺死久病老婆、失業兒子殺死久病老媽等悲劇、包括我們服務的家務移工,除生理被虐的案件外,近年來更增加了精神狀況問題的案件。這一樁樁悲劇、血淚,不正是照顧者以其生命血淋淋地控訴政府不應在照護責任上退位嗎?!

然而,以執政為目標的參選政黨們,「把預算喊高喊大聲、對人力問題卻避而不談」的態度,到底是要怎麼解決以下舉例的問題呢?-衛福部提高了照服員時薪,照服員流動比率卻仍是居高不下?結訓的照服員,進入職場後,選擇真正從事照服工作者,比例仍不到3成?長照執行了近10年,勞動部仍然以放寬家務移工/奴工的申請回應民眾的需求?2015年較2008年,24小時待命、全年無休的「家務奴工」人數成長37.4%?參選的政黨們,你們同意台灣的長期照護制度建立在血汗之上嗎?將預算喊高解決的了這些問題嗎?!

照護,是政府不能推託的責任!照護人力則是其中的關鍵問題。參選的政黨們不能閉上眼睛就裝作看不見!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34433906